-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東國家史·(610-2000):阿拉伯半島諸國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01125
- 條形碼:9787201101125 ; 978-7-201-1011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東國家史·(610-2000):阿拉伯半島諸國史 本書特色
中東地區,是現在世界政治、經濟、社會等錯綜復雜關系的一個重要聚焦點。大國關系、地區安全、民族宗教矛盾乃至各種文明的激蕩碰撞,都在這個地區充分展示與體現。應當說,目前的各種體現是在深厚的歷史積淀上表達出來的。人類文明發展史是一個大歷史進程,各種歷史力量運動其間,各種正能量與負能量也在其間此消彼長。 要充分了解中東地區的這些歷史積淀,必須要有對這個地區的歷史、社會、文化、民族、宗教等問題的盡可能完整的了解。
中東國家史·(610-2000):阿拉伯半島諸國史 內容簡介
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人的故鄉,“阿拉伯”一詞本意為沙漠,在半島荒漠中興起的麥加和麥地那,照耀著“兩洋三洲五海”世界的古老大地。阿拉伯半島作為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在先知穆罕默德和麥地那哈里發時代出現過歷史的輝煌,其后一度處于相對停滯狀態,20世紀,半島諸國經歷了民族國家獨立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中東國家史·(610-2000):阿拉伯半島諸國史 目錄
前言
**章阿拉伯半島的古代歷史
一、阿拉伯半島與阿拉伯人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文明雛形
三、查希里葉時代
四、“阿拉伯人的日子”
五、麥加與古萊西部落
六、前伊斯蘭時代阿拉伯人的宗教習俗
第二章伊斯蘭文明的誕生與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一、伊斯蘭教的傳布
二、伊斯蘭國家的建立
三、伊斯蘭文明的初步確立
四、里達的平息與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第三章沙特阿拉伯史
一、瓦哈卜教派運動與早期沙特國家
二、沙特王國的興起
三、石油時代沙特阿拉伯經濟社會的發展
四、石油時代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制度
第四章也門史
一、北也門
二、南也門
三、也門的統一
四、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
第五章海灣諸國史
一、海灣地區的歷史沿革
二、君主制的國家制度與民眾政治的崛起
三、石油時代經濟社會的發展
本書引用的參考文獻
索引
中東國家史·(610-2000):阿拉伯半島諸國史 節選
西方學者大都認為,伊斯蘭教的傳布在麥加之所以遭到抵制,是由于先知穆罕默德屢屢抨擊偶像崇拜,削弱甚至否定麥加在阿拉伯半島所處的神圣地位和相應的宗教特權,進而損害古萊西部落的特殊利益。目前國內許多著述亦持相似的看法。《古蘭經》麥加篇表明,先知穆罕默德傳布的啟示極力反對崇拜偶像的行為,攻擊的重點則是在當時的阿拉伯半島頗有影響的歐薩、默那、拉特三女神。先知穆罕默德在615年公開否定三女神的特殊地位,明顯加劇了伊斯蘭教的皈依者與抵制者之間的沖突。然而,歐薩、默那、拉特三女神的祭壇均不在麥加。至于伊斯蘭教對于克爾白內供奉的諸多偶像的攻擊,在《古蘭經》麥加篇中并無明顯的體現。相反,先知穆罕默德傳布的啟示在某種程度上承認麥加作為禁房所在的神圣地位和古萊西人作為禁房的居民而享有的權利。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并不意味著否定麥加的神圣地位。先知穆罕默德對于歐薩、默那、拉特三女神的抨擊,不僅無損于古萊西部落的利益,而且有助于提高克爾白的宗教地位和擴大麥加在整個半島的宗教影響。伊斯蘭教的早期皈依者中不乏富有的商人,而以克爾白為中心的朝圣貿易是其重要的財源:否定克爾白的神圣地位和剝奪麥加的財源,絕非先知穆罕默德的意愿所在,亦不可能成為皈依伊斯蘭教的古萊西商人所追求的目標。
中東國家史·(610-2000):阿拉伯半島諸國史 作者簡介
哈全安,吉林省吉林市人,1961年生,回族。1978—1991年先后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系和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曾在伊朗德黑蘭大學文學院進修,主要著作包括《古典伊斯蘭世界》《阿拉伯封建彤念研究》和《中東國家的現代化歷程》。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天津市政協常委、中國中東學會理事,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和天津市“131”創新性人才培養工程第壹層次,主講的“世界上古中古史”入選國家精品課程,獲天津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