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間舞蹈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71066
- 條形碼:9787516171066 ; 978-7-5161-710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北民間舞蹈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稿注重考古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文獻資料,結合田野考察、從民族、民俗、舞蹈的角度,將視角聚焦于“舞蹈人類學”、“舞蹈與文化”的背景中,用思想、信仰、習俗來解釋西北地區民間舞蹈的現存形態、從文化功能、審美意識等方面對西北民間舞蹈進行闡述。 書稿以民事活動為重要載體,通過舞蹈生態學特征提取的研究方法,對舞蹈中的典型形態和結構意義進行了提取和分析,解讀社會生活與歷史文本之間所建立的隱喻關系。因此,實質上是對西北區域人或區域生活狀態、審美情趣、風俗習慣、文化傳統、行動參與者心理邏輯的研究。
西北民間舞蹈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稿注重考古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文獻資料,結合田野考察、從民族、民俗、舞蹈的角度,將視角聚焦于“舞蹈人類學”、“舞蹈與文化”的背景中,用思想、信仰、習俗來解釋西北地區民間舞蹈的現存形態、從文化功能、審美意識等方面對西北民間舞蹈進行闡述。 書稿以民事活動為重要載體,通過舞蹈生態學特征提取的研究方法,對舞蹈中的典型形態和結構意義進行了提取和分析,解讀社會生活與歷史文本之間所建立的隱喻關系。因此,實質上是對西北區域人或區域生活狀態、審美情趣、風俗習慣、文化傳統、行動參與者心理邏輯的研究。
西北民間舞蹈研究 目錄
**章 蘭州太平鼓舞表演形態考察——以榆中縣、皋蘭縣、永登縣為例 **節 蘭州太平鼓舞概述 一 相關文化背景 二 蘭州太平鼓舞概況 三 蘭州市榆中縣、皋蘭縣、永登縣太平鼓舞基本概況 第二節 榆中、皋蘭、永登三縣太平鼓舞的表演形態考察 一 榆中縣 二 皋蘭縣 三 永登縣 第三節 榆中、皋蘭、永登三縣太平鼓舞的比較研究 一 表演機制比較 二 基本動作比較 第四節 蘭州太平鼓舞文化探析 一 蘭州太平鼓舞的溯源探究 二 蘭州太平鼓舞與太極八卦的聯系第二章 論都市民俗舞蹈中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以蘭州市民俗舞蹈為例 **節 蘭州市都市民俗舞蹈的播布與調查 一 都市民俗舞蹈的界定 二 蘭州市民俗舞蹈的播布 三 蘭州市民俗舞蹈的調查與分析 第二節 蘭州市民俗舞蹈的表演特色 一 舞蹈音樂的民俗性 二 舞蹈動作的隨意性 三 舞蹈服飾的樸實性 四 舞蹈道具的原生性及豐富性 五 舞蹈參與人群的大眾性 第三節 都市民俗舞蹈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 一 都市民俗舞蹈的社會功能 二 都市民俗舞蹈的文化價值第三章 甘肅夾板舞調查研究 **節 天水夾板舞調查研究 一 天水相關背景介紹 二 天水夾板舞的來源說 三 天水夾板舞的表演機制 四 天水夾板舞的典型舞疇 五 天水夾板舞的表演場圖 第二節 隴西夾板舞調查研究 一 隴西相關背景介紹 二 隴西夾板舞起源的民間傳說 三 隴西夾板舞的表演機制 四 隴西夾板舞的典型舞疇 五 隴西夾板舞的表演場圖 第三節 天水夾板舞與隴西夾板舞的比較研究 一 地理環境與人文背景的對比分析 二 夾板舞起源的對比分析 三 表演機制的對比分析 四 典型舞疇的對比分析 五 表演場圖的對比第四章 甘肅秦安蠟花舞的遺存及文化釋義 **節 秦安蠟花舞概述 一 相關文化背景 二 秦安蠟花舞的源流探尋 第二節 秦安蠟花舞表演形態的田野調查 一 秦安蠟花舞的表演機制 二 秦安蠟花舞的典型舞疇 三 秦安蠟花舞的表演場圖 四 秦安蠟花舞的伴奏樂及其特點 第三節 秦安蠟花舞的文化內涵 一 農耕文化的體現 二 秦安蠟花舞蹈形態的文化含義 三 秦安蠟花舞與戲曲文化的聯系 四 秦安蠟花舞的民間信仰文化屬性 五 秦安蠟花舞的社會文化功能 第四節 秦安蠟花舞的當代發展 一 秦安蠟花舞的流傳現狀 二 秦安蠟花舞的保護傳承第五章 敦煌壁畫中的世俗樂舞研究 **節 敦煌壁畫及世俗樂舞概述 一 敦煌石窟概況 二 敦煌壁畫中世俗樂舞概況 第二節 敦煌壁畫中世俗樂舞的縱向脈絡與橫向樣態 一 敦煌壁畫中世俗樂舞的縱向脈絡 二 敦煌壁畫中的世俗樂舞樣態 三 中期世俗樂舞樣態 四 晚期世俗樂舞樣態 第三節 敦煌壁畫中世俗樂舞的風格特征與形成因素 一 敦煌壁畫中世俗樂舞的風格特征 二 敦煌壁畫中世俗樂舞的形成因素第六章 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創作研究 **節 《絲路花雨》的產生背景與發展概況 一 《絲路花雨》的產生背景 二 《絲路花雨》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絲路花雨》的創作結構解讀 一 《絲路花雨》劇本結構解讀 二 《絲路花雨》的表演形態解讀 三 《絲路花雨》其他藝術形態創作解讀 第三節 《絲路花雨》創作的現實價值與意義 一 沖破禁錮 民族友誼劇增 二 托古改思 敦煌新舞建立 三 走向市場 品牌價值提升第七章 保安族民間歌舞藝術考察與研究 **節 保安族及其民族概況 一 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地理環境 二 相關人文背景 第二節 保安族民間歌舞藝術的田野考察 一 保安花兒的表演樣式 二 宴席曲的表演樣式 三 《保安腰刀》的表演樣式 第三節 保安族民間歌舞的文化特征與社會功能 一 保安族民間歌舞的文化特征 二 民間歌舞的社會功能 第四節 保安族民間歌舞的現狀與發展構想 一 保安族民間歌舞的現狀 二 保安族民間歌舞發展滯后的原因 三 推動保安族民間歌舞藝術發展的構想第八章 甘南迭部“道吾”祭禮舞蹈研究——以尼傲鄉祭禮活動為例 **節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概況 一 迭部自然生態環境概況 二 迭部人文生態環境概況 第二節 甘南迭部“道吾”基本概述 一 “道吾”基本概況 二 “道吾”的播布區域 三 “道吾”來源說 第三節 “道吾”祭禮活動的表演形態考察 一 “道吾”祭禮活動的基本程序 二 “道吾”祭禮舞蹈之一——“尕巴”舞 三 “道吾”祭禮舞蹈之二——“擺陣”舞 第四節 “道吾”祭禮舞蹈的文化解讀 一 民間宗教信仰在祭禮舞蹈中的體現 二 “道吾”祭禮舞蹈的民俗功能 三 “道吾”祭禮舞蹈的社會功能 四 “道吾”祭禮舞蹈的文化價值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西北民間舞蹈研究 作者簡介
鄧小娟,漢族,1972年生人,甘肅省合水縣人。現任西北師范大學舞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高等教育學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北民間舞蹈研究和舞蹈教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撰寫、參編、編著書籍4部,主持國家級,省級、校級項目三項。獲文化部,中國舞蹈家協會獎勵4項,甘肅省人民政府,甘肅省文化廳、甘肅省教育廳獎勵7項,甘肅省高校社科成果獎2項,甘肅省敦煌文藝獎2項。指導學生參加文化部,教育部,甘肅省文化廳等各類比賽獲獎16項。策劃編創國際交流、國家及省級及大型文藝活動18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