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問題研究-(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34715
- 條形碼:9787513034715 ; 978-7-5130-3471-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洋問題研究-(一)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的重點主要是對不同時期海洋政策的制定、特點、實施,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問題,以及演進特點等進行綜述,并對不同時期海洋的開發與保護,以及各海洋產業的政策進行了評述。
海洋問題研究-(一)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的重點主要是對不同時期海洋政策的制定、特點、實施,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問題,以及演進特點等進行綜述,并對不同時期海洋的開發與保護,以及各海洋產業的政策進行了評述。對進入21世紀我國在國際海洋問題中的地位和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并對多用途海洋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進行研究。
海洋問題研究-(一) 目錄
總論 **節 海權的本質與發展 一、海權的特色 二、海權與空權 三、海洋權益與海軍 第二節 中國海洋安全觀的演變 一、中國海洋安全觀的歷史演變 二、中國目前海洋安全的主要內涵 三、新型海洋安全觀與未來中國海上安全**章 中國海洋戰略研究 **節 中國海洋地緣安全戰略的建構 一、尋求恰當的戰略原則 二、海洋強國戰略的地緣政治支點 三、海洋強國戰略的起始點 四、海洋強國戰略的推進 第二節 以“一軸兩翼”為重點構建中國海洋安全戰略 一、海洋安全戰略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助推器 二、印度洋應成為中國海洋安全戰略優先發展方向 三、構建中國海洋安全戰略的地緣戰略意義第二章 日本涉華海洋戰略研究 **節 美日海洋戰略調整與美日同盟 一、奧巴馬政府新亞太戰略和海洋戰略的調整 二、日本展開海洋戰略的要求 三、美國海洋戰略調整與日本展開海洋戰略的要求促進了日美同盟加強和深化的趨勢 第二節 日本海洋國家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一、上古至幕末:閉鎖島國的近海防御 二、帝國時代:海洋力量支撐的大陸擴張 三、“二戰”結束至冷戰結束:海上通商 四、冷戰后的新發展:陸海對立與海洋立國戰略的確立 五、日本海洋國家戰略的內涵及其意義 第三節 中美日海洋合作的困境與出路——Smart Power與Smile Power之博弈互動分析 一、中關日海洋合作的必要性 二、中美日海洋合作的困境 三、出路與前景展望第三章 印度涉華海洋戰略研究 **節 印度海洋戰略走向對中國的影響 一、印度的印度洋關切與“中國因素” 二、印度對“印太”的認知 三、印度與美國及其盟國的海上安全互動 四、政策應對與選擇 第二節 印度洋應成為中國海洋戰略建設的重點 一、印度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 二、中國在印度洋面臨著嚴峻挑戰 第三節 中、印兩國在印度洋的博弈 一、國家利益:中印在印度洋關系的關鍵點 二、中印在印度洋的相互需求與潛在沖突第四章 中國海洋問題對策研究 **節 中國現階段海洋強國戰略路徑研究 一、構建中國“印度洋戰略”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目標 二、印度的“印度洋戰略”對中國的影響 三、中國“印度洋戰略”的路徑與對策建議 第二節 雙層博弈與中國的東海政策——以東海油氣開發合作為例 一、中國外交決策過程中的雙層博弈 二、雙層博弈與中國的東海政策 第三節 中、印兩國在水資源領域的爭端與挑戰 一、中印水資源爭端的現狀 二、形成中的中印“水資源冷戰” 三、對中印水資源爭端的博弈論分析第五章 能源需求與海洋安全 **節 亞太能源安全和海上通道安全 一、全球能源治理發展趨勢 二、海上運輸風險對亞太能源安全影響日益擴大 三、通過能源合作推動亞太海洋能源相互依存 第二節 “海上天然氣之路”與中國海上能源運輸通道戰略 一、天然氣開發與海上天然氣運輸的發展前景 二、海上天然氣之路的戰略意義 三、優先發展的政策措施 四、石油安全與中關關系 第三節 北極地區軍事安全發展與海洋開發 一、“二戰”時期北極軍事安全特點:北極航線的爭奪 二、冷戰時期北極軍事安全特點:以意識形態為中心的軍事對峙 三、冷戰結束到20世紀末北極軍事安全特點 四、21世紀初:氣候變化條件下的北極軍事安全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海洋問題研究-(一) 作者簡介
胡志勇,男,1984年7月大學英語專業畢業,長期在部隊從事外軍研究。退役上校。軍事學碩士,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主要研究南亞地區政治與安全與外交戰略。中國南亞學會理事,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上海海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兼秘書長、蘭州大學碩士生導師。中國“中亞-南亞論壇”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出版的專著有:(1)《文明的力量:印度崛起》(25萬字),(新華出版社,2005)。(2)《冷戰時期南亞國際關系》(27萬字),(新華出版社,2009)。(3)《21世紀南亞國際關系研究》(50萬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13)。在國家甲類核心刊物上發表了近十篇論文,在國家乙類核心刊物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在平面媒體上發表了三十余篇文章,其中在新加坡《聯合早報》上發表了二十余篇。多次接受《鳳凰衛視》等媒體專訪。主編有:《英漢社會科學大詞典》(約500萬字),(科學出版社,2011);《漢英社會科學大詞典》(約400萬字),(科學出版社,2010)等數十部英語學習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