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民國大師經典書系第二輯——傅斯年說中國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20941
- 條形碼:9787568220941 ; 978-7-5682-209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大師經典書系第二輯——傅斯年說中國史 本書特色
《傅斯年說中國史》原名《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是傅斯年先生有關中國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論文集。本書涉及到了中華文化的發端、早期發展、正統傳承等史學界長期關注的問題。這幾篇都是在發表當時極具新意,對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開創性意義的論述,其中的發現使史學界對中國上古史的認識有了系統的脈絡可循。
民國大師經典書系第二輯——傅斯年說中國史 內容簡介
人間一個稀有的天才!
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中涌現的眾多大師的杰出代表!
20世紀中國史學界、國學界當之無愧的天才、奇才和大師級人物。
民國大師經典書系第二輯——傅斯年說中國史 目錄
版權信息
夷夏東西說
一、亳—商—殷
二、夏跡
三、夏夷交勝
四、諸夷姓
五、總結上文
姜原
一、姜之世系
二、姜之地望
三、姜姓在西周的事跡
四、姜羌為一字
周東封與殷遺民
大東小東說——兼論魯燕齊初封在成周東南后乃東遷
一、大東小東的地望和魯、燕、齊的初封地
二、周初東向發展之步驟
三、周公之事功
論所謂五等爵
一、五等稱謂的淆亂
二、公侯伯子男釋字
三、既非五等,更無五等爵制
附錄 與顧頡剛論古史書
民國大師經典書系第二輯——傅斯年說中國史 節選
這一篇文是我在“九一八”以前所作《民族與古代中國史》一書的第三章。這一書已成之稿,大致寫在“九一八”前兩年至半年間。這三章是二十年春天寫的,因時局的影響,研究所遷徙兩次,我的工作全不能照預定呈規,所以這一本書始終不曾整理完。現在把其中的三章,即本文的三章編成一文,敬為蔡孑民師壽。因為本是一部書,所以中間常提到他章,現在改作“別見某文,未刊”。這一篇中的中心思想,是我十余年前的見解,此數章寫成亦在數年前。這幾年中我沒有在這一線上用工夫,所以除字句略加修正及末一節以外,幾全是當年的原文。此文本應附圖,現在亦來不及作了。
二十三年十月
自東漢末以來的中國史,常常分南北,或者是政治的分裂,或者由于北方為外族所統制。但這個現象不能倒安在古代史上。到東漢,長江流域才大發達。到孫吳時,長江流域才有獨立的大政治組織。在三代時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進,由部落到帝國,是以河、濟、淮流域為地盤的。在這片大地中,地理的形勢只有東西之分,并無南北之限。歷史憑借地理而生,這兩千年的對峙,是東西而不是南北。現在以考察古地理為研究古史的一個道路,似足以證明三代及近于三代之前期,大體上有東西不同的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因對峙而生爭斗,因爭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進展。夷與商屬于東系,夏與周屬于西系。以下四章是為求能證明這個設定而寫的。先從商代說起,上溯夏后世者,因為后王事跡多,容易看清楚,先討論他,于了解此文之命意上似乎便當些。
(一)商代發跡于東北渤海與古兗州是其建業之地
下列數事,合起來可證成本節標題所假定。
甲 《詩•商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又,“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這個故事的意義,可以《呂氏春秋•音初篇》所記說明之。
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臺,飲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視之,鳴若謚隘。二女愛而爭搏之,覆以玉筐。少選,發而視之,燕遺二卵北飛,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終曰:“燕燕往飛。”實始作為北音。
《商頌》中所謂“玄鳥”及“有娀”之本事,當即此說之內容。此一神話之核心,在于宗祖以卵生而創業。后代神話與此說屬于一源而分化者,全在東北民族及淮夷。現在將此神話之重要材料錄于下方。
《論衡•吉驗篇》北夷橐離國王侍婢有娠,王欲殺之。婢對曰:“有大氣如雞子,從天而下,我故有娠。”后產子,捐于豬溷中,豬以口氣噓之,不死。復徙置馬欄中,欲使馬藉殺之,馬復以口氣噓之,不死。王疑以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東明,令牧牛馬。東明善射,王恐奪其國也,欲殺之。東明走,南至掩淲水,以弓擊水,魚鱉浮為橋,東明得渡。魚鱉解散,追兵不得渡,因都王夫余,故北夷有夫余國焉。(《魏志》三十《夫余傳》注引《魏略》同。)
《魏書•高句麗傳》高句麗者,出于夫余。自言先祖朱蒙。朱蒙母河伯女,為夫余王閉于室中,為日所照,引身避之,日影又逐。既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夫余王棄之與犬,犬不食。棄之與豕,豕又不食。棄之于路,牛馬避之。后棄之野,眾鳥以毛茹之。夫余王割剖之,不能破,遂還其母。其母以物裹之,置于暖處,有一男破殼而出。及其長也,字之曰朱蒙。其俗言朱蒙者,善射也。
夫余人以朱蒙非人所生,將有異志,請除之。王不聽,命之養馬。朱蒙每私試,知有善惡,駿者減食令瘦,駑者善養令肥。夫余王以肥者自乘,以瘦者給朱蒙。后狩于田,以朱蒙善射,限之一矢。朱蒙雖矢少,殪獸甚多。夫余之臣又謀殺之。朱蒙母陰知,告朱蒙曰:“國將害汝,以汝才略,宜遠適四方。”朱蒙乃與烏引、烏違等二人棄夫余東南走。中道遇一大水,欲濟無梁,夫余人追之甚急。朱蒙告水曰:“我是日子,河伯外孫,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得濟?”于是魚鱉并浮,為之成橋。朱蒙得渡,魚鱉乃解,追騎不得渡。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見三人,其一人著麻衣,一人著衲衣,一人著水藻衣,與朱蒙至紇升骨城,遂居焉。號曰高句麗,因以為氏焉。
民國大師經典書系第二輯——傅斯年說中國史 作者簡介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學術領導人。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他開拓了考古學、清宮檔案的收集和研究等很多領域,為中國現代學術研究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