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世說新語-Vo1.8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805054
- 條形碼:9787553805054 ; 978-7-5538-0505-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說新語-Vo1.82 本書特色
翻開《世說新語》,滿紙皆是奇異之氣,只要不是過于愚鈍,便會被它的超凡拔俗和標新立異所絕倒。倘要追溯原因,乃由魏晉六朝時期的文化轉型使然。魏晉六朝是學界公認的文化轉型時期,而這一文化轉型在東漢后期就已悄然興起。東漢后期,漢王朝急劇走向沒落,血腥的諸侯混戰、丑陋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宮廷政治,嚴重地挫傷了文人的政治信仰。于是清議之風興起,文人的興趣由外在事功轉向內在心智的操練,非湯武、薄孔丘,“越名教而任自然”成為時代風尚,演繹為巴赫金所說的文化的狂歡化。這種狂歡文化意味著精神的亢奮,表現出顛覆現存秩序、宣泄個人情緒的價值訴求。這種具有顛覆性的狂歡文化的主體維度的經典描述便是“魏晉風度”,正是“魏晉風度”構成了劉義慶編撰,劉孝標注的《世說新語/周讀書系》內涵的特異性。
世說新語-Vo1.82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底教科書”。《世說新語》記載頗為豐富真實,有助于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讓后人看到所謂“魏晉清淡”的風貌。
世說新語-Vo1.82 目錄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世說新語-Vo1.82 節選
《世說新語》: 何不樂乎?復從牛醫兒所來邪?’良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所謂良之師也。’”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續漢書》日:“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泰少孤,年二十,行學至城阜屈伯彥精廬,乏食,衣不蓋形,而處約味道,不改其樂。李元禮一見稱之日:‘吾見士多矣!無如林宗者也。’及卒,蔡伯喈為作碑,曰:‘吾為人作銘,未嘗不有慚容,唯為郭有道碑頌無愧耳!’初以有道君子征,泰日:‘吾觀乾象、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遂辭以疾。”《汝南先賢傳》日:“袁宏字奉高,慎陽人。友黃叔度于童齒,薦陳仲舉于家巷。 辟太尉掾,卒。”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日:“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泰別傳》日:“薛恭祖問之,泰日:‘奉高之器,譬諸泛濫,雖清易挹也。’” 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薛瑩《后漢書》日:“李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抗志清妙,有文武俊才。遷司隸校尉,為黨事自殺。”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三秦記》日:“龍門一名河津,去長安九百里,水懸絕,龜魚之屬莫能上,上則化為龍矣。” 李元禮嘗嘆荀淑、鐘皓《先賢行狀》日:“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也。所拔韋褐芻牧之中,執案刀筆之吏,皆為英彥。舉方正,補朗陵侯相,所在流化。鐘皓字季明,潁川長社人。父、祖至德著名。皓高風承世,除林慮長,不之官。人位不足,天爵有余。”日:“荀君清識難尚,鐘君至德可師。”《海內先賢傳》日:“潁川先輩,為海內所師者.定陵陳褲叔,潁陰荀淑,長社鐘皓。少府李膺宗此三君,常言:‘荀君清識難尚,陳、鐘至德可師。’” 陳太丘詣茍朗陵,貧儉無仆役,《陳定傳》日:“寔字仲弓,潁川許昌人。為聞喜令、太丘長,風化宣流。”乃使元方將車,《先賢行狀》日:“陳紀字元方,寔長子也。至德絕俗,與寔高名并著,而弟諶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雁成群,世號‘三君’,百城皆圖畫。”季方持杖后從,長文尚小,載著車中。 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余六龍下食,張璠《漢紀》日:“淑有八子:儉、鯤、靖、燾、汪、爽、肅、敷。淑居西豪里,縣令苑康日:‘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為高陽里。時人號日‘八龍’。”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檀道鸞《續晉陽秋》日:“陳仲弓從諸子侄造荀父子,于時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賢人聚。’” 客有問陳季方:《海內先賢傳》日:“陳諶字季方,寔少子也。才識博達,司空掾公車征,不就。”“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日:“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魏書》日:“陳群字長文,祖寔,嘗謂宗人日:‘此兒必興吾宗。’及長,有識度,其所善皆父黨。”與季方子孝先《陳氏譜》日:“諶子忠,字孝先。州辟不就。”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于太丘,太丘日:“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一作“元方難為弟,季方難為兄”。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荀氏家傳》日:“巨伯,漢桓帝時人也,亦出潁川,未詳其始末。”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耶!”賊既至,謂巨伯日:“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日:“我輩無義之人,而人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魏志》日:“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魏略》日:“靈帝時,與北海邴原、管寧俱游學相善,時號三人為一龍,謂歆為龍頭,寧為龍腹,原為龍尾。”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
世說新語-Vo1.82 作者簡介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南朝宋文學家。 劉孝標(462—521年),南朝梁學者兼文學家。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