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行家這樣尋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46985
- 條形碼:9787514346985 ; 978-7-5143-4698-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家這樣尋寶 本書特色
《行家這樣尋寶》旨在帶你打開尋寶秘籍,輕松鑒定文物藝術品。書中配有180張珍貴圖片,內容囊括青銅器、金銀器、銅鏡、鎏金佛像、陶器、瓷器、茶具、書畫等東西方文物。通過對真品、贗品的對照,結合作者多年來買賣藝術品的實戰經驗,分析不同藏品的作偽手段以及鑒定真假的方法,并告訴你如何以*少的價錢買到*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多年的鑒定實戰經驗,為本書奠定了鮮活、真實、有據可查的市場實戰基礎;豐富的藝術品鑒定知識為本書提供了全面、科學、實用的專業基礎。本書無疑是古玩從業者、投資者及愛好者*值得選購的“尋寶圣經”。
行家這樣尋寶 內容簡介
★資深鑒寶專家,數十載鑒寶實戰經驗 ★新手變行家,手把手教你鑒定藝術品 ★資深鑒寶人親自帶你尋寶鑒寶! 精彩試讀段落: 行家要尋寶必須提升知識與經驗,否則只會花一堆冤枉錢,早期臺灣的少數收藏家素有“盲劍客”之稱,因為這些收藏家一進到畫廊就隨便選、隨便買,買的大多是華麗有余、藝術性不足的畫作。畫廊業者*喜歡這種收藏家,因為可以把賣不掉的畫作都推銷給他們,如果是具備一流審美判斷的收藏家,所選的畫作都是畫廊會心痛的作品,因為精品賣一幅就少一幅。 我在英國念書之時,發現周遭的收藏家都用系統化的美學思想收藏藝術品,像英國大維德基金會的創辦人斐西瓦·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收藏很多一流的中國古代瓷器,包括宋朝的皇家瓷器——汝窯,使之成為歐洲研究中國瓷器藝術的重心。他*讓人佩服的一點是,身為外國人,為了要收藏中國*好的藝術品,為了要理解中國的美學價值,費心地閱讀明朝的收藏家曹昭所寫的《格古要論》,并且翻譯成英文出版。就好比我們想搜集西方的藝術品就必須進入西方的美學價值,才 能理解哪些西方藝術品是值得收藏的。 但現在的情況相當吊詭,我們不僅不了解中國的傳統美學價值系統,不懂中國藝術價值的品評系統,還糊里糊涂吸收了一堆西方的美學思想與價值標準,*后變成不中不西的“半吊子”。 有心進入文物藝術收藏領域的朋友必須建立正確的觀念,收藏需要不斷地累積文化知識與審美經驗,所以有機會就參加文藝講座,或參觀考古遺址,或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中仔細審視與欣賞。古人有句話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如此去做,行之有年,慢慢地就會建立屬于自己的審美判斷與鑒識的能力,而在建立審美判斷的同時,我們也要理解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系是什么,審美代表的意義是什么,甚至是文化與藝術對于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文化尋寶的過程中,這些都是值得好好思考的議題,從中才可以理解藝術的真諦,享受藝術審美的真正樂趣。
行家這樣尋寶 目錄
行家這樣尋寶 作者簡介
曾肅良,臺灣知名教授、古董鑒賞家。曾獲得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史碩士、國立臺灣師范大學美術學系學士學位。現任臺灣師范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任教授、臺灣師范大學美術學系兼任教授、臺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元智大學兼任教授、鶯歌陶瓷博物館審查委員、鶴野文物藝術品鑒定咨詢中心總顧問。曾出版有《明代官窯鑒定》《宋代耀州青瓷研究》《藝術與科學的交會》《透視藝術市場》《當代書畫市場》《古文物探索》《東方文物在歐洲》等二十本著作。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