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民國老試卷 本書特色
《民國老試卷》收入民國時期各大學各學科入學試卷三百余套,涵蓋大學逾五十所,學科包括國文、數學、英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公民等普考科目及經濟學、心理學、簿記、博物等專門科目。本書通過大學招生考試試題這一特殊文獻類型,展現民國教育和社會風貌:其時東西方文化交匯,傳統之學與現代科學均在考卷中有所體現;時逢亂世,救國圖強是試卷中的重要主題。自主招生是當時主流,國立、省立、私立、教會等諸類大學分別命題招生,各攬英才,留下了豐富多姿的教育史料。
民國老試卷 內容簡介
眾多名人都曾在民國時期參加大學招生考試,錢鍾書、何炳棣、資中筠、季羨林、金庸、陳省身、楊振寧、葉嘉瑩、董輔礽、錢學森、黃仁宇都曾憶及當年考試對其人生的影響。考卷命題者已不可詳考,但從現有資料可知,胡適、朱自清、錢端升、雷海宗、陳寅恪、葉公超、錢穆、江澤涵、吳大猷、華羅庚等名家、學者都曾參與命題。所有這些,都體現出這些試卷的價值。
民國老試卷 目錄
民國老試卷 相關資料
這年8月在北平、上海、武漢、廣州報考者共四千余人,正取317人,我名列第二十一。事后統計我級報到入學者共287人。自始我級即受空前國難沉重的精神壓迫,隆重的開學典禮就是在九一八國難三周年前一日舉行的。 ——何炳棣 1930年夏天,我們高中一級的學生畢了業。幾十個舉子聯合“進京趕考”。當時北平的大學五花八門,國立、私立、教會立,紛然雜陳。其中最受尊重的,同今天完全一樣,是北大與清華,兩個“國立”大學。 ——季羨林 我記得我們準備聯考,也和現在的考生一樣辛苦。南開中學里有很多學生更辛苦,因為戰時他們的家不在四川、重慶,只能以校為家,所以學校的自修室每天開放到晚上九點,愿意的學生可以留校讀書,直到聯考結束。 ——齊邦媛 抗戰時期,我考大學,第一志愿就是報考西南聯大,西南聯大是由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大學合辦的,我有幸被錄取了。或許可以說,我早已是北大的一分子了。 ——金庸 鍾書考大學,數學只考得十五分。 ——楊絳 我1947年考燕京大學時作文的題目是文言文,題目我還記得,《立國必先樹人,樹人必先樹德說》。可剛復校的聯大(清華、北大、南開頭兩年還聯合招考,只是錄取分數線不同)高考不許作文言文,只許作白話文,而且是一個很不起眼的題目,《我的中學生活》。然后我就考不好了,因為我在學校里作得比較多的是文言文,這樣可以發揮,能夠瞎拽,但這么一個題目就不容易出彩了。 ——資中筠
民國老試卷 作者簡介
么其璋,號筱蘭,生于1918年,民國教育出版機構盛蘭學社創辦人么文荃(若蘭)先生之子。畢業于北師大英文系,但亦精研初高等數學。終生從教。盛蘭學社時期,曾與其妹么其琮合譯《范氏大代數》等教材,在當時頗有影響。20世紀50年代,因各中學取消英文教學,專事高中數學教學。退休后,仍多次受北京四中等名校之邀,培訓英語師資。 么其琮,號幼蘭,生于1920年,么其璋之幼妹。15歲即被北京大學數學系錄取,受教于江澤涵、馮祖筍等名師,后因日軍侵華而中斷學業。么其琮亦擅文學創作,其作品曾得到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表彰勉勵,更有作品入選當時的高中國文課本。新中國成立之后,么其琮基本停止文學創作,專注于中學數學教學工作,是北京第三十五中學最優秀的高級教師之一,桃李滿天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