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1897-1936-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的嘗試與貢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49500
- 條形碼:9787506849500 ; 978-7-5068-495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897-1936-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的嘗試與貢獻 本書特色
王偉編*的《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的嘗試與貢獻(1897-1936)》介紹了,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期(1840-1896)、發端期 (1897-1911)、成熟期(1912-1919)、蛻變期(1920- 1926)、轉型期(1927-1936)五個發展階段。教科書作為時代文化選擇的體現物,其發展歷程不僅生動地反映了近代社會變遷和近代文明演變的軌跡,還與近代中國的歷史環境相融合,深刻參與到近代文明的重建與再造的過程中。而近代中國特定的政治環境、社會背景、文化氛圍、商業基礎等也為近代教科書的“再造文明”準備了應有的條件?br/> 論文將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的內容在客觀上看作是編者根據時代需要制作的一種“文本”或“表述”,從中看待民族國家是如何選擇、組織和重述“過去” ,以總結民族和國家共同的文化傳統,再造新的屬于自己的文明。在對教科書文本的研究過程中,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內容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歸納法進行質的研究和量的分析?br/> 在全面系統分析教科書內容的基礎上,論文得出如下結論:近代中小學教科書在整理、選擇和傳播中西文化的過程中,促進了現代學科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開創了各個學科教育的雛形并體現其特點,推動了現代科學名詞術語的完善,為國人輸入了科學方法和理性思維方式,大范圍地有效傳播了豐富的全新的現代科學知識,再造了近代中國人的認知視野。面對新舊倫理的碰撞,近代中小學教科書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近代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實施修身教育和公民教育,使國人逐漸走出了傳統儒家的以“三綱 ”“五常”為核心的倫理規范的包圍,開始向以權利和義務來報效社會的現代公民過渡。近代中小學教科書通過傳播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倫理精神啟蒙,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大大促進了國人個性的解放和自我意識的覺醒。近代中小學教科書通過實施個性化教育和美育教育,不僅填補了傳統教育的空白,*突破了傳統教育束縛人的情感的枷鎖,解放了學生的心理感情體驗,對國人的人格塑造、思維發展、情感陶冶和個性形成都起到了*其重要的作用,重新塑造了近代國人的價值觀念。在近代中國政權頻頻*迭的環境下,教科書廣泛傳播了以“民主”“共和”為核心的西方政治理念,改變和重塑了大批青年的政治意識,為中國近代政治的大變革播下了種子。面對民族危機,近代中小學教科書廣泛傳播民族獨立意識、弘揚民族精神、啟發民權思想,促進了近代民族、民權思想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重新塑造和強化了近代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權意識。近代的法律教科書廣泛宣揚了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 契約自由”“制約權力”“司法獨立”等法律思想和觀念,引導著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觀念的變化,深刻影響了各階層民眾的法律意識、心理因素、行為習慣以及日常生活,從而影響著中國近代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歷程。面對近代國人日常生活的變遷,近代中小學教科書倡導在現代科學基礎上改變愚昧、迷信、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倡導和培養國人養成健康的日常生活習慣、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以及做人與做事的習慣,特別是引導人們注重體育鍛煉、關注身體健康。在教科書的知識普及、習慣引導和觀念浸潤下,中國人開始以新的健康文明的標準檢驗自己的生活及社會?br/> “再造文明”不僅是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的時代追求,也是教科書編纂者的文化追求。近代中小學教科書在其“再造文明”的歷史性嘗試中,在“傳播全新知識、張揚科學理性”“重塑倫理精神、再造現代人格”“宣揚民主觀念、刷新政治理念”“提升教育質量、培育一代英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br/> 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折射出的以育人為本的純粹性對今天教科書的編輯出版中存在的應試化、政治化、市場化問題也具有很強的啟示性?br/>
1897-1936-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的嘗試與貢獻 內容簡介
《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的嘗試與貢獻(1897-1936)》介紹了,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期(1840-1896)、發端期 (1897-1911)、成熟期(1912-1919)、蛻變期(1920- 1926)、轉型期(1927-1936)五個發展階段。教科書作為時代文化選擇的體現物,其發展歷程不僅生動地反映了近代社會變遷和近代文明演變的軌跡,還與近代中國的歷史環境相融合,深刻參與到近代文明的重建與再造的過程中。而近代中國特定的政治環境、社會背景、文化氛圍、商業基礎等也為近代教科書的“再造文明”準備了應有的條件。 論文將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的內容在客觀上看作是編者根據時代需要制作的一種“文本”或“表述”,從中看待民族國家是如何選擇、組織和重述“過去” ,以總結民族和國家共同的文化傳統,再造新的屬于自己的文明。在對教科書文本的研究過程中,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內容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歸納法進行質的研究和量的分析。 在全面系統分析教科書內容的基礎上,論文得出如下結論:近代中小學教科書在整理、選擇和傳播中西文化的過程中,促進了現代學科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開創了各個學科教育的雛形并體現其特點,推動了現代科學名詞術語的完善,為國人輸入了科學方法和理性思維方式,大范圍地有效傳播了豐富的全新的現代科學知識,再造了近代中國人的認知視野。面對新舊倫理的碰撞,近代中小學教科書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近代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實施修身教育和公民教育,使國人逐漸走出了傳統儒家的以“三綱 ”“五常”為核心的倫理規范的包圍,開始向以權利和義務來報效社會的現代公民過渡。近代中小學教科書通過傳播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倫理精神啟蒙,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大大促進了國人個性的解放和自我意識的覺醒。近代中小學教科書通過實施個性化教育和美育教育,不僅填補了傳統教育的空白,突破了傳統教育束縛人的情感的枷鎖,解放了學生的心理感情體驗,對國人的人格塑造、思維發展、情感陶冶和個性形成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重新塑造了近代國人的價值觀念。在近代中國政權的環境下,教科書廣泛傳播了以“民主”“共和”為核心的西方政治理念,改變和重塑了大批青年的政治意識,為中國近代政治的大變革播下了種子。面對民族危機,近代中小學教科書廣泛傳播民族獨立意識、弘揚民族精神、啟發民權思想,促進了近代民族、民權思想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重新塑造和強化了近代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權意識。近代的法律教科書廣泛宣揚了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 契約自由”“制約權力”“司法獨立”等法律思想和觀念,引導著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觀念的變化,深刻影響了各階層民眾的法律意識、心理因素、行為習慣以及日常生活,從而影響著中國近代社會政治文化的發展歷程。面對近代國人日常生活的變遷,近代中小學教科書倡導在現代科學基礎上改變愚昧、迷信、不科學的生活方式,倡導和培養國人養成健康的日常生活習慣、良好的待人接物習慣以及做人與做事的習慣,特別是引導人們注重體育鍛煉、關注身體健康。在教科書的知識普及、習慣引導和觀念浸潤下,中國人開始以新的健康文明的標準檢驗自己的生活及社會。 “再造文明”不僅是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的時代追求,也是教科書編纂者的文化追求。近代中小學教科書在其“再造文明”的歷史性嘗試中,在“傳播全新知識、張揚科學理性”“重塑倫理精神、再造現代人格”“宣揚民主觀念、刷新政治理念”“提升教育質量、培育一代英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折射出的以育人為本的純粹性對今天教科書的編輯出版中存在的應試化、政治化、市場化問題也具有很強的啟示性。
1897-1936-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的嘗試與貢獻 目錄
1897-1936-再造文明:近代中小學教科書發展中的嘗試與貢獻 作者簡介
王偉,男,1980年出生,陜西眉縣人。1999年考入北京大學,先后獲文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就職于中央部委。迄今在《人物》《思想教育研究》《編輯學刊》《中華讀書報》《中國新聞出版報》等權威媒體和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50余篇,曾獨立編著出版《人在方圓》《成功無捷徑》《贏在社交》等多部圖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