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陸柬之文賦-[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911426
- 條形碼:9787547911426 ; 978-7-5479-114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陸柬之文賦-[三] 本書特色
現代印刷技術空前發達,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遠過古人雙鉤填墨及匯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與縮小,更可全方位地展現書作的精神風采,這是極方便于書法學習的。鑒于此,本社選編了這套書法經典放大叢帖。所選法帖多是原文字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價值。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構,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本套叢書字數遠非“古刻數行”可比。放大本不僅追求原色,而且盡量做到保持原帖的點畫、字形、行氣、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見的韻致得以充分展現。如此既利于學習,也增強了欣賞的多元性。陸柬之,唐代書家。虞世南甥。吳(今江蘇蘇州)人。官太子司儀郎。工正、行書。善臨摹,少師虞世南。唐張懷瓘《書斷》稱其“晚習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跡,猶有怯懦;總章以后,乃備筋骨”。尤善運筆。傳世書跡有《文賦》、《蘭亭詩》等。《文賦》無款。傳唐陸柬之書。紙本。據《石渠寶笈》載:縱八寸,橫一丈一尺一寸。行書。144行,1668字。此帖風骨內含,神采外映,字字圓秀。揭傒斯云:“唐人結體遒勁,有晉人風格者,惟見此卷。”鈐有“河東李倜士弘章”、“員嶠真逸”、“擬晉山房”、“乾隆”、“嘉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帖前有李東陽篆書“二陸文翰”四字,沈度隸書“陸機文賦陸柬之書”八字。帖后有趙孟頫、李倜、歐陽玄、揭傒斯、危素、宋濂、劉基、董琰、謝觀、孫承澤等跋。曾經元李倜、清內府收藏。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次放大出版,以饗讀者。
陸柬之文賦-[三] 內容簡介
現代印刷技術空前發達,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遠過古人雙鉤填墨及匯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與縮小,更可全方位地展現書作的精神風采,這是極方便于書法學習的。鑒于此,本社選編了這套書法經典放大叢帖。所選法帖多是原文字較小者,因而“放大”也就具有了價值。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構,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說:“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本套叢書字數遠非“古刻數行”可比。放大本不僅追求原色,而且盡量做到保持原帖的點畫、字形、行氣、章法之“真貌”,使原作由于字“小”而不易見的韻致得以充分展現。如此既利于學習,也增強了欣賞的多元性。陸柬之,唐代書家。虞世南甥。吳(今江蘇蘇州)人。官太子司儀郎。工正、行書。善臨摹,少師虞世南。唐張懷瓘《書斷》稱其“晚習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跡,猶有怯懦;總章以后,乃備筋骨”。尤善運筆。傳世書跡有《文賦》、《蘭亭詩》等。《文賦》無款。傳唐陸柬之書。紙本。據《石渠寶笈》載:縱八寸,橫一丈一尺一寸。行書。144行,1668字。此帖風骨內含,神采外映,字字圓秀。揭傒斯云:“唐人結體遒勁,有晉人風格者,惟見此卷。”鈐有“河東李倜士弘章”、“員嶠真逸”、“擬晉山房”、“乾隆”、“嘉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帖前有李東陽篆書“二陸文翰”四字,沈度隸書“陸機文賦陸柬之書”八字。帖后有趙孟頫、李倜、歐陽玄、揭傒斯、危素、宋濂、劉基、董琰、謝觀、孫承澤等跋。曾經元李倜、清內府收藏。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此次放大出版,以饗讀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