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清-中國通史-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86637
- 條形碼:9787508086637 ; 978-7-5080-866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中國通史-伍 本書特色
五卷本《中國通史》第五卷。全書用專題形式敘述了明清兩代的中國歷史,脫離了一般歷史書編年體或章節體的窠臼;許多新近的出土文物和研究成果都囊括其中;對人物或事件的評價更加多元化、立體化,展示了歷史多面性的魅力。
明清-中國通史-伍 內容簡介
歷史是民族的記憶,不能忘卻,它的真正價值在于當下和未來。兩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講解中國歷史的卜憲群先生,領銜全國百名知名學者,歷時八年,精心撰著出這部以科學性為前提的高端史學大眾化之作。近百位采訪嘉賓包括李學勤、杜維明、毛佩琦、閻崇年等知名學者深入解讀重大歷史。 本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5年度基礎研究重大成果”,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于2015年12月25日播出。新華社2016年5月17日電: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相結合,中國社科院撰《中國通史》問世。 本書是專業史學工作者對于當下“歷史熱”的一次集體回應。近年來,圖書市場出現了“歷史熱”,引領這場歷史熱的,主要是非史學專業人員。雖然有些講史圖書以“學者品位、權威解讀”的姿態出現在讀者面前,也聘請了一些史學專家,但具體到講史這個領域,并不一定就是特定領域的專家,不少是其他專業的學者在跨界行動。至于網絡寫手,大多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許多所謂的講史著作,無視歷史研究的基本準則,熱衷于“惡搞歷史”,對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與其他版本的《中國通史》比較,本書具有以下特點:1.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本書的每一時段都由在本領域有重要影響的學者撰寫,從人物、事件的細節入手,采用了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合的方式,如周公攝政、諸葛亮治蜀、煬帝功過、永樂遷都等,著重寫出了人物身上體現的時代特點以及對歷史的貢獻和影響,以普及化的方式表述對歷史的解讀。2.廣闊的全球視野。全書站在21世紀的歷史高度來把握、透視與思考中華民族所走過的歷程,同時把中國歷史放到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考察,在全球化時代鄭重回答了中國人對本國歷史的重大關切。 總體而言,五卷本《中國通史》具有新的體例、新的史料、新的觀點、新的評價的特點,是21世紀以來高端史學大眾化的力作。其姊妹篇cctv-6百集《中國通史》近期也將播出。
明清-中國通史-伍 目錄
明清-中國通史-伍 相關資料
你不可能要求一個普通讀者、觀眾去讀大學的學報或學術期刊。這是少數人的事,但是怎么把少數人的研究成果傳達給大眾,需要有對這些研究成果的詮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毛佩琦 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相結合,中國社科院撰《中國通史》問世。全書摒棄編年體或章節體,采用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合的方式,用100個專題敘述了從中國境內的人類起源到晚清的中國歷史,且包含了新近的考古和研究成果。——新華社 該作品面向大眾,書中通過大的歷史事件展現某一時期的歷史面貌,以當代學者的研究為基礎,同時保留了受訪嘉賓的評論與深入解讀。——中國新聞網 社科院的這部通史,充分借鑒了其他通史著作的優點,并力圖有所創新。在卷帙上更適合普通讀者閱讀;開創了專題式的綜合體敘述中國歷史的先例,從人物、事件等細節入手,采用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合的方式,如周公攝政、諸葛亮治蜀、隋煬帝功過等,體現了新的觀點、新的視角和評價。在此基礎上,充分吸收了當代考古學和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光明日報
明清-中國通史-伍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作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總撰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撰稿。本書的每一時段都由在本領域有重要影響的學者撰寫,同時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祖武、王震中、方克立,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佩琦,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閻崇年等國內外近百名知名學者參與創作。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