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元曲三百首彩圖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59025
- 條形碼:9787511359025 ; 978-7-5113-590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元曲三百首彩圖館 本書特色
1.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后,我國文學史上取得的又一突出成就。2.直截明快、意到言隨的藝術特色,能夠滿足讀者的心理需求。3.它集合了元曲的精華,能讓讀者花少的時間讀完具有代表性的元曲經典之作。
元曲三百首彩圖館 內容簡介
本書以曲家活動時間的先后為順序,集合了元曲的精華。除了元曲原作之外,還設置了以下幾個相關輔助性欄目:“注釋”,將難以理解的字句加以解釋,掃除閱讀障礙,方便閱讀;“譯文”力求忠于原作,使讀者能直接了解原曲的語言風格;“賞析”,在尊重原文的原則上,將曲目的主題思想、神韻予以解析,使人會意怡情;“作者簡介”介紹了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風格,重要的作者則按照今人的推想畫出了畫像;“曲的格律知識”介紹元曲的字數、旬數、對仗、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律;“曲的鑒賞知識”介紹元曲的各類風格、體式及元曲中常用的寫作手法等。同時,書中與文字相契合的近五百幅精美插圖,還原了元代社會生活風貌,生動貼切地展示了作品的主題和曲中人的思想感情,圖文珠聯璧合,營造出了一個彩色的、立體的、具有藝術力的閱讀空間,能夠幫助讀者獲得更多美的享受和閱讀體驗。科學的體例、精美的圖片、優美的文字、豐富的內容、新穎開放的版式設計有機結合,引領讀者跨越時空的距離,進入輝煌的元曲殿堂,領略曲目的藝術魅力,進而啟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和人生品位。
元曲三百首彩圖館 目錄
人月圓 卜居外家東園(一) 2
人月圓 卜居外家東園(二) 3
喜春來 春宴 4
驟雨打新荷 5
商 衟
喜春來 6
楊 果
小桃紅 采蓮女(一) 7
小桃紅 采蓮女(二) 8
小桃紅 采蓮女(三) 8
小桃紅 采蓮女(四) 9
劉秉忠
干荷葉(一) 10
干荷葉(二) 10
杜仁杰
耍孩兒 莊家不識勾闌[套數] 11
王和卿
一半兒 題情 13
醉中天 詠大蝴蝶 14
撥不斷 大魚 15
一半兒 題情 15
驀山溪 16
盍西村
小桃紅 江岸水燈 18
小桃紅 雜詠(一) 19
小桃紅 雜詠(二) 19
小桃紅 客船晚煙 20
商 挺
潘妃曲(一) 21
潘妃曲(二) 22
潘妃曲(三) 22
胡祗遹
一半兒 23
陽春曲 春景(一) 24
陽春曲 春景(二) 24
沉醉東風 贈妓朱簾秀 25
劉 因
人月圓 26
徐 琰
蟾宮曲 曉起 27
王 惲
雙鴛鴦 柳圈辭 28
黑漆弩 游金山寺 29
平湖樂 30
平湖樂 堯廟秋社 31
盧 摯
沉醉東風 秋景 32
壽陽曲 別珠簾秀 33
蟾宮曲 鄴下懷古 33
沉醉東風 閑居 34
蟾宮曲 35
蟾宮曲 商女 36
蟾宮曲 長沙懷古 37
水仙子 西湖 38
蟾宮曲 39
趙 巖
喜春來過普天樂 40
陳草庵
山坡羊(一) 41
山坡羊(二) 42
山坡羊(三) 43
山坡羊(四) 44
關漢卿
四塊玉 閑適 45
四塊玉 別情 46
碧玉簫 47
梧葉兒 別情 48
大德歌 冬 49
四塊玉 閑適 50
碧玉簫 51
一枝花 不伏老[套數](節選) 52
碧玉簫 笑語喧嘩 54
普天樂 虛意謝誠 55
一半兒 題情 56
沉醉東風 57
白 樸
醉中天 佳人臉上黑痣 58
沉醉東風 漁父詞 59
陽春曲 題情 60
駐馬聽 吹 61
天凈沙 春 62
天凈沙 秋 63
慶東原(一) 64
慶東原(二) 65
陽春曲 知幾(一) 66
陽春曲 知幾(二) 67
陽春曲 知幾(三) 68
陽春曲 知幾(四) 69
姚 燧
憑闌人 寄征衣 70
醉高歌 感懷 71
壽陽曲 72
黑漆弩 73
劉敏中
黑漆弩 村居遣興 74
馬致遠
金字經 樵隱 75
壽陽曲(一) 76
壽陽曲(二) 77
壽陽曲 遠浦帆歸 78
天凈沙 秋思 79
金字經 80
四塊玉 紫芝路 81
四塊玉 潯陽江 82
蟾宮曲 嘆世 83
夜行船 秋思[套數] 84
賞花時 掬水月在手[套數] 87
撥不斷(一) 89
撥不斷(二) 90
清江引 野興 90
撥不斷 91
王伯成
贈長春宮雪庵學士 (摘調) 92
趙孟
后庭花 93
王實甫
十二月過堯民歌 別情 94
滕 賓
普天樂(一) 95
普天樂(二) 96
鄧玉賓
叨叨令 道情(一) 97
叨叨令 道情(二) 98
一枝花 [套數] 99
馮子振
鸚鵡曲 赤壁懷古 101
鸚鵡曲 農夫渴雨 102
鸚鵡曲 野渡新晴 103
鸚鵡曲 憶西湖 104
鸚鵡曲 夷門懷古 105
鸚鵡曲 漁父 106
鸚鵡曲 都門感舊 107
朱簾秀
壽陽曲 答盧疏齋 108
貫云石
小梁州 秋 109
蟾宮曲 送春 110
清江引 惜別(一) 111
清江引 惜別(二) 112
清江引 立春 112
殿前歡 113
塞鴻秋 代人作 114
紅繡鞋 115
壽陽曲 116
清江引 詠梅 116
殿前歡 117
清江引 118
金字經 119
紅繡鞋 痛飲 120
鮮于必仁
普天樂 平沙落雁 121
折桂令 盧溝曉月 122
普天樂 瀟湘夜雨 123
折桂令 蘇學士 124
折桂令 玉泉垂虹 125
張養浩
折桂令 中秋 126
折桂令 127
山坡羊 潼關懷古 128
醉高歌兼喜春來 129
水仙子 詠江南 130
朱履曲 警世 131
雁兒落兼得勝令 退隱 132
一枝花 詠喜雨[套數] 133
沉醉東風 134
朱履曲(一) 135
朱履曲(二) 136
朱履曲(三) 137
普天樂 138
朝天子 139
白 賁
鸚鵡曲 漁父 140
百字折桂令 141
劉唐卿
折桂令 夜宴 142
鄭光祖
塞鴻秋 143
蟾宮曲 夢中作 144
鴛鴦煞尾 145
范 康
寄生草 色 146
寄生草 酒 147
曾 瑞
喜春來 未遂 148
四塊玉 酷吏 149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 閨中聞杜鵑
150
山坡羊 題情 151
四塊玉 警世 152
四塊玉 述懷 153
睢景臣
哨遍 高祖還鄉 154
周文質
小桃紅 157
叨叨令 悲秋 158
折桂令 過多景樓 159
叨叨令 自嘆(一) 160
叨叨令 自嘆(二) 161
趙禹圭
蟾宮曲 題金山寺 162
喬 吉
滿庭芳 漁父詞 163
惜芳春 秋望 164
水仙子 怨風情 165
滿庭芳 漁父詞 166
綠幺遍 自述 167
水仙子 賦李仁仲懶慢齋 168
水仙子 尋梅 169
水仙子 詠雪 170
折桂令 寄遠 171
賣花聲 悟世 172
滿庭芳 漁父詞(一) 173
滿庭芳 漁父詞(二) 174
滿庭芳 漁父詞(三) 174
滿庭芳 漁父詞(四) 175
山坡羊 冬日寫懷 176
水仙子 游越福王府 177
折桂令 荊溪即事 178
折桂令 客窗清明 179
折桂令 風雨登虎丘 180
天凈沙 即事 181
憑闌人 金陵道中 182
水仙子 重觀瀑布 183
山坡羊 自警 184
山坡羊 冬日寫懷 184
阿里西瑛
涼亭樂 嘆世 185
劉 致
四塊玉 嘲烏衣巷 186
醉中天 187
折桂令 再過村肆酒家 188
山坡羊 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飲 189
朝天子 邸萬戶席上 190
山坡羊 與邸明谷孤山游飲 191
端正好 上高監司[套數](節選)
192
阿魯威
蟾宮曲 195
壽陽曲 196
湘妃怨 196
蟾宮曲 197
錢 霖
般涉調 哨遍 看錢奴 198
虞 集
折桂令 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
202
李 泂
夜行船 送友歸吳[套數] 203
張 雨
喜春來 泰定三年丙寅歲除夜玉山舟中賦
205
薩都剌
一枝花 妓女蹴鞠[套數] 206
鄧 熙
滾繡球(摘調) 208
薛昂夫
塞鴻秋 209
過清江引 210
塞鴻秋 凌歊臺懷古 211
朝天曲 212
慶東原 西皋亭適興 213
朝天子 214
楚天遙過清江引 215
吳弘道
閱金經 傷春 216
金字經 詠樵 217
金字經(一) 218
金字經(二) 219
撥不斷 閑樂 220
趙善慶
普天樂 江樓晚眺 221
水仙子 渡瓜洲 222
憑闌人 春日懷古 223
普天樂 秋江憶別 224
寨兒令 泊潭州 225
山坡羊 燕子 226
馬謙齋
水仙子 詠竹 227
柳營曲 嘆世 228
水仙子 賀文卿觱篥 229
張可久
閱金經 胡琴 230
閱金經 青霞洞趙肅齋索賦 231
人月圓 客垂虹 232
漢東山 233
塞鴻秋 道情 234
清江引 秋懷 235
喜春來 金華客舍 235
一半兒 落花 236
一半兒 酒醒 236
賣花聲 懷古 237
賣花聲 客況 238
滿庭芳 春晚 239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 楊駒兒墓園 240
落梅風 春情 241
水仙子 歸興 242
水仙子 樂閑 243
憑闌人 江夜 244
天凈沙 江上 245
秦樓月 246
一枝花 湖上晚歸[套數] 247
塞鴻秋 湖上即事 249
醉太平 湖上 250
醉太平 春情 251
醉太平 無題 252
人月圓 中秋書事 253
一半兒 秋日宮詞 254
太常引 姑蘇臺賞雪 255
紅繡鞋 天臺瀑布寺 256
賣花聲 懷古 257
普天樂 湖上廢圃 258
落梅風 天寶補遺 259
折桂令 游金山寺 260
水仙子 次韻 261
清江引 老王將軍 262
撥不斷 會稽道中 262
喜春來 永康驛中 263
金字經 采蓮女 263
憑闌人 湖上 264
落梅風 書所見 264
朝天子 閨中 265
人月圓 山中書事 266
四塊玉 客中九日 267
落梅風 江上寄越中諸友 267
普天樂 秋懷 268
小桃紅 淮安道中 269
任 昱
上小樓 隱居 270
普天樂 花園改道院 271
金字經 秋宵宴坐 271
清江引 積雨 272
清江引 錢塘懷古 273
水仙子 幽居 274
小梁州 春懷 275
徐再思
陽春曲 閨怨 276
閱金經 春 277
蟾宮曲 春情 278
沉醉東風 息齋畫竹 279
沉醉東風 春情 280
蟾宮曲 送沙宰 281
水仙子 夜雨 282
水仙子 惠山泉 283
蟾宮曲 贈名妓玉蓮 284
水仙子 馬嵬坡 285
天凈沙 題情 286
孫周卿
蟾宮曲 山中樂 287
水仙子 舟中 288
顧德潤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 述懷 289
醉高歌帶攤破喜春來 旅中 291
黃薔薇過慶元貞 御水流紅葉 292
曹 德
清江引 錢塘懷古 293
慶東原 江頭即事 294
折桂令 江頭即事 295
高克禮
黃薔薇過慶元貞(一) 296
黃薔薇過慶元貞(二) 297
王仲元
普天樂 298
普天樂 春日多雪 299
粉蝶兒 集曲名題秋怨[套數](節選) 300
江兒水 笑靨兒 302
呂止庵
后庭花 懷古 303
后庭花(一) 304
后庭花(二) 305
后庭花 秋思 306
天凈沙 為董針姑作 307
陳子厚
醉花陰[套數] 308
真 氏
解三酲 309
查德卿
一半兒 春妝 310
一半兒 春醉 311
寄生草 感嘆 312
普天樂 別情 313
柳營曲 江上 314
柳營曲 金陵故址 315
殿前歡 觀音山眠松 316
蟾宮曲 層樓有感 317
吳西逸
清江引 秋居 318
天凈沙 閑題 319
雁兒落過得勝令 嘆世 320
趙顯宏
滿庭芳 樵 321
李德載
陽春曲 贈茶肆 322
唐毅夫
殿前歡 大都西山 323
朱庭玉
天凈沙 秋 324
程景初
醉太平 325
李致遠
天凈沙 離愁 326
紅繡鞋 晚秋 327
折桂令 山居 328
迎仙客 暮春 329
賈 固
醉高歌過紅繡鞋 寄金鶯兒 330
王 氏
石榴花帶斗鵪鶉 寄情人(摘調) 331
張鳴善
普天樂 嘲西席 332
普天樂 詠世 333
普天樂 愁懷 334
水仙子 譏時 335
脫布衫帶過小梁州 336
楊朝英
梧葉兒 客中聞雨 337
水仙子(一) 338
水仙子(二) 339
陳德和
落梅風 泛剡王猷(一) 340
周德清
塞鴻秋 潯陽即景 341
朝天子 秋夜客懷 342
滿庭芳 看岳王傳 343
蟾宮曲 別友 344
宋方壺
清江引 托詠 345
紅繡鞋 客況 346
水仙子 居庸關中秋對月 347
王舉之
折桂令 348
柴野愚
河西六娘子 349
班惟志
梁州 秋夜聞箏摘調 350
鐘嗣成
凌波仙 吊周仲彬 351
醉太平 352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 353
周 浩
蟾宮曲 題《錄鬼簿》 354
汪元亨
醉太平 警世 355
朝天子 歸隱 356
沉醉東風 歸田 357
雁兒落過得勝令 358
醉太平 警世 359
楊維楨
夜行船 360
劉伯亨
沙子兒攤 破清江(摘調) 362
一分兒
沉醉東風 363
劉燕哥
太常引 餞齊參議回山東 364
倪 瓚
水仙子 365
人月圓 366
夏庭芝
水仙子 與李奴婢 367
劉庭信
水仙子 相思 368
折桂令 憶別 369
黃鐘尾(摘調) 370
水仙子 371
水仙子 相思 372
折桂令 隱居 373
朝天子 赴約 374
蘭楚芳
四塊玉 風情 375
邵亨貞
憑闌人 題曹云西翁贈妓小畫 376
湯 式
小梁州 揚子江阻風 377
慶東原 京口夜泊 378
天香引 西湖感舊 379
山坡羊 書懷示友人 380
天凈沙 閑居雜興 381
小梁州 九日渡江(一) 382
小梁州 九日渡江(二) 383
謁金門 長亭道中 384
滿庭芳 京口感懷 385
小梁州(摘調) 386
湘妃引 京口道中 387
湘妃引 贈別 388
蟾宮曲 389
天凈沙 小景 390
詹時雨
黃鐘尾(摘調) 391
無名氏
醉太平 譏貪小利者 392
醉太平 393
塞鴻秋 山行警 394
塞鴻秋 村中飲 395
一半兒 396
紅繡鞋 397
寄生草 398
三番玉樓人 399
水仙子(一) 400
水仙子(二) 401
水仙子(三) 402
朝天子 志感 403
朝天子 廬山 404
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 鏖兵 405
鵲橋仙 大雨 406
塞鴻秋 407
叨叨令 408
游四門 海棠花下月明時 409
喜春來 七夕 410
十二月過堯民歌 411
慶宣和 412
壽陽曲 413
山丹花 414
清江引 詠所見 415
蟾宮曲 酒 416
蟾宮曲 微雪 417
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418
梧葉兒(一) 419
梧葉兒(二) 420
歸來樂 421
元曲三百首彩圖館 節選
人月圓卜居外家東園①(一) 元好問 重岡已隔紅塵斷②,村落更年豐。 移居要就③,窗中遠岫,舍后長松。 十年種木,一年種谷,都付兒童。 老夫惟有,醒來明月,醉后清風。 【注釋】 ①卜居:擇定居所。外家:母親的娘家。②重岡:層層的山岡。③就:靠近。搬進。 【譯文】 重重山岡隔斷了俗世紅塵,村落又迎來豐年。即將移居新的住處了,窗中可見遠山,舍后種有長松。十年種樹,一年種谷,關于將來還是都交給年輕人吧。只要醒來時有明月相照,醉酒后有清風相伴,我就知足了。 【賞析】 此曲一開篇,作者便用一個“紅塵斷”交代了移居的原因——遠離凡塵喧囂。緊接著又用一個“村落更年豐”說明自己移居的外家東園寧靜豐足,雖地處偏僻,卻并不荒涼,讓人不由聯想起世外桃源。而在新居,作者窗前有遠山相望,屋后有長松相依,清靜又不失意趣。與山、松為伴,人不止遠離了塵世的煩擾,還投入自然的懷抱。 此曲的上半部分著重描寫新居的環境,而到下半部分,則筆鋒一轉,寫起了遷居后的新生活。“十年種樹,一年種谷,都付兒童”,何止是懶管喧囂雜事,連生活瑣事也無心過問,全都交付年輕人打理。作者自己則一心去過“醒來明月,醉后清風”的生活,無牽無掛,悠然淡泊。 整首曲子表現了隱者的情懷:不問世事,心向自然。作者元好問曾在金為官,金滅亡后,元好問和大批官員被俘,在山東聊城度過了兩年被關押的歲月。雖然元世祖忽必烈愛惜他的才華,想留他在身邊,但他早已無心政治。元好問在五十歲那年返回老家,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此曲就是在此背景下寫成的。因此整首曲子在清靜閑淡的隱士情懷之外,還有著深深的無奈之感。對作者來說,前朝種種已是往事,感慨哀嘆無濟于事,未來種種與己無關,沒有必要再思慮過問,只有寄身自然,觀明月,醉清風。在隱居之后,元好問專心著書,直到1257年離開人世。 ……
元曲三百首彩圖館 作者簡介
漢卿(1219-1301),元代雜劇奠基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戲劇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竇娥冤》。滕森,中央戲劇學院研究生畢業,畢業后一直從事圖書出版及編輯工作,曾策劃出版了《我就這樣讀論語》《情人刺》等暢銷圖書,具有豐富的出版經驗。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