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guī)·孝經(jīng)
-
>
道德經(jīng)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全譯本·國民閱讀-人間詞話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7759299
- 條形碼:9787567759299 ; 978-7-5677-5929-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譯本·國民閱讀-人間詞話 本書特色
王國維著的《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他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及傳統(tǒng)的概念、術(shù)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jié)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chǎn)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具有崇高的地位。
全譯本·國民閱讀-人間詞話 內(nèi)容簡介
《人間詞話》是他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洗禮之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人間詞話》集編、校、釋、評于一體,收錄了《人間詞話》的手定稿、刪稿,王國維先生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及其他散見各處的國維先生論詞的文字,可以說是較為完備的稿本,還原國學經(jīng)典。
全譯本·國民閱讀-人間詞話 目錄
手定稿
刪稿
拾遺
《人間詞》擷英
王國維詩選
附錄
全譯本·國民閱讀-人間詞話 節(jié)選
《人間詞話》:
一 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①,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注釋】 ①高格:指格調(diào)高邁超逸。
【譯文】 詞以境界為□□的評價標準。一首詞如果有境界,自然會成就高邁超逸的格調(diào),自然會有絕妙的句子。五代、北宋的詞之所以獨到絕妙,原因就在這里。
二 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譯文】 境界分為“造境”(通過創(chuàng)造想象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境界)和“寫境”(通過摹寫現(xiàn)實而產(chǎn)生的境界)兩種,這就是“理想”與“寫實”兩派的加以區(qū)分的根據(jù)。然而,這兩者很難(□□地)區(qū)別開來。這是因為大詩人所創(chuàng)造想象出來的境界,必然會合乎自然,而所摹寫出來的境界也必然會與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緣故。
三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①,“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④,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注釋】 ①馮延巳《鵲踏枝》:“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又見歐陽修《蝶戀花》。
②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③陶潛《飲酒二十首》之五:“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元好問《潁亭留別》:“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崢嶸,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tài)本閑暇。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 【譯文】 境界又可以分為有我的境界和無我的境界。歐陽修《蝶戀花》詞中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和秦觀《踏莎行》詞中的“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是有我的境界;而陶潛《飲酒》詩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元好問《潁亭留別》詩中的“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則屬于無我的境界。有我的境界,是以我為主體來觀察外界的事物,因此外界的事物都會染上我的主觀色彩;而無我的境界,則是以物為主體來觀察外界的事物,因此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古人作詞.寫“有我之境”的比較多,但也并不是說不能寫“無我之境”。對于這個問題,有杰出才華的人是可以自己有所建樹的。
四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譯文】 無我的境界,詞人只有從靜觀之中才能夠得到。
有我的境界,詞人是從由動到靜時得到的。所以,前者顯得優(yōu)雅純美,而后者則顯得宏偉壯麗。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關(guān)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shù)中也,必遺其關(guān)系限制之處。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gòu)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gòu)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①。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注釋】 ①法則:有的也寫作“法律”。
【譯文】 自然之中的事物,相互聯(lián)系而又相互限制。然而,當它們被寫入文學或美術(shù)作品之中的時候,必然要獨立出來并擺脫這些聯(lián)系和限制。因此,寫實家也是理想家。而且,無論是怎樣虛構(gòu)的境界,它所用的材料必須從自然之中尋求,而其虛構(gòu)的方式也必須要遵循自然的法則。所以理想家其實也是寫實家。
六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譯文】 境界并不僅僅是指景物,喜怒哀樂,也是人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只要能夠描寫出真景物、真感情的詞,就稱其為“有境界”。否則,就稱其為“無境界”。
……
全譯本·國民閱讀-人間詞話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1927),字伯隅,又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中國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中國新學術(shù)的開拓者,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從事文史哲學數(shù)十載,確立了較系統(tǒng)的近代標準和方法,是近代中國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又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jié)合的開創(chuàng)者,是將甲骨學由文字學演進到史學的一人,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shù)的結(jié)束人,近八十年來學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他生平述62種,批校古籍逾200種,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桃李門生遍充幾代中國史學界。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朝聞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