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420268
- 條形碼:9787115420268 ; 978-7-115-4202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服務設計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介紹了微服務的建模、集成、測試、部署和監控,通過一個虛構的公司講解了如何建立微服務架構。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微服務在保證系統設計與組織目標統一上的重要性,學會把服務集成到已有系統中,采用遞增手段拆分單塊大型應用,通過持續集成部署微服務,等等。
微服務設計 內容簡介
過去十年中,分布式系統的粒度變得越來越細,包含大量代碼的單塊應用逐漸轉變為自包含的微服務。但開發微服務系統也有一些讓人頭疼的問題。本書通過大量的例子,全面討論了系統架構師和管理員在構建、管理和演化微服務架構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并給出了實用的建議。
本書不但詳細地闡述了微服務的基本概念,而且還深入探究了如何對自治服務進行建模、集成、測試、部署及監控。書中虛構了某個領域的一家公司,來幫助讀者學習微服務架構是如何影響一個領域的。
了解微服務如何將系統設計與組織目標相匹配
掌握將一個服務和現有系統進行集成的不同方式
使用增量式的做法拆分單塊代碼庫
通過持續集成部署各個微服務
審視對分布式系統進行測試和監控的復雜性
管理“用戶-服務”和“服務-服務”兩種模式下的安全性
理解微服務架構在規模化方面所面臨的問題
微服務設計 目錄
前言 xiv第1 章 微服務 11.1 什么是微服務 21.1.1 很小,專注于做好一件事 21.1.2 自治性 31.2 主要好處 31.2.1 技術異構性 31.2.2 彈性 41.2.3 擴展 51.2.4 簡化部署 51.2.5 與組織結構相匹配 61.2.6 可組合性 61.2.7 對可替代性的優化 61.3 面向服務的架構 71.4 其他分解技術 71.4.1 共享庫 81.4.2 模塊 81.5 沒有銀彈 91.6 小結 10第2 章 演化式架構師 112.1 不準確的比較 112.2 架構師的演化視角 122.3 分區 142.4 一個原則性的方法 152.4.1 戰略目標 152.4.2 原則 152.4.3 實踐 162.4.4 將原則和實踐相結合 162.4.5 真實世界的例子 162.5 要求的標準 172.5.1 監控 182.5.2 接口 182.5.3 架構安全性 182.6 代碼治理 182.6.1 范例 192.6.2 裁剪服務代碼模板 192.7 技術債務 202.8 例外管理 212.9 集中治理和領導 212.10 建設團隊 222.11 小結 23第3 章 如何建模服務 243.1 musiccorp 簡介 243.2 什么樣的服務是好服務 253.2.1 松耦合 253.2.2 高內聚 253.3 限界上下文 263.3.1 共享的隱藏模型 263.3.2 模塊和服務 273.3.3 過早劃分 283.4 業務功能 283.5 逐步劃分上下文 293.6 關于業務概念的溝通 303.7 技術邊界 303.8 小結 31第4 章 集成 324.1 尋找理想的集成技術 324.1.1 避免破壞性修改 324.1.2 保證api 的技術無關性 324.1.3 使你的服務易于消費方使用 334.1.4 隱藏內部實現細節 334.2 為用戶創建接口 334.3 共享數據庫 334.4 同步與異步 354.5 編排與協同 354.6 遠程過程調用 384.6.1 技術的耦合 384.6.2 本地調用和遠程調用并不相同 394.6.3 脆弱性 394.6.4 rpc 很糟糕嗎 404.7 rest 414.7.1 rest 和http 414.7.2 超媒體作為程序狀態的引擎 424.7.3 json、xml 還是其他 444.7.4 留心過多的約定 444.7.5 基于http 的rest 的缺點 454.8 實現基于事件的異步協作方式 464.8.1 技術選擇 464.8.2 異步架構的復雜性 474.9 服務即狀態機 484.10 響應式擴展 484.11 微服務世界中的dry 和代碼重用的危險 494.12 按引用訪問 504.13 版本管理 514.13.1 盡可能推遲 514.13.2 及早發現破壞性修改 524.13.3 使用語義化的版本管理 534.13.4 不同的接口共存 534.13.5 同時使用多個版本的服務 544.14 用戶界面 554.14.1 走向數字化 564.14.2 約束 564.14.3 api 組合 574.14.4 ui 片段的組合 574.14.5 為前端服務的后端 594.14.6 一種混合方式 604.15 與第三方軟件集成 614.15.1 缺乏控制 614.15.2 定制化 624.15.3 意大利面式的集成 624.15.4 在自己可控的平臺進行定制化 624.15.5 絞殺者模式 644.16 小結 65第5 章 分解單塊系統 665.1 關鍵是接縫 665.2 分解musiccorp 675.3 分解單塊系統的原因 685.3.1 改變的速度 685.3.2 團隊結構 685.3.3 安全 685.3.4 技術 685.4 雜亂的依賴 695.5 數據庫 695.6 找到問題的關鍵 695.7 例子:打破外鍵關系 705.8 例子:共享靜態數據 715.9 例子:共享數據 725.10 例子:共享表 735.11 重構數據庫 745.12 事務邊界 755.12.1 再試一次 765.12.2 終止整個操作 775.12.3 分布式事務 775.12.4 應該怎么辦呢 785.13 報告 785.14 報告數據庫 785.15 通過服務調用來獲取數據 805.16 數據導出 815.17 事件數據導出 825.18 數據導出的備份 835.19 走向實時 845.20 修改的代價 845.21 理解根本原因 845.22 小結 85第6 章 部署 866.1 持續集成簡介 866.2 把持續集成映射到微服務 876.3 構建流水線和持續交付 906.4 平臺特定的構建物 916.5 操作系統構建物 926.6 定制化鏡像 936.6.1 將鏡像作為構建物 946.6.2 不可變服務器 956.7 環境 956.8 服務配置 966.9 服務與主機之間的映射 976.9.1 單主機多服務 976.9.2 應用程序容器 996.9.3 每個主機一個服務 1006.9.4 平臺即服務 1016.10 自動化 1016.11 從物理機到虛擬機 1026.11.1 傳統的虛擬化技術 1036.11.2 vagrant 1046.11.3 linux 容器 1046.11.4 docker 1066.12 一個部署接口 1076.13 小結 109第7 章 測試 1107.1 測試類型 1107.2 測試范圍 1117.2.1 單元測試 1127.2.2 服務測試 1137.2.3 端到端測試 1147.2.4 權衡 1147.2.5 比例 1157.3 實現服務測試 1157.3.1 mock 還是打樁 1157.3.2 智能的打樁服務 1167.4 微妙的端到端測試 1177.5 端到端測試的缺點 1187.6 脆弱的測試 1187.6.1 誰來寫這些測試 1197.6.2 測試多長時間 1197.6.3 大量的堆積 1207.6.4 元版本 1207.7 測試場景,而不是故事 1217.8 拯救消費者驅動的測試 1217.8.1 pact 1237.8.2 關于溝通 1247.9 還應該使用端到端測試嗎 1247.10 部署后再測試 1257.10.1 區分部署和上線 1257.10.2 金絲雀發布 1267.10.3 平均修復時間勝過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1277.11 跨功能的測試 1287.12 小結 129第8 章 監控 1318.1 單一服務,單一服務器 1328.2 單一服務,多個服務器 1328.3 多個服務,多個服務器 1338.4 日志,日志,更多的日志 1348.5 多個服務的指標跟蹤 1358.6 服務指標 1358.7 綜合監控 1368.8 關聯標識 1378.9 級聯 1398.10 標準化 1398.11 考慮受眾 1408.12 未來 1408.13 小結 141第9 章 安全 1439.1 身份驗證和授權 1439.1.1 常見的單點登錄實現 1449.1.2 單點登錄網關 1459.1.3 細粒度的授權 1469.2 服務間的身份驗證和授權 1469.2.1 在邊界內允許一切 1469.2.2 http(s) 基本身份驗證 1479.2.3 使用saml 或openid connect 1489.2.4 客戶端證書 1489.2.5 http 之上的hmac 1499.2.6 api 密鑰 1499.2.7 代理問題 1509.3 靜態數據的安全 1529.3.1 使用眾所周知的加密算法 1529.3.2 一切皆與密鑰相關 1539.3.3 選擇你的目標 1539.3.4 按需解密 1539.3.5 加密備份 1539.4 深度防御 1549.4.1 防火墻 1549.4.2 日志 1549.4.3 入侵檢測(和預防)系統 1549.4.4 網絡隔離 1559.4.5 操作系統 1559.5 一個示例 1569.6 保持節儉 1589.7 人的因素 1589.8 黃金法則 1589.9 內建安全 1599.10 外部驗證 1599.11 小結 159第10 章 康威定律和系統設計 16110.1 證據 16110.1.1 松耦合組織和緊耦合組織 16210.1.2 windows vista 16210.2 netflix 和amazon 16210.3 我們可以做什么 16310.4 適應溝通途徑 16310.5 服務所有權 16410.6 共享服務的原因 16410.6.1 難以分割 16410.6.2 特性團隊 16410.6.3 交付瓶頸 16510.7 內部開源 16610.7.1 守護者的角色 16610.7.2 成熟 16610.7.3 工具 16710.8 限界上下文和團隊結構 16710.9 孤兒服務 16710.10 案例研究:realestate.com.au 16810.11 反向的康威定律 16910.12 人 17010.13 小結 170第11 章 規模化微服務 17111.1 故障無處不在 17111.2 多少是太多 17211.3 功能降級 17311.4 架構性安全措施 17411.5 反脆弱的組織 17511.5.1 超時 17611.5.2 斷路器 17611.5.3 艙壁 17811.5.4 隔離 17911.6 冪等 17911.7 擴展 18011.7.1 更強大的主機 18111.7.2 拆分負載 18111.7.3 分散風險 18111.7.4 負載均衡 18211.7.5 基于worker 的系統 18411.7.6 重新設計 18411.8 擴展數據庫 18511.8.1 服務的可用性和數據的持久性 18511.8.2 擴展讀取 18511.8.2 擴展寫操作 18611.8.4 共享數據庫基礎設施 18711.8.5 cqrs 18711.9 緩存 18811.9.1 客戶端、 代理和服務器端緩存 18811.9.2 http 緩存 18911.9.3 為寫使用緩存 19011.9.4 為彈性使用緩存 19011.9.5 隱藏源服務 19111.9.6 保持簡單 19111.9.7 緩存中毒:一個警示 19211.10 自動伸縮 19211.11 cap 定理 19311.11.1 犧牲一致性 19411.11.2 犧牲可用性 19511.11.3 犧牲分區容忍性 19511.11.4 ap 還是cp 19611.11.5 這不是全部或全不 19611.11.6 真實世界 19711.12 服務發現 19711.13 動態服務注冊 19911.13.1 zookeeper 19911.13.2 consul 20011.13.4 構造你自己的系統 20111.13.5 別忘了人 20111.14 文檔服務 20111.14.1 swagger 20211.14.2 hal 和hal 瀏覽器 20211.15 自描述系統 20311.16 小結 203第12 章 總結 20412.1 微服務的原則 20412.1.1 圍繞業務概念建!20512.1.2 接受自動化文化 20512.1.3 隱藏內部實現細節 20512.1.4 讓一切都去中心化 20612.1.5 可獨立部署 20612.1.6 隔離失敗 20612.1.7 高度可觀察 20712.2 什么時候你不應該使用微服務 20712.3 臨別贈言 208關于作者 209關于封面 209
展開全部
微服務設計 相關資料
“微服務架構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但一不留神,就會在微服務之路上遭遇很多令人痛苦的陷阱。這本書會幫助你確定微服務這條路是否適合你,以及如何在你的旅程中避免這些陷阱。”——martin fowler,軟件開發大師,thoughtworks首席科學家
微服務設計 作者簡介
Sam Newman是ThoughtWorks公司的技術專家、ThoughtWorks內部系統架構師,同時還為全球的客戶提供咨詢服務。他在開發和IT運維方面與全球多個領域的公司有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