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鄭氏規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57225
- 條形碼:9787534857225 ; 978-7-5348-572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鄭氏規范 本書特色
浦江鄭氏家族自南宋初年至明天順三年(1459),累世同居十五代,凡360余年。其事跡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被載入《孝義傳》。元至正四年(1344)鄭氏家族首次被旌表為“孝義門”,后又多次受到元、明朝廷的嘉獎。明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朱元璋賜封其為“江南**家”。時稱“義門鄭氏”,又名“鄭義門”。憑借好學的風尚和孝義的名聲,從宋、元到明、清,鄭義門約有173人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達47人,官位*高者位居禮部尚書。令人驚嘆的是,鄭氏子孫中,竟沒有一人因貪墨而罷官。 浦江鄭氏累世同居,維持這個龐大家族存續幾百年的原因很多,其中《鄭氏規范》是核心,是維持這個家族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家法依據。《鄭氏規范》內容詳備,凡168則,歷經三世修訂、增補而成,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大家族家法規范的杰出代表,《鄭氏規范》反映了宋、元、明時期家訓文化的整體風貌,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于今看來,許多內容仍有借鑒意義。 《鄭氏規范》的核心意旨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敬祖尊長孝道、修身齊家治業和重義倡廉戒奢行善。內容涉及家庭成員的生活起居、家政管理、子孫教育、為人處世等具體方面。了解、學習鄭氏家族的倫理規范,可以為父母教育子女提供借鑒;浦江鄭氏為官者眾卻無一人貪墨,可引為廉政教育之教材。 本書以《學海類編》所錄《鄭氏規范》原文為底本,一一詳列每則家范,并于每則原文下附注釋、譯文和評論。以期在還原原文的同時便于讀者閱讀研究。
鄭氏規范 內容簡介
《鄭氏規范》是被譽為“江南**家”的鄭氏家族的家法規范。它將儒學的追求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準則條目要求子孫遵守。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廉政教育必選書目。 “行之一身則一身正,行之一家則一家順。”此規范明確規定成員在家政管理、子孫教育、生活學習、為人處世等方面的禮儀要求,可供家庭教育借鑒。 “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此規范深刻體現著中華民族”國家”的概念,國與家緊密相連、不可分離,治國從治家開始,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此規范可作為社會教育范本。 “173人出仕無一貪”,憑借好學的風尚和孝義的名聲,從宋、元到明、清,鄭義門約有173人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達47人,官位*高者位居禮部尚書。令人驚嘆的是,鄭氏子孫中,竟沒有一人因貪墨而罷官者。此規范對子孫入仕有明確要求,可作為廉政教育范本。
鄭氏規范 作者簡介
鄭強勝,筆名廉樸。《尋根》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副主編、編審,兼任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漢民族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長期從事中國文化史、社會史研究,著有《中國文化通史·宋卷》《中國社會通史·宋遼金元卷》《中原文化大典·出版史》等書,在《光明日報》《中州學刊》《史學月刊》等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承擔多項國家及省級社科規劃項目。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