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一: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20860
- 條形碼:9787567120860 ; 978-7-5671-2086-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一: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 本書特色
儺戲是一種從原始儺祭活動中蛻變而成的戲劇形式,是原始宗教文化與戲劇文化相結合的孿生子。它既有祭祀的功能,又有審美的功能;它和世俗的戲劇演出不同,能將一個或數個村莊當成表演的場地,而在這地域中的鄉民往往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蘊藏著大量的民間藝術、原始宗教、倫理、宗法制度、民俗等信息,是我們透視原始戲劇、了解中國鄉村社會與草根階層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它至少有著四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它們為戲劇的“活化石”,通過它們,能把握戲劇發生時的形態和形成戲劇的要素。因此它們是研究戲劇發生學的極其寶貴的資料。 二是它表現了下層民眾的宗教觀、倫理觀、政治觀、歷史觀,融入了底層百姓對人生、社會、天地的觀念,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在敘述故事時對民俗畫面所作的豐富生動的描述,能為宗教學、倫理學、歷史學、民俗學、方言學等學科提供在一般文獻中難以見到的資料。 三是它用極其俚俗的語言活生生地表現了地域文化,一個地方的儺戲劇本能夠讓人們了解到該地區的文化精神。 四是化表演的靈活性、內容的包容性、表演場地的廣泛性和觀念演員的同一性能為今日的戲劇演出提供具有借鑒價值的經驗。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從收集到整理,歷時20余年,傾注了朱恒夫教授等人大量的心血。它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完整。許多儺戲劇目的內容從儺祭開始一直到整個演出活動的結束。 二是原始。保持文獻的原始性質,明顯的訛錯之處也只是以校注的形式來說明。 三是完備。今日留存的儺戲劇本基本收集殆盡。 作為一個曾經遍及各地至今仍活躍在許多地方的宗教與藝術的現象,對于認識民族的過去尤其是底層社會的生活狀態,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窗口;而它的劇本——包容著民族、宗教、經濟、宗法、語言、歷史、風俗、 倫理、醫學等豐富信息的物質存在,其巨大的學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并將與時俱增。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為整理、保存、弘揚中華各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推進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出版項目,到目前為止,國內尚未出版某一個種類的儺戲劇本,更遑論對全國的儺戲劇本進行整理了。儺戲被今日之學界稱之為戲曲的“活化石”,視為原始戲劇的遺存。作者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從事于儺戲的研究,在全國有儺戲的地方,都做過田野調查,收集了約五百部儺戲劇本。其中有的儺戲沒有劇本,則先進行錄音、錄像,然后根據錄音、錄像的內容,做文字記錄,形成劇本。將這些寶貴的劇本資料整理出來,將為學術界提供一份原始戲劇的資料,為我國的文化寶藏增添一份新的獨特的藏品。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對于整理、保存、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一) 金湖縣屬里下河地區,三面環湖,北擁白馬湖,東接寶應湖,南臨高郵湖,新三河橫穿東西,入江水道縱貫南北,西部自北而南與洪澤、盱眙及安徽省天長縣接壤,東北與寶應縣毗鄰,東南與高郵縣隔湖相望。全境總面積為134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占63%、水域占37%。地勢西南為高崗地區,其他為水鄉。有可耕地518550畝,稻麥兩熟,畜禽兩旺,水產豐富,是一個地道的魚米之鄉。由于縣境東靠京杭大運河,西枕寧、淮官道(今已修建公路),河港縱橫,歷史上遂成為一個出則通衢、進則偏遠的特殊地域。南宋年間黃河奪泗、淮以后,金湖東南一帶成為淮水走廊。由于舊地低洼而環水,逐漸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角落,文化環境相對處于“冷藏”的狀態,所以保存了較多的民間古老文化“基因”。 1949年前,境內的文化活動以民間組織的廟會為主,遍及各個鄉鎮。“龍王會”、“火神會”祈求風調雨順,“都天廟會”、“城隍會”祈求五谷豐登,“觀音會”祈求保育生子。夏季有“青苗會”,秋季有“齋孤會”等。其中以“都天廟會”、“城隍廟會”*為熱鬧。賽會的這一天,萬人空巷,四面八方群眾輻輳而至,摩肩接踵,長逾數里。 出會的隊伍先由馬弁篩鑼開道,頭扎紅布,袒露上身,著皂褲,手執大刀,跳躍前進,俗稱“跳馬弁”。或由馬弁用鐵針(或銀針)穿腮,或穿腦門皮(民間稱“穿印”或曰“穿花”。用大鐵簽穿過肚皮叫“大印”,其他方式則稱為“小印”),掛香爐,隨隊而行。接著便是一班花燈隊,手執紅燈,盤舞穿梭。獅子在鑼鼓聲中,迎著繡球婆娑起舞。另有“跳判”、“叫驢”、“花船”、“花擔”、“蚌精”、“高蹺”、“大頭和尚度柳翠”等歌舞表演。其中*精彩的是“跳判”。一副門板,綁在兩根草杠上,由四人抬著。判官頭戴烏紗帽,身穿絳羅袍,手拿斬妖劍,在抬板上翩翩舞動,時而做出驚人的動作。“火星會”中有“跳財神”,其形制與“跳判”相似。扮財神者手中拿著如椽之筆和金元寶,主會的“菩薩龕子”由八人大轎抬著,前有穿“兵”、“勇”皂衣的人扛著“回避”、“肅靜”大紅漆牌開道,八人大轎尾隨節進,其后是斗香隊(手執信香的善男信女),眾人俯伏叩首,將菩薩送入廟內。 春節和正月十五玩花燈、唱吉彩。這種玩花燈,是一種自發性的民間業余文藝活動。一般由一個倡導者組織四五人,多則八人,組成一支演出隊伍。樂器以鑼鼓為主,間有笛和二胡,每人手持紅燈一盞。大多在村莊間、場頭上演出。鑼鼓聲中先跑一周“壁爬”(意為猶如壁虎走路,轉圓圈),后唱傳統小曲,如《五更里》《十想十愛》,間或也玩些雜耍,演出些地方小戲,如《小和尚下山》《王瞎子算命》等。*精彩之處當是唱吉彩。唱者大多要點到什么唱什么,見到什么唱什么,唱的大都是詼諧風趣的贊頌、祝福之類的吉利話,以圖被頌揚者的賞錢,故稱為吉彩。有的玩燈人一口氣可唱一百多個曲子。如見到老人時唱:我來應啊我來應,抬頭看見你老壽星。牙子掉得又重長,頭發發白又轉青。吃飯一頓這么幾大碗,喝酒一頓喝五斤。鍋巴一嚼這么粉粉碎啊,豌豆子一嚼碎粉粉啊,人人都說是有一個彭祖大啊,你比那個彭祖大八春……又如,見到年輕人時唱《招財歌》:扎下那東風伙家刮的來啊,西風伙家朝北刮的廣招財。我見了不小南風天氣晴,北風吹落下了送財來。這類“吉彩”在香火神書中也經常看到。融民歌與“吉彩”為一體的是“田家秧歌”。俗語道:“不會秧歌的不是巧女人,不會秧田鑼鼓的不是能干的男人。”敘事性的秧歌與秧田鑼鼓在形式上已脫離了民 歌、民謠、號子、田歌等原始形貌,成為由若干支曲調組合成的一個歌唱單位(套數),并向著更高一級的藝術形式———說唱鑼鼓發展。“秧田鑼鼓”是由一人持鼓,一人持鑼,以持鼓者打(鼓師傅)為主,持鼓者右手以竹杖擊鼓(輕、重、緩、急),左手拍鼓,和以節拍,鑼隨鼓行,且打且說,且唱且白。唱詞是以七言、十言為主的白話韻文。曲名是根據唱詞的字數(如串十字)或句式(如四句頭)而定名,并以下趟鑼鼓,[說頭][緣起][四句頭][串十字][五句半][斬龍頭][掄八句] [收歌]以及收工鑼鼓等曲子,有機串聯成一套說唱鑼鼓。今唯有《姐思情》一套秧歌還保留著上述歌唱的套路,素有“《姐思情》來不好唱,五 套鑼鼓嵌中央”的說法,但實際上有八九套之多。據傳它是起源于宋朝的“賺詞”或諸宮調的遺留。在“秧田鑼鼓”中的七言夾五言[掄八句]里,它保留了引用方言成語成章的古樂府的成分,并成為以唱念結合的獨立的歌唱單位,這酷似“覆賺”。而金湖香火戲的“神書”以七言為主,伴以串十字、五言四言的韻文,以唱、吟、嘔、擬(擬音)為表演形式,音樂則以民歌曲調為主旋律,伴以秧歌和號子。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香火韻文是地道的民間口頭傳唱文學。無怪乎做會時所歌唱的神書香火們自稱為“歌謠祝懺”,“念懺文”稱為“周龍”,做法事一般稱為“跳神”,戲劇關目稱為“跳頑神”。金湖的香火神會,俗稱“香火會”,其從業人員稱“香火”、“僮子”,是一種集信仰、娛樂、藝術為一體的民間信仰活動。它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民間文化內涵,綜合表演藝術(說唱、舞蹈、雜耍等)、造型藝術(剪紙、繪畫、民間工藝等)等形式,以達到敬神祈福、娛神樂人的目的。 這種民間文化現象,曾廣泛地流傳在蘇北里下河地區。清同治光緒間文人宣鼎在《夜雨秋燈錄》卷四《巫仙》中說:巫之一教,流傳已久,曰端工(公),曰香火,曰童子,名雖不一,總不外乎鄉儺之遺意。古之巫也,僅僅逐疫癘,御旱潦。近則愈幻愈奇,擊腰鼓,吹畫角,口吐秦腔,弟子鳴鉦相和,跳舞若狂。更有搭臺演戲若優伶,瞑目過陰若亡者。鄉愚不知其謬,每秋萬寶告成后,輒斬豕炰羊,延若輩來跳神,數晝夜不為倦。丁男子婦環坐,聽唱九郎官、水母娘娘各故事。然后飽啖神胙,不醉無歸。 目前這種民間文化活動在蘇北地區大部分趨于消亡,而在金湖縣東南地區以及與安徽天長縣的交界處尚有少量的遺存,并流傳著大量的手抄本香火“神書”。此項活動的起源及何時傳入本地區,無從確切稽考。香火們自認為起源于“列國(東周)”,興于唐朝,自稱為洪山教。神書《落懺詩》中道:“昔日唐朝初起時,洪山歷代古今知。鑼鳴鼓響驚世界,威靈合號鎮乾坤。” 《斬龍》中道:“列國流傳洪山教,唐朝興下祝由科。”民間口頭傳說為:相傳東周列國時,出現降魔驅鬼活動。至唐朝,出現到宮中驅鬼,并受到唐明皇的嘉獎,明皇欽奉巫門為“正道”,封號為“僮子”。道光重修《寶應縣志》卷五《寺廟》中載:“舊志及府志載……洪山廟、馬神廟、天妃廟、周靈王廟、董公祠不獨殿宇無存,亦且基址莫辨,謹志其名于此。”這說明洪山廟在清道光前就已存在,香火們自稱洪山教并非虛妄之言。 香火的活動范圍相對而言比較集中,多數是在他們自己的勢力范圍(即“壇”)內進行神會活動。香火神會,一般稱為壇。天長一帶稱為南壇,尚武;金湖一帶稱為北壇,尚文。遇有較大的神會活動,如人手不夠,則請其他壇的香火來參加。當然也有例外,如本身是“大香火”,常有遠道慕名而來請的。據載,南方*遠是被邀請到太湖大網船上做會,東邊*遠的是到興化、鹽城一帶做會。如已故的金南香火王大庸、夾溝楊獻強等,都有過一些遠行的足跡,在同行中備受尊重。2004年春,姜氏父子(姜伏元與姜春海)曾應邀到上海做會。 香火神會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慶會,二愿會。這可以從它的“起懺”中反映出來,一唱便知道此香火神會的性質、大小、過程等。 ……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一: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 內容簡介
·中國儺戲文化歷史悠久,源于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蘊藏著大量的民間藝術、原始宗教、倫理、宗法制度、民俗等信息,是我們透視原始戲劇、了解中國鄉村社會與草根階層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 ·從收集到整理歷時20年,儺戲領域眾多專家、學者在全國范圍內共同挖掘、整理和研究,是目前市面上*完整、*原始、*完備的一套研究儺戲文化的叢書。 ·中國戲劇音樂的“活化石”,是原始戲劇的遺存,是研究戲劇發生學及其重要的寶貴資料,為我國的文化寶藏增添了一份新的獨特的藏品。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一: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 目錄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一: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 相關資料
中國戲劇家協會研究室研究員曲六乙推薦: 今日,儺文化已經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儺舞儺戲就有南豐儺舞、婺源儺舞、樂安儺舞、廣昌儺舞、藏戲、彝族撮泰吉、徽州目連戲、辰州目連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安順地戲、山西賽戲、江淮僮子戲、泉州打城戲等三十多種,然而迄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將這些儺戲的劇本進行整理、出版。上海大學出版社擬出版由朱恒夫教授等人搜集整理的《中國儺戲劇本集成》,這是學術界的磊事,也是中國文化界的幸事。 朱恒夫教授是中國儺戲研究會的副會長,在儺文化研究領域成績斐然。他曾經和江蘇的同仁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在鄉村、山區收集了二百多萬字的儺歌《江淮神書》。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在國內外引起了積極的反響,對于保存民族的原始文獻、推動文化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毫無疑問,《中國儺戲劇本集成》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對于整理、保存、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繁榮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研所研究員劉禎推薦: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邦,現存的古代文獻可謂浩如煙海,但是所庋藏的圖書中沒有一部像《中國儺戲劇本集成》這樣的圖書,因此,將它整理出版,說它是海內外內容唯一的圖書,一點也不為過。 一般人認為,支配我國社會的文化,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與釋家文化,其實還有對底層社會影響甚大的就是巫師們傳布的儺文化,而儺戲就是儺文化原態的呈現。通過它們,我們可以直接觸摸到舊時底層社會的脈搏。《中國儺戲集成》蘊藏著大量的民間藝術、原始宗教、倫理、宗法制度、民俗等信息,是我們透視原始戲劇、了解中國鄉村社會與草根階層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目前它至少有著四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它們為戲劇的“活化石”,通過它們,能把握戲劇發生時的形態和形成戲劇的要素。因此,它們是研究戲劇發生學的極其寶貴的資料。 二是它表現了下層民眾的宗教觀、倫理觀、政治觀、歷史觀,融入了底層百姓對人生、社會、天地的觀念,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在敘述故事時對民俗畫面所作的豐富生動的描述,能為宗教學、倫理學、歷史學、民俗學、方言學等學科提供在一般文獻中難以見到的資料。 三是它用極其俚俗的語言活生生地表現了地域文化,一個地方的儺戲劇本能夠讓人們了解到該地區的文化精神。 四是它表演的靈活性、內容的包容性、表演場地的廣泛性和觀眾演員的同一性能為今日的戲劇演出提供具有借鑒價值的經驗。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和我們離鄉村文化越來越遠,這套書的資料價值將會越來越大。
中國儺戲劇本集成:一:江淮神書·金湖香火戲 作者簡介
朱恒夫,二級教授。在南京大學先后獲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藝術論叢》主編、中國儺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長期致力于戲曲學、文獻學、儺文化研究,主持過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部古委會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獲得過國家民間文藝著作獎“山花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等多種獎項。出版有《目連戲研究》、《江淮神書》、《昆曲美學》、《城市化進程中戲曲傳承與發展研究》、《后六十種曲》等十多部,發表長篇論文一百三十多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