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金陵地-中國地理百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88537
- 條形碼:9787510088537 ; 978-7-5100-885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陵地-中國地理百科 本書特色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創新地把中國全境按山川形勝劃分出數百個地理單元,并力求融“百科全書詞典”的簡潔準確與“有圖通俗讀物”的生動有趣為一體,通過大量圖片和詞條之間的互相詮釋,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單元。《金陵地》即以古稱“金陵”的江蘇南京為中心,并涵蓋了儀征、句容、鎮江、丹徒等地。本書向讀者展示了這片“龍盤虎踞”之地的地貌格局,介紹了長江南京段、秦淮河、老山山脈、寧鎮山脈、茅山山脈、玄武湖、莫愁湖等地理事物及景觀。本書還著重收錄了南京風云詭變的歷史進程和絢爛多姿的人文風貌:這里自孫權定都后,長時間是古代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是六朝古都,也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和終點;是古代中國江南地區傳播佛教文化的圣地,也是古代中國科舉文化的繁盛之地。六朝金粉、十里秦淮,在本書中都得到客觀而細致的呈現。
金陵地-中國地理百科 內容簡介
中國首套規模達到數百分冊的地理科普叢書,范圍無縫覆蓋中國全境。打破傳統認識上的行政區劃的界線,依據古稱“金陵”的南京城及其地貌格局,劃分本書區域范圍。
展現低山、丘陵、崗地、盆地、平原、江中沙洲并存的地貌形態
介紹江蘇僅存的北亞熱帶落葉闊葉和常綠闊葉混交林。
呈現了“十里秦淮”的盛景:望族聚居,商賈云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
形式新穎,文字精簡而通俗,圖片真實而精彩,這兩者的交互使科普閱讀變得生動有趣。
金陵地-中國地理百科 目錄
區域地貌示意圖 1
十里秦淮 2
一 自然地理
寧鎮山脈 9 / 茅山山脈 9 / 儀六浦丘陵 12 / 黃土崗地 13 / 秦淮河河谷平原 13 /
滁河河谷平原 14 / 石―固濱湖平原 14 / 山字型構造 15 / 寧鎮褶皺帶 15 / 茅山斷裂帶 15 /
南京―湖熟斷裂帶 16 / 雨花臺礫石層 16 / 鐘山 17 / 老山 18 / 橫山 18 / 幕府山 19 /
長江(南京―鎮江段) 21 / 秦淮河 21 / 滁河 22 / 玄武湖 22 / 石臼湖 23 / 黃棕壤 24 /
長江沿岸三大火爐之一 24 / 梅雨 25 / 富貴山 25 / 紅山 25 / 獅子山 26 / 清涼山 26 /
九華山 27 / 雞籠山 27 / 江心洲 27 / 金川河 28 / 青溪 28 / 莫愁湖 29 / 燕雀湖 29 / 紫霞湖 30 /
烏龍潭 30 / 棲霞山 30 / 象山 31 / 燕子磯 31 / 八卦洲 32 / 雨花臺 33 / 三山 33 /
“江南第二泉” 34 / 花神湖 34 / 六合冶山 34 / 金牛山 34 / 六合方山 35 / 芝麻嶺 36 /
靈巖山 36 / 平山 36 / 桂子山石柱林 37 / 七里河濕地 37 / 珍珠泉 37 / 陽山 37 / 云臺山 38 /
青龍山 38 / 牛首山 38 / 祖堂山 39 / 江寧方山火山口 39 / 娘娘山破火山口 40 / 新濟洲 40 /前言
區域地貌示意圖 1
十里秦淮 2
一 自然地理
寧鎮山脈 9 / 茅山山脈 9 / 儀六浦丘陵 12 / 黃土崗地 13 / 秦淮河河谷平原 13 /
滁河河谷平原 14 / 石―固濱湖平原 14 / 山字型構造 15 / 寧鎮褶皺帶 15 / 茅山斷裂帶 15 /
南京―湖熟斷裂帶 16 / 雨花臺礫石層 16 / 鐘山 17 / 老山 18 / 橫山 18 / 幕府山 19 /
長江(南京―鎮江段) 21 / 秦淮河 21 / 滁河 22 / 玄武湖 22 / 石臼湖 23 / 黃棕壤 24 /
長江沿岸三大火爐之一 24 / 梅雨 25 / 富貴山 25 / 紅山 25 / 獅子山 26 / 清涼山 26 /
九華山 27 / 雞籠山 27 / 江心洲 27 / 金川河 28 / 青溪 28 / 莫愁湖 29 / 燕雀湖 29 / 紫霞湖 30 /
烏龍潭 30 / 棲霞山 30 / 象山 31 / 燕子磯 31 / 八卦洲 32 / 雨花臺 33 / 三山 33 /
“江南第二泉” 34 / 花神湖 34 / 六合冶山 34 / 金牛山 34 / 六合方山 35 / 芝麻嶺 36 /
靈巖山 36 / 平山 36 / 桂子山石柱林 37 / 七里河濕地 37 / 珍珠泉 37 / 陽山 37 / 云臺山 38 /
青龍山 38 / 牛首山 38 / 祖堂山 39 / 江寧方山火山口 39 / 娘娘山破火山口 40 / 新濟洲 40 /
湯山溫泉 41 / 湯山溶洞 41 / 百家湖 42 / 芳山 42 / 秋湖山 43 / 東廬山 43 / 回峰山 44 /
小茅山 44 / 溧水河 44 / 天生橋河 45 / 游子山 46 / 竹山 46 / 固城湖 46 / 胥河 47 /
大華山 47 / 侖山 49 / 九龍山 49 / 磨盤山 50 / 華陽洞 50 / 赤山湖平原 50 / 侖山湖 51 /
句容河 51 / 赤山湖三大水源 51 / 高驪山 52 / 十里長山 52 / 五州山 53 / 南山 53 /
北固山 54 / 焦山 55 / 金山 55 / 世業洲 55 / 蔣喬溶洞群 55 / 鎮江古運河 56 / 運糧河 57 /
北湖 58 / 中泠泉 58 / 石柱山 58 / 龍山 59 / 儀征沿江平原 59 / 寶華山自然保護區 60 /中山植物園 61 / 梅花山 62 / 棲霞山楓香 63 / 莫愁湖海棠 67 / 六朝松 67 / 雪松 67 /
黑松 68 / 馬尾松林 68 /“ 法國梧桐” 69 / 南京椴 69 / 紫楠 70 / 小葉楊 70 / 秤錘樹 70 /
寶華玉蘭 71 /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72 / 河麂 72 / 豹貓 73 / 小白鷺 73 / 白鰭豚 74 /
長江江豚 75 / 中華虎鳳蝶 75
二 經濟地理
漁業 79 / 冶煉業 79 / 金箔業 80 / 造船業 81 / 織錦業 81 / 絨花業 83 / 制扇業 83 /
金陵版刻 84 / 金陵機器制造局 84 / 官廊 85 / 南洋勸業會 86 / 南茶北運必經地 86 /
十二圩鹽運業 87 / 秦馳道 88 / 破岡瀆 88 / 相國圩 89 / 西津渡 90 / 七橋甕 90 / 長樂橋 91 /
東水關 91 / 南京長江大橋 92 / 伏牛山古銅礦 93 / 鐵礦 93 / 棲霞山鉛鋅礦 94 /
愛景山鍶礦 94 / 金陵竹刻 95 / 南京仿古雕 95 / 高淳羽毛扇 96 / 樸席 97 /“ 水八鮮” 97 /
“旱八鮮” 97 / 楊花蘿卜 98 / 陵園西瓜 98 / 櫻桃 99 / 江心洲葡萄 99 / 句容草莓 99 /
雨花茶 100 / 茅蒼術 101 / 四季鵝 101 / 固城湖螃蟹 102 / 南京香肚 103 / 鎮江肴肉 103 /
寶堰香干 103 / 十二圩茶干 104 / 秦淮八絕 104 / 蟹黃湯包 106 / 鎮江香醋 106 /
小磨麻油 107
三 歷史地理
南京人 111 / 蓮花洞智人 111 / 溧水人 111 / 荊蠻族 112 / 永嘉南渡 112 / 兩宋移民 113 /
明代移民 114 / 衡山之戰 114 / 孫權立國 114 /“ 王與馬,共天下” 115 / 侯景之亂 115 /
隋文帝平毀建康城 116 / 徐知誥建都南京 117 / 牛首山之役 117 / 中英《南京條約》 118 /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118 / 中華民國建立 119 /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120 / 南京大屠殺 121 /
金陵邑 121 / 丹徒 122 / 江寧 122 / 僑置州郡縣 123 / 北陰陽營遠古村落 123 / 薛城遺址 124 /
營盤山氏族墓地 124 / 丁沙地遺址 125 / 湖熟文化 125 / 固城 126 / 越城 126 / 石頭城 127 /
鐵甕城 128 / 六朝古都 128 / 鐘山六朝祭壇 129 / 明城墻 130 / 中華門甕城 130 / 明故宮 131 /
南京鼓樓 135 / 東壩古戲臺 136 / 焦山炮臺 137 / 太平天國東王屬官衙署壁畫 137 /
天堡城·地堡城 138 / 總統府 138 / 中央研究院舊址 139 / 中央體育場舊址 140 /
紫金山天文臺 141 / 梅園新村 141 / 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 142 / 江南土墩墓 143 /
東晉帝陵 143 / 六朝陵墓石刻 143 /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144 / 南唐二陵 145 / 明孝陵 145 /
浡泥國王墓 147 / 中山陵 148 / 靈谷塔 148 / 明征君碑 150 / 陽山碑材 151 / 焦山碑林 151 /
門東·門西 152 / 長干里 153 / 烏衣巷 153 / 淳溪古鎮 154 / 寶堰古鎮 154
四 文化地理
七家灣回民 159 / 溧水客民 159 /“ 南京大蘿卜” 160 / 秦淮河河房 160 / 楊柳村古建筑群 161 /
“九十九間半” 162 / 瞻園 163 / 多景樓 163 / 撲仕 164 / 金陵鴨饌 164 / 南京素菜 165 /
旺雞蛋 165 / 鍋蓋面 165 / 南京剪紙 166 / 哭嫁 166 / 年節酒 167 /“ 新春大似年” 167 /
“正月十六爬城頭” 168 /“ 二月二接活猴” 168 /“ 上墳” 168 /“ 四月八食烏飯” 168 /
劃龍船過端午 169 /“ 八月節,慶團圓” 170 / 幕府登高 170 / 文德橋觀月 170 /“ 挜飯” 171 /
“南朝四百八十寺” 171 / 千佛巖 172 / 靈谷寺 173 / 雞鳴寺 173 / 金山寺 174 / 金陵刻經處 175 /
昭關石塔 176 /“ 道教**福地” 177 / 武夫子廟 178 / 天妃宮 178 / 凈覺寺 179 /
石鼓路天主堂 179 / 圣保羅堂 180 / 蔣王神信仰 181 / 花神崇拜 181 / 夫子廟 181 /
朝天宮 182 / 江南貢院 183 / 南京國子監 184 / 崇正書院 186 / 金陵女子大學 186 /
秦淮燈會 187 / 薛城花臺會 188 / 麻雀蹦 188 / 棲霞龍舞 189 / 駱山大龍 189 / 手獅舞 190 /
高臺獅子 191 / 東屏犟驢舞 191 / 東壩大馬燈 191 / 龍吟車 192 / 跳五猖 192 / 柘塘社火 193 /
跳當當 194 / 沛橋高蹺 194 / 南京白局 195 / 南京評話 195 / 南京白話 196 / 六合神書 196 /
打五件 197 / 陽腔目連戲 197 / 高淳高腔 198 / 斗草 198 / 金陵八家 198 / 學衡派 199 /
祖沖之 200 / 劉勰 200 / 王安石 201 / 秦檜 202 / 秦淮八艷 202 / 李漁 203 / 袁枚 204 /
賽珍珠 204 / 劉師培 205 / 陶行知 206 / 葉靈鳳 207信息
金陵地-中國地理百科 相關資料
短評
上學時,讀的古詩多是表達詩人通過感嘆金陵表達亡國的憂思,南京給我的印象是片段式的。而《金陵地》這本書囊括了南京的自然、經濟、歷史、文化,有助于系統地了解這個地方,南京確實是一個傳奇之地。
長評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一直很喜歡“金陵”這一古名。“喜歡“金陵”一名,大概喜歡的就是它承載著南京千年來積淀的文化以及它特有的文化記憶吧。
或許不如作為明清政治中心所在地——北京那么聞名中外,金陵沒有宏偉的紫禁城,卻有見證朱元璋登上天子之位、或許能解開朱建文之謎的明皇宮。這一青磚綠瓦竟是紫禁城的母版?!去游覽紫禁城之前,大概可先去領略它母親的風采吧。只是名聲不如紫禁城,自然不能并得到人們的關注、保護,歷經元、明兩代的宮城也只能噓嘆一聲了吧。短評
上學時,讀的古詩多是表達詩人通過感嘆金陵表達亡國的憂思,南京給我的印象是片段式的。而《金陵地》這本書囊括了南京的自然、經濟、歷史、文化,有助于系統地了解這個地方,南京確實是一個傳奇之地。
長評
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一直很喜歡“金陵”這一古名。“喜歡“金陵”一名,大概喜歡的就是它承載著南京千年來積淀的文化以及它特有的文化記憶吧。
或許不如作為明清政治中心所在地——北京那么聞名中外,金陵沒有宏偉的紫禁城,卻有見證朱元璋登上天子之位、或許能解開朱建文之謎的明皇宮。這一青磚綠瓦竟是紫禁城的母版?!去游覽紫禁城之前,大概可先去領略它母親的風采吧。只是名聲不如紫禁城,自然不能并得到人們的關注、保護,歷經元、明兩代的宮城也只能噓嘆一聲了吧。
金陵一地不僅僅是古代天子青睞之城,還得到近代以來洪秀全、蔣介石的喜歡,太平天國定都于此、國民政府建在此地。繁盛一時的天子之城,卻也歷經波折,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就是在簽訂了,更為殘酷的是,這里還遭到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這一切皆已成為過去,歷史上的繁盛、波折,成就了這座城市。紫金山還在守護著這座城,長江水還信息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