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佛教與印度哲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096122
- 條形碼:9787500096122 ; 978-7-5000-9612-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佛教與印度哲學研究 本書特色
南亞研究系列叢書對南亞文化進行了多元化的探討,涉及歷史、地理、宗教、哲學、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對印度教、佛教等*具南亞特色的宗教、哲學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對其中某些部分進行對比研究。叢書作者主要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教學研究機構從事南亞研究的專家學者。 南亞研究系列叢書深入淺出地向讀者介紹了南亞文化的精髓之處,有助于我國南亞學研究的深入,增進國人對南亞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佛教與印度哲學研究 內容簡介
《佛教與印度哲學研究》是一部文集,收錄了作者近年發表的四十篇文章。全書共分為六部分,“印度佛教哲學”,論及了“中國佛教文化”,“佛教與社會”,“印度佛教外宗教哲學”,“印度宗教哲學思想比較”等,比較研究了佛教與印度哲學。
佛教與印度哲學研究 目錄
一 印度佛教哲學
印度佛教的歷史發展及論述的主要問題
佛教中的“無我”與“我”的觀念
部派佛教中關于“三世法”本質的觀念
部派佛教的“法”與“我”的實有與空無觀念
印度佛教中的“心識”觀念
印度佛教中的“輪回”與“解脫”觀念
佛教中有關“神”的基本觀念
佛教中的重要思維方法——“遮詮法”
二 中國佛教文化
佛教的“出世”與“入世”觀念及禪宗特色
禪宗思想與印度佛典的關聯-
《壇經》思想的理論淵源與現實意義
禪宗倡導的思維方式與東方智慧
生活禪的思想來源和現實意義
從《壇經》看禪宗東山法系發展的理論基礎
從道安對佛教發展的貢獻談對外來文化應有的態度
對弘一法師佛法解釋之思考
虛云和尚的修行思想與當代佛教的僧團建設
從“二入四行”看佛教的根本義理與修行
三 佛教與社會
佛教的懺悔及其社會作用
佛教的發展與改革
靈隱寺等中國名寺在現代的積極發展
佛教與現代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 印度佛教外宗教哲學
古印度六派哲學的基本理論模式及其解脫之道
印度古代哲學中的“同”、“異”觀念
印度古代哲學中的“極微”觀念
印度古代哲學中的“一”與“多”
古印度宗教中的“業報”觀念
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神崇拜形態
印度宗教關系的發展特點及若干啟示
五 印度宗教哲學思想比較
佛教與古印度其他宗教哲學派別之間的理論異同及關系
佛教與婆羅門教的倫理思想
佛教的“五位說”與婆羅門教的“句義論”
佛教與婆羅門教的“苦”的理論比較
“六師”理論與佛教思想的主要異同
佛教對“外道”的批判及其意義
吠檀多派的“幻論”與佛教的“空觀”比較
六 其他
舍利、佛塔與佛教思想
拓寬佛教研究領域與加強國際合作
從四大宗教看宗教倫理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
儒與佛的“入世”觀念
佛教與印度哲學研究 作者簡介
姚衛群,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博士,佛教與道教教研室主任。出版《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佛學概論》、《印度宗教哲學概論》等著作9部,發表論文160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