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唐詩·宋詞三百首:全彩精華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66193
- 條形碼:9787550266193 ; 978-7-5502-6619-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詩·宋詞三百首:全彩精華版 本書特色
《唐詩?宋詞三百首》是“美麗國學”系列中的一本。《唐詩?宋詞三百首》選取中國流傳*廣、韻律優美的唐詩宋詞,把讀者*耳熟能詳的經典詩詞收羅其中,向讀者展現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豐碑。
隨著*近幾年國學熱的深入,這些別具魅力的古典詩詞走入了中國的千家萬戶。該書就是以此為基礎編撰而成,把中國幾千年來*經典、*耳熟能詳的唐詩宋詞收羅在內,并配以解讀,讓讀者對這些詩詞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由于開本印張限制,有一些名家名作沒能收入其中,算是一點遺珠之憾!但從所選的古典詩詞中,可讓讀者對中國古詩詞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從中感悟到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
唐詩·宋詞三百首:全彩精華版 內容簡介
1、四色彩印,完美印刷,要的就是古色古香。
2、廣為流傳、膾炙人口,是《唐詩宋詞三百首》的特色標簽。
3、有趣生動的詩人(詞人)故事,在品味詩詞的同時,更好地感受詩詞背后的歷史。
唐詩·宋詞三百首:全彩精華版 目錄
唐詩·宋詞三百首:全彩精華版 節選
在獄詠蟬 西陸①蟬聲唱, 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鬢②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③, 誰為表予心? 疑義相與析 ①西陸:指秋天。南冠:囚犯的代稱。②玄鬢(bìn):指蟬鬢。古代婦女的鬢發梳得如蟬翼狀,稱蟬鬢,蟬首色黑,故云玄鬢,亦自喻正當壯年。③高潔:指蟬,因蟬有“居高食潔”的特性,其實是自喻。 大話詩人 駱賓王(約627~約684),唐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高宗末年為長安主簿,以言事得罪,貶臨海丞。文明中,徐敬業于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署府佐,為敬業傳檄遠近。據傳武則天讀檄文,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業兵敗,賓王不知所終。詩文兼工,為“初唐四杰”之一,有《駱賓王集》行世。 煮酒論詩詞 駱賓王一生,頗具傳奇色彩,而其忠義奮發,高行磊落,自非碌碌者也。其文有擊金斷玉之聲,其詩有鐘揚罄越之響,后世或傳其被誅,或傳其為僧,增許多神秘色彩。 駱賓王這首《在獄詠蟬》,是在任侍御史時,因上疏得罪武后被囚之時,詩前有很長一篇序言,文理優美,對仗工整,感思深幽,文中瑰寶,在賓王集中可列前茅,詩亦沉響清越,堪稱雙絕。 詩在起句用比興手法,對偶句式。在秋風蟬唱中,囚禁中的詩人思鄉的情緒被牽了出來,“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前句寫蟬,后句自抒。秋蟬高唱,自有一番清遠之響,不為物羈,高處自在,更似詩人少年時。而今日詩人待罪禁所,動作難施,多年宦海沉浮,空余兩鬢白發。此處巧用卓文君《白頭吟》之典,含蓄反映了那一片忠君愛國之心。借蟬自喻,意在言外,“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寄托更為深遠。前文尚有物我之分,此際則打成一片,不著分別,物我渾然一體的境界,更見詩人功力非凡。“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在境界上承續前文,更推進一步,以蟬喻自己的高潔,巧奪天工。其中情感充沛,意味悠長。 駱賓王此詩與虞世南之《蟬》、李商隱之《蟬》可并稱唐人“詠蟬”詩之三絕,唯取舍不同耳。清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說:“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②, 風煙望五津③。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④。 海內存知己⑤, 天涯若比鄰⑥。 無為在歧路⑦, 兒女共沾巾。 疑義相與析 ①少府:唐時縣尉。蜀州:指今四川省崇川市。②城闕:指長安的城郭宮闕。輔:護持。三秦:泛指當時長安附近的關中地區。這一地區原本是秦國舊地,秦朝滅亡后,項羽分其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③五津:長江在四川境內的五個渡口。津指渡口。④宦游人:奔波于仕途之上的人。這兩句的意思是你我的離別之意完全相同,因為我們都是離家出游以圖入仕的人。⑤海內:四海之內,這里泛指天下。⑥比鄰:相近的鄰居。這兩句的意思是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遠隔天涯也會像近鄰一樣。⑦歧路:岔路,指分手處。無為:不要。 大話詩人 王勃(649~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父親王福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務。出生在這樣一個文人家庭的王勃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他六歲能文,九歲就能指出大儒顏師古注釋《漢書》中的錯誤,被時人稱為“神童”。乾封初年(666),王勃被沛王李賢征召為王府侍讀。不久,王勃因諸王嗜好斗雞,寫下了諷刺的《檄英王雞》一文,結果被唐高宗怒逐出府。上元二年(675),王勃從蜀中南下探親,渡海時溺水,驚懼而死。王勃的詩作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他創作的詩文“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 煮酒論詩詞 王勃的這首贈別詩,與一般送別詩迥然不同的是,它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先寫送行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間戀戀不舍的深情厚誼。接著對友人進行勸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之后進一步寬慰友人,使對方不致因和摯友分別而感到孤凄。雖然天各一方,只要朋友知心,保持著真摯的友情,就好像近在咫尺。這就使人心胸開闊,一掃憂愁悲苦的離情別緒。*后勸慰友人不要作兒女之態,語壯而情深,表現了詩人開朗的胸襟。全詩情調高昂,氣象開闊,給初唐的詩壇帶來了一種清新氣息。這種精神發展下去便直接影響了“盛唐氣象”的產生。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②, 獨愴然而涕下③。 疑義相與析 ①幽州臺:薊州北城樓,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悠悠:長久深遠,無窮盡,形容地久天長。③愴(chuSng)然:悲傷的樣子。涕:眼淚。 大話詩人 陳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因為陳子昂曾任右拾遺,所以后世也稱其為陳拾遺。陳子昂出身于豪門望族,少年時以輕財好施,慷慨任俠知名。青年時代的陳子昂博覽群書,先后寫下了30首感遇詩。當時的京兆司功王適偶然間看到了陳子昂寫的詩文,驚呼道:“此子當為一代文宗。”唐高宗弘道元年(683),陳子昂入長安游學,后在科舉考試中進士及第,拜麟臺正字,后升右拾遺。當時正值女皇武則天當政,酷吏橫行,濫殺無辜,陳子昂不畏權勢,屢次上書諫諍。垂拱二年(686),陳子昂曾隨左補闕喬知之軍隊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叛亂,又隨建安王武攸宜大軍出征,對于軍旅生活和邊塞將士的甘苦有所了解。作為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者,陳子昂主張改革六朝以來綺靡纖弱的詩風,恢復《詩經》的“風、雅”傳統,強調比興寄托,提倡漢魏風骨。他的代表作《感遇》30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內容充實,語言剛健質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從他的詩作中得到了啟迪。 煮酒論詩詞 這首詩起筆先聲奪人,在古往今來的巨大的時間跨度中,感嘆前賢已去,后賢未及,吊古傷今表現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惆悵之情,讀來感覺蒼涼無限。后兩句更矚目于廣闊的空間,想天地蒼茫,歲月悠悠,知音何在?誰又能賞識和重用自己?于是,生不逢時的感傷,仕途失意的郁悶,才略難施的悲憤,知音難遇的寂寥,建功立業的渴望,理想破滅的痛苦,孤高自許的心性,歷史興亡的反思,頓時凝結為滿腔的怨恨,集中從后兩句詩中噴涌而出。“獨愴然而涕下”一個“獨”字承上啟下形象逼真地描繪了詩人熱淚飛灑的情態和悲憤。此詩慷慨悲涼、境界宏大,它用的散文句式,對后來的自由體詩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詩人故事 陳子昂在右拾遺任上的時候,曾經出了一件轟動朝野的大案。下邳(今江蘇邳州南)人徐元慶的父親被縣尉趙師韞所殺,后來趙師韞回到長安擔任了御史。一心為父報仇的徐元慶就更名改姓,混入了長安的驛站之中,趁機殺死了趙師韞。因為這個案子情節離奇,所以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城。不少人認為徐元慶為父報仇是孝義之舉,應當免去他的罪責。陳子昂卻上書皇帝說:“徐元慶不經國法,擅自殺人,應當明正典刑,按律處置。然后再大修他的墓,以表彰他孝義的舉動,這樣于法于理都可以說通。”當時人們都認為陳子昂的建議合理。圣歷初年,陳子昂辭官回鄉,當地的縣令趙簡聽說陳家富有,就構陷陳子昂犯法。陳家為了避禍給趙簡送去了二十萬緡,趙簡嫌陳家給的好處太少,就把陳子昂投入監獄。陳子昂憤懣不已,*后病死于獄中,一說是權臣武之思指使趙簡迫害致死。一代詩人就這樣死在了貪官污吏的手中。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②, 海上明月共潮生③。 滟滟隨波千萬里④,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⑤, 月照花林皆似霰⑥。 空里流霜不覺飛⑦, 汀上白沙看不見⑧。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⑨,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⑩。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疑義相與析 ①《春江花月夜》為樂府《清商曲·吳聲歌》舊題,要求在詩中寫到春、江、花、月、夜幾個方面的題材。陳、隋詩人常用來寫浮艷的宮體詩。②江:指長江。連海平:江湖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成一片。③共潮生:明月隨海潮涌出。④滟滟(ySnySn):波光閃爍的樣子。⑤芳甸:花草叢生的原野。⑥霰(xiSn):細密的雪珠。⑦空里流霜:古人以為霜像雪一樣從空中落下,所以常說“飛霜”,這里是將月色比喻成霜。⑧汀:水中或水邊平地。⑨人生:指人類。無窮已:無窮盡。⑩青楓浦:在今湖南省瀏陽境內,此處泛指分別的地點。扁(piQn)舟子:飄零江湖的人。明月樓:明月照耀下的樓房,此處指思婦的住處。月徘徊:指月影移動,以此反襯思婦的難眠不安。妝鏡臺:梳妝臺。玉戶:閨房。搗衣砧(zhEn):搗衣石。相望:指互相望著月光。不相聞:指彼此聽不到對方的音訊。鴻雁:指信使。光不度:鴻雁善于遠飛仍然不能逾越月光。度通“渡”。魚龍潛躍:魚在水里翻騰。古人有魚雁傳書之說。這里是說魚兒也無法傳遞對游子的思念之情。文:通“紋”。閑潭夢落花:夢見花落閑潭,意味著春天即將逝去。閑潭,平和、幽靜的水潭。沉沉:深沉。藏海霧:海霧蒸騰,遮掩了西落的月亮。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碣石山已沉入海中。瀟湘:瀟水和湘水在湖南零陵縣合流后稱瀟湘。碣石在北,瀟湘在南,此處有相距很遠之意。乘月:乘著月色。 古詩今譯 春天的江潮水是那樣的浩瀚,與寬闊的海面接成一片, 皎潔的明月從海上蓬勃升起,就像伴著潮水一起涌出。 月光傾瀉在微波粼粼的江上,隨著那微微的波浪流淌。 什么地方的春江之上沒有這隨波蕩漾的明月呢! 曲折的江水繞過花草叢生的草甸, 皎潔的月光照在開滿鮮花的樹林上就像彌漫著小雪粒。 明亮的月光像從天上落下的秋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照得沙灘上的白沙也看不出了。 天水一色,純凈得就像沒有一絲灰塵的銅鏡, 在皎皎的夜空之中只有孤月一輪,高懸天空。 什么人*早在這江畔見到月亮? 這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次照到人? 人類一代一代流傳下去,沒有止境, 只有江上的月亮亙古不變,年年如此; 不知道這江上的月亮在此等著什么人, 只看見這長江之水奔騰不息,流向天邊。 游子乘著船兒像一片片白云一樣慢慢地飄走, 只留下那思婦還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上愁緒萬千。 可愛的月光在樓上緩緩地、輕輕地徘徊, 此時應該去照著寂寞的離人的梳妝臺。 這皎潔的月光照在簾子上卷也卷不走, 照在搗衣石上剛拂過它就又來了。 此時想起了你卻相互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希望自己能夠跟隨那月光來到你的身邊。 鴻雁能飛很遠,但還是不能隨著月光飛到你的身邊。 魚龍可以潛游很遠,卻也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昨夜我夢見很多漂亮的花朵落在悠閑而寧靜的水潭里, 可憐這春天都過了一半了我還不能回到家。 江水帶著美好的春光流向遠方,春光很快就要流逝了, 江邊水潭里的落月的月影已經斜向西邊了。 月亮慢慢地沉了下去,躲進海霧里去了, 離人就像碣石和瀟湘二江一樣天各一方,遙遠無期。 不知道有對少人能夠乘著月光回家, 西落的月亮牽動著憂傷的離情,并把這離愁別緒染到了江邊的樹上。 大話詩人 張若虛(660~720),字不詳,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唐代詩人。張若虛生平事跡不詳,按照《舊唐書》的記載,他曾經擔任過兗州兵曹的職務。唐中宗神龍年間(705~707),張若虛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等人以文辭優美著稱于世,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于《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為其代表作。這首千古名篇沿用了樂府詩的舊題目,卻一掃陳隋宮體詩的頹唐與艷麗,通過描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表現了人生哲理,全詩語言清新優美,給人以清靈空明、自然脫俗的閱讀感受。 煮酒論詩詞 詩人成就的大小與其詩歌的產量沒有必然的聯系,張若虛的作品雖然僅有兩首被《全唐詩》收錄,但這首《春江花月夜》卻被世人稱為“孤篇蓋全唐”,一舉奠定了張若虛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吳聲歌》舊題,此曲調創始于陳后主,其風格艷麗柔靡。張若虛化腐朽為神奇,寫成千古不朽的曠世之作。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個字來寫,重點就是“月”。從月開始,以月收結。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詩人首先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恬靜、明凈的畫卷:一個春風輕拂的月夜,詩人獨佇江邊,看到滔滔江水奔向天際,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輪明月在潮水中出現。江面上彌漫著一片波光,皎潔的月光照在開滿花兒的林子上就像是閃爍著晶瑩的雪珠。空中好像有銀白色的霜在暗暗地流動,白天看起來很白的沙石在這銀色的月光下也看不見了,江天一色,沒有一絲雜色。看到這樣的美景,不禁觸發了詩人對宇宙的思考。不知道誰是這江邊**個見到月光的人,也不知道這江上的明月哪一年**次照到了人的身上。人生短暫,人類一代代繁衍下去,只有那月亮還像原來一樣皎潔,溫柔。詩人感到月亮也是有生命的,它年年月月每到夜晚就會出現是不是在等待什么人呢? 詩人從眼前的景象超脫到無限的宇宙與人生的思考上來,但是并沒有得到理想的答案,因為人生是有限的,怎比得上那年年歲歲一個樣的月亮呢。在一番感慨之后詩人的思緒又回落到人世中來,在這樣美好的月夜里,不知道有多少離人思婦沉浸在相思當中。游子乘舟遠行,留給岸上送別人的是長長的牽掛和無限的惆悵。此刻無論是天涯的游子還是閨中的思婦肯定都在凝望著這明月,思念著遠方的那一位。游子看著令人憐愛的月亮在天空中慢慢移動,便期望它能夠照到佳人的梳妝臺上。思念就像那玉戶簾中的月光一樣,怎么也卷不起來。詩人突發奇想,希望自己能跟隨著月光回到佳人的身邊。詩人很快便從這浪漫的幻想中脫身而出,兩人阻隔太遠,便是有鴻雁和魚龍來送信也送不到。詩人的思緒再一次回到現實,想起自己和那位佳人還是像碣石和瀟湘二江一樣天各一方。 在詩中不難看到“江”和“月”這兩個意象被反復拓展,不斷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樹這紛繁的意象,和著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樓、月華、月明復雜的光與色,并通過與春、夜、花、人的巧妙結合,構成了一幅色美情濃而迷離跌宕的春江夜月圖。詩中貫穿著一種強烈的宇宙意識,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來拓展境界。時間上追溯宇宙的起源,從而引發對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感慨;空間上利用想象幻化了詩人與佳人之間的物理距離,希望自己能跟隨著月光回到佳人身旁。這樣就極大地豐富了詩歌思想的深度,拓展了情感表現的空間。聞一多評論說:“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的確,這種氣度,這種生命意識和宇宙意識是只有盛唐才能產生的。詩人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迎來了一個民族的文化高峰,它是一座里程碑,是后人永遠無法超越的。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①, 天涯共此時②。 情人怨遙夜③,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④, 還寢夢佳期⑤。 疑義相與析 ①生:這里指升起。②共此時:在這個時刻都在賞月。③情人:望月懷念遠方親人的有情人,也是詩人自稱。遙夜:長夜。竟夕:終夜。④不堪:不能。盈手:滿握。⑤夢佳期:希望能在夢中相見。 大話詩人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代詩人。張九齡少年時就有神童之名,他七歲能詩文,十三歲就被廣州刺史王方慶贊為“神童”。唐中宗景龍初年中進士,累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后受李林甫排擠,罷政事,貶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在位時直言敢諫,舉賢任能,為玄宗朝一代名相。他的古詩勁練質樸,寄意深遠,洗盡六朝鉛華,有人評為“首創清淡之派”。唐玄宗也曾對左右大臣說:“九齡文章,自有唐各公皆弗如也。此人真文場之帥也。” 煮酒論詩詞 這是一首抒發懷念遠方之人的詩作。月夜獨處,*易牽動對遠方之人的思念。詩歌從“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贈”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對遠方之人的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傳誦之句,背景闊大,感情深摯,意境幽遠含蓄。全句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卻自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令人回味無窮。一對遠隔天涯的情人,對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覺長夜漫漫。三四兩句,以“怨”字為中心,以“竟夕”呼應“遙夜”,上承開頭兩句。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潤濕了。一個“滋”字不僅有潤濕之意,還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灑遍天涯的月光啊,我有滿腔的情意,卻又無法傳送,睡吧,睡吧,讓我在夢中與你相見。詩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覺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全詩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現了張九齡詩歌渾成自然的風格。 詩人故事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張九齡被奸相李林甫排擠出朝廷后,玄宗依然記得張九齡這位剛正不阿、氣度不凡的宰相。每當大臣向他推薦人才時,玄宗都會問一句:“這個人的氣度比張九齡如何?”因為張九齡是曲江人,玄宗皇帝的問話很快就衍生出了“曲江風度”這個成語,用以形容張九齡淵博大氣、正直無私的風骨氣度。 ……
唐詩·宋詞三百首:全彩精華版 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一生詩作無數,是中國歷***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樊文龍,陜西人氏,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性好經史,耽于雜學,醫卜星相,多所涉獵,博學而不精,落落而無成。悠游書海,怡然自得。曾主編詩詞、古文、佛教故事、《中國書法全集》、《中國美術全集》、《世界攝影全集》等圖書多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