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長城抗戰-誰守衛中華國土-抗戰:中華民族百年復興史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518250
- 條形碼:9787554518250 ; 978-7-5545-182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城抗戰-誰守衛中華國土-抗戰:中華民族百年復興史記憶 本書特色
李春峰編著的這本《長城抗戰--誰守衛中華國土》是《抗戰:中華民族百年復興史記憶》系列叢書之一,面向大眾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如實記述了中國抗戰史上的一大歷史事件——“長城抗戰”,包括它的歷史背景、歷史起因、前后歷史事態演變邏輯及其結果。
長城抗戰-誰守衛中華國土-抗戰:中華民族百年復興史記憶 內容簡介
《長城抗戰:誰守衛中華國土 抗戰中華民族百年復興史記憶》采用紀事本末體,以人類戰爭文明史與鴉片戰爭后至抗日戰爭百年中華民族復興史、抗戰史為雙重視角,記敘西方列強侵略和掠奪中國經濟及各種資源,一步步不斷殖民、分裂和瓜分中國,以致日本軍國主義全面侵華引發中日兩國歷史上*大的軍事戰爭——抗日戰爭,重點解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區所發生的極其重要的三大歷史事件“長城抗戰”、“盧溝橋事變”、“百團大戰”的深遠歷史背景、不同歷史起因、前后歷史事態演變及其結果,以及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重大影響所在。以“大歷史”全景觀,開創中華民族復興史記憶解讀新范式。
長城抗戰-誰守衛中華國土-抗戰:中華民族百年復興史記憶 目錄
《南京條約》:英國以堅船利炮打響侵略中國戰爭**槍
定海抗戰:反抗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百年抗戰之起點
三元里抗英:保家衛國,中國民眾奮起反抗外國侵略
《天津條約》:西方殖民主義獵取侵華更大權益
《璦琿條約》、《北京條約》:沙俄強行割占中國大量領土
卷之二 中日近代化:軍事實力之對抗
甲午海戰:中日近代軍事實力之首次較量
《馬關條約》: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福州口日本專用租界條款》:日本將福建占為已有
日俄戰爭:兩大帝國瓜分中國利益的侵略戰爭
《樸次茅斯和約》:日本控制朝鮮“合法化”
卷之三 日本侵華戰略:吞并中國東北三省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日本瓜分中國東北勢力范圍之始
南滿鐵路:日本攫取中國東北鐵路權益之始
《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日本侵占滿洲的突破口
“寬城子事件”:日本對中國東北三省勢力的深化滲透
《九國公約》:美日爭奪在華權益
《滿蒙新五路協約》:日本打通朝鮮與“滿蒙”戰略
交通線計劃的失敗
卷之四 長城抗戰:國難當頭,守土有責
日軍兵鋒:劍指長城沿線關隘
消極防御:蔣介石、何應欽對日作戰方針
冷口之戰:關鍵一役
古北口之役:兵家必爭之地
喜峰口之役:振奮全國民心
《大刀進行曲》: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灤東地區作戰:保衛平津保衛華北
冀東地區作戰:遏制日軍入侵華北
北平近郊作戰:長城抗戰*后惡戰
《塘沽協定》:徹底斷送長城抗戰戰果
長城抗戰:歷史意義及其沉痛教訓
卷之五 中華民族:奮起抗戰
淞滬抗戰:日軍蓄謀制造南下侵華事端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愛國將領抗日壯舉
“天下**軍”:孫永勤民眾抗日救國軍
綏遠抗戰:三戰三捷
結語
百年抗戰:毛澤東發出《對日寇的*后一戰》進軍號
長城抗戰-誰守衛中華國土-抗戰:中華民族百年復興史記憶 節選
《長城抗戰:誰守衛中華國土 抗戰中華民族百年復興史記憶》: 此役開戰后,英海軍提督巴加和陸軍司令郭富率4艘軍艦闖入竹山門。定海鎮總兵葛云飛飛騎沿土城趕到竹山門,發現英軍正準備登岸,見反擊時機已到,立即下令把炮口對準敵艦,并親自操炮發彈,打死英軍十多人,英軍馬上撤離。葛云飛當即通知左營游擊張紹廷在東港浦準備迎戰。果然,英軍又轉向東港浦發起攻擊。張紹廷率守軍開炮反擊,一場激戰,由于有土城阻擋,英軍進攻受阻,只得退回。葛云飛與壽春鎮總兵王錫朋、處州鎮總兵鄭國鴻緊急商定,戰斗形勢緊迫,馬上調整防區,各率守軍把守陣地:葛云飛駐土城要沖,擔負全面防御;王錫朋守西邊制高點曉峰嶺;鄭國鴻守要隘竹山門。 27日凌晨,英軍竄入小竹山,開炮直逼土城。葛云飛下令開炮還擊,激戰至中午,英軍又一次敗退。 總兵葛云飛面對敵軍撤退,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場大戰的前奏,遂派人向鎮海大營告急,要求火速增兵。 可是,浙江提督余步云擁兵四千多,不僅坐視不救,還反誣葛云飛是“為他日論功”,并說:“如果定海城失守,惟葛云飛是問。”眼見增援無望,葛云飛怕影響戰斗士氣,只好勉勵眾將士:“我們已連打勝仗,大家要更加奮勇殺敵才是。”28日晨,英艦向王錫朋駐守的西邊制高點曉峰嶺發起攻擊,三四百發炮彈轟鳴而來。接著,英軍約50人企圖在竹山門登陸,被把守要隘竹山門的鄭國鴻率兵擊退。與此同時,英軍大部隊開始在螺頭登岸,向曉峰嶺發起攻擊。王錫朋親臨胡德耀堅守的陣地指揮作戰。傍晚,英軍占據五奎山。英海軍司令率艦隊也于此時從黃牛礁駛入定海港。 29日,英艦在大小五奎山以南海域集結待發,掩護炮兵在五奎山搭帳篷、建炮臺,準備重炮轟擊土城。葛云飛令土城守軍開炮朝五奎山轟擊,打碎敵船一艘,打死打傷英軍40余人。此時,英軍發射排炮,火力越來越猛烈地打向我守軍陣地。突然。葛云飛發現山頂有穿紅衣的英國軍官在指揮作戰,于是令我炮手一炮打去,將指揮官擊倒,英軍被迫拖尸登船而逃。 30日,英軍進攻吉祥門,攻擊東港浦,均被擊退。接著,又轉攻竹山門和曉峰嶺。傍晚時,英軍準備登岸,又被我守軍擊敗。于是,英軍重新調兵遣將,將艦、船增至29艘,兵力在4000人以上。當時,大雨晝夜未停,平地積水很深,土城、竹山門、曉峰嶺都遠離營房,在風雨中將士們生火煮飯很困難。定海廳同知舒恭受帶領廳署官員分頭給將士們送食品,在前線激戰的將士每人每天只能分到六條香糕、九只光餅,不足半斤。再后來,每天只能供給三碗稀飯。定海百姓不忍讓抗戰子弟兵忍饑挨餓,紛紛冒著生命危險往前線送飯菜。一位老人還特地為總兵葛云飛送去一碗參湯,深情地說:“葛大人出生入死,百姓非常過意不去,這是一點敬意,請您喝了吧!”葛云流著熱淚回答:“不驅逐侵略者,我哪有臉見父老呀!將士們忍饑殺敵,我怎能忍心獨飲此參湯。”在老人再三要求下,他從老人手中接過參湯,灑在土城邊的小河里,轉身對將士們慷慨激昂地說:“諸位與葛某枵腹苦戰多日,請共飲此水,讓我們同甘共苦,努力殺敵吧!”眾將士在總兵葛云飛的感召下,忍饑挨餓,冒著大雨作戰,卻沒有一人臨陣退縮。 10月1日清晨,英軍乘大霧天,傾巢出動,全線發動攻擊。在五奎山大炮的掩護下,英軍分成兩個縱隊強行登陸。**縱隊約1500人,向曉峰嶺進攻,王錫朋指揮眾將士奮勇抵抗,前隊陣亡,后隊續進,連續擊退英軍九次進攻。打到后來,炮筒都紅透了,無法裝藥,于是就與敵軍展開肉搏戰。王錫朋血戰陣亡,所部武舉朱匯源、差官呂林環、外委劉桂五以及夏敏忠、張魁甲等相繼殉國,曉峰嶺失守。英軍攻占曉峰嶺后,兵分兩路:一路攻定海城,一路攻竹山門。 鄭國鴻在竹山門率軍頑強抵抗。從早晨戰到中午,打得炮筒火紅不能再用,就揮舞大刀、長矛阻擊英軍。 戰斗中,鄭國鴻中彈,六十五歲的老將為國壯烈犧牲。隨之,竹山門失陷。 進攻東港浦的英軍第二縱隊,不斷炮轟東岳宮山我守軍炮臺,葛云飛率部誓死抵抗。得知曉峰嶺、竹山門已相繼失守,王錫朋、鄭國鴻總兵已殉國之報,葛云飛感到以一力獨撐,實難挽救戰局,遂將印信交給隨從,說:“此我盡忠時也,家有老母八十矣,知某死,淚眼欲枯,當為某百計慰之,并轉飭兒輩力圖奮勉,繼乃父未竟之志。”這時,英軍已逼近我守陣,葛云飛命所部200余人分段把守。他奮身與敵肉搏,負傷幾十處,殺敵數十,中彈后被英軍劈開面部,跌下土城,壯烈犧牲,忠實履行了“城亡人亡,不離定海半步”的誓言。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