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鴨瘟 本書特色
程安春主編的這本《鴨瘟》是動物疫病防控出版工程系列叢書之一。主要介紹鴨瘟病毒研究。全書共分九章,內容包括:概述,病原學,鴨瘟病毒編碼基因及其功能,生態學和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診斷,流行病學調查與監測,預防與控制。
鴨瘟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九章, 主要內容包括: 概述、病原學、鴨瘟病毒編碼基因及其功能、生態學和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診斷、流行病學調查與監測等。
鴨瘟 目錄
前言
**章概述
**節鴨瘟的定義和流行史
一、鴨瘟的定義
二、鴨瘟的流行史
三、近年(2006-2014)中國鴨瘟流行情況
第二節鴨瘟的危害
第二章病原學
**節分類和命名
第二節形態結構、形態發生和化學組成
一、鴨瘟病毒純化病毒粒子形態結構
二、DPV強毒感染宿主細胞中的形態結構和形態發生
三、病毒的化學成分
第三節生物學特性和理化特性
一、病毒的復制
二、病毒的抵抗力
三、病毒的毒力
四、病毒抗原
五、病毒的免疫原性
六、病毒的毒力等變異性
第四節實驗室宿主系統
一、鴨胚
二、鵝胚
三、雞胚
四、細胞
五、易感鴨
第五節基因組結構和功能
一、病毒基因組結構和堿基組成
二、鴨瘟病毒基因組基因及其編碼產物
三、皰疹病毒基因表達調控
第六節基因組的轉錄與復制
一、皰疹病毒的轉錄與復制
二、鴨瘟病毒復制的部分特點
第七節致病性分子基礎
一、皰疹病毒裂解性感染分子機制
二、皰疹病毒潛伏感染的分子基礎
三、鴨瘟強毒致細胞凋亡
第三章鴨瘟病毒編碼基因及其功能
**節編碼結構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囊膜糖蛋白
二、衣殼蛋白
三、皮層蛋白
四、其他結構蛋白
第二節編碼非結構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UL2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二、UL15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三、UL23(TK)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四、UL28(ICP18.5)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五、UL30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六、UL39(R1)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第三節編碼其他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US2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二、UL17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三、UL24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四、UL25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五、UL29(ICP8)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六、UL31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七、UL32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八、UL33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九、UL34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十、UL45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十一、UL55基因及其編碼蛋白
第四章生態學和流行病學
**節傳染源
第二節傳播途徑
一、病毒侵入機體的途徑
二、病毒在鴨體內的分布
三、DPV強毒不同途徑感染鴨體內增殖分布規律
第三節宿主
第四節流行規律、特點和發病原因分析
第五章分子流行病學
**節遺傳進化分析
一、鴨瘟病毒的系統發生分析
二、鴨瘟病毒的序列分析
第二節鴨瘟的分子流行病學
一、鴨瘟的分子生物學
二、鴨瘟分子流行病學檢測技術
第六章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節臨床癥狀
第二節病理變化
一、臨床病理變化
二、組織病理變化
三、超微病理變化
四、鴨感染鴨瘟強毒后病毒各組織器官的復制規律
第七章診斷
**節臨床診斷
一、流行病學特征
二、臨床表現特點
三、眼觀剖檢病理變化特點
第二節鑒別診斷
一、鴨瘟與禽流感的臨床鑒別診斷
二、鴨瘟與鴨霍亂的臨床鑒別診斷
三、鴨瘟與鴨病毒性肝炎的臨床鑒別診斷
四、鴨瘟與鴨黃曲霉毒素中毒的臨床鑒別診斷
五、鴨瘟與鴨傳染性漿膜炎的臨床鑒別診斷
第三節實驗室診斷
一、病毒分離與鑒定
二、血清學方法
三、分子生物學方法
第四節鴨瘟檢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
一、病毒分離鑒定的質量控制要點
二、設立獨立質控品及對照組
第五節鴨瘟檢測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操作鴨瘟病毒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
二、操作鴨瘟病毒的實驗室安全設備和個體防護
三、操作鴨瘟病毒的實驗室布置和準進規定
四、采集疑似鴨瘟病例的病原微生物樣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五、常用的普通設備的使用
六、鴨瘟病毒的實驗室消毒
第八章流行病學調查與監測
**節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學
二、流行病學調查
三、流行病學監測
四、流行病學調查與監測的關系
第二節流行病學監測
一、流行病學監測意義
二、監測方法
三、流行病學監測程序
第三節抽樣設計
一、基本概念
二、抽樣方法
三、樣本量確定
四、確定研究變量和編制調查表
五、樣本的獲取
六、數據整理與分析
第九章預防與控制
**節鴨瘟疫苗及免疫
一、鴨瘟免疫學
二、鴨瘟疫苗
三、鴨瘟弱毒疫苗誘導黏膜免疫與系統免疫的發生機制
第二節鴨瘟防控策略及防控措施
一、防控策略
二、綜合防控措施
三、發生疫情時采取的措施
四、對患病鴨的處理措施
參考文獻
鴨瘟 作者簡介
程安春,布依族,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微生態學分會理事長(2012-2014)和名譽理事長(現)、國務院學科評議組(獸醫)第六和第七屆(現)成員。長期從事動物傳染病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對嚴重危害我國水禽養殖生產的重要傳染病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研究,首創了“鴨傳染性漿膜炎滅活疫苗”,獲得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該疫苗成為靠前上靠前個研制成功并廣泛應用于預防鴨傳染性漿膜炎的疫苗;突破鴨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研發的技術瓶頸,獲批國家二類新獸藥,為有效預防鴨病毒性肝炎的發生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這些新藥在我國養鴨業廣泛應用,不僅大大降低了養殖風險和成本,增加了養殖收入,而且減少了動物產品中長期藥物殘留,減小了環境排放及公共衛生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2008年入選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禽)“免疫抑制病和新疫苗”崗位科學家(CARS-43-8),領銜的研究團隊分別于2008年和2015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西南動物流行性疾病發生及免疫防治機理,IRT0848)和農業部“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水禽傳染病防控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先后招收和培養碩(博)士研究生150余人,發表SCI收錄論文100余篇。以靠前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5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