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黃淑娉自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54500
- 條形碼:9787306054500 ; 978-7-306-05450-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淑娉自選集 本書特色
本書是黃淑娉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發表的部分人類學、民族學文章的結集。本書概括敘述了黃淑娉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事人類學、民族學調查研究50余年的歷程。她前40年研究少數民族,后10余年研究漢族,先后在壯、傣、侗、黎、苗、瑤、畬、納西、彝、布朗、基諾、拉祜、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研究民族文化。實踐證明,中國人類學者將田野調查與歷史研究的方法相結合,是對世界人類學的貢獻。 本書著重介紹了人類學的進化學派,介紹了美國的路易斯·亨利·摩爾根與英國的泰勒等人類學家的理論,并評述了兩位享譽世界的人類學大師:費孝通和列維–斯特勞斯。本書講述了研究者在實踐中如何根據中國的情況運用斯大林的民族理論,認為共同文化特點和民族自我意識是構成民族的*主要特征。 本書講述了畬族、拉祜族等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與習俗。從世界視野研究了環狀聯系婚與母方交錯表婚兩種通婚方式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對美國西北部瑪卡印第安保留地的文化做了實地調查,并進行了細致的記錄和研究。本書闡述了中國的人類學要進行對漢族的人類學研究的主張,并對漢族的宗族文化進行了研究。
黃淑娉自選集 內容簡介
1.為進一步宣傳、推介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本省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組織編寫了“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文庫”,本書為該文庫 (系列一)16本中的一種。 2.本書作者為中國**位女人類學博士生導師。作者親身參與了中國的民族分類經歷,進行過10多個民族的田野調查。 本書通俗易懂,和社會生活結合緊密,適合大眾讀。 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文庫(系列一)
黃淑娉自選集 目錄
黃淑娉自選集 作者簡介
黃淑娉,1930年8月生。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人類學、民族學領域教學研究50余年,曾任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出版了12本著作,發表了60多篇學術論文。1998年,合著《文化人類學理論方法研究》獲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獲廣東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一等獎,為重建我國人類學做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專著《廣東族群與區域文化研究》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是**部以人類學方法研究廣東省內族群與區域文化的著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