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全2卷)-[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82563
- 條形碼:9787506082563 ; 978-7-5060-825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全2卷)-[增訂本] 本書特色
★ 16開平裝,東方出版社出版
★ 作者在論述時,把新聞思想和西方殖民擴張、西學東漸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把近代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產階級產生和發展,以及中西文化對立、互識、汲取乃至不成熟的融合聯系起來進行考察。這種研究方法頗具特色,是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整理近代中國新聞思想的一次嘗試
★ 新增42萬字史料與論述,高等教育新聞傳播專業必讀書
★ 緊緊圍繞辦報思想這一中心議題,既注意對每個人物和事件在新聞思想史上的歷史地位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又注意揭示整個近代新聞思想本身遞進嬗變的規律與概貌
從1815年《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出現至1915年《青年雜志》創刊,百年近代中國新聞思想的發生和發展風云激蕩。本書對這一時期中國新聞思想生長歷程作了比較細致深入的剖析,理出了一條較為清晰的脈絡和線索。作者在論述時,把這一時期的新聞思想和西方殖民擴張、西學東漸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把近代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資本主義經濟和資產階級產生和發展,以及中西文化對立、互識、汲取乃至不成熟的融合聯系起來進行考察。這種研究方法頗具特色,是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整理近代中國新聞思想的一次嘗試。
本書在勾畫近代中國新聞思想發生、發展的歷程時,分中外兩條線索追蹤探討,涉及馬禮遜、米憐、郭實臘、麥都思、偉烈亞力、丁韙良、傅蘭雅、林樂知、李提摩太;林則徐、洪仁玕、王韜、沈毓桂、鄭觀應、康有為、嚴復、譚嗣同、梁啟超、孫中山、章太炎、英斂之、汪康年、黃遠生、史量才、徐寶璜、邵飄萍、戈公振等二十余名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和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本書緊緊圍繞辦報思想這一中心議題,既注意對每個人物和事件在新聞思想史上的歷史地位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又注意揭示整個近代新聞思想本身遞進嬗變的規律與概貌。
增訂本增加了1815年至1895年近代中國新聞思想演變過程,從偏重國人辦報思想的單線條敘述,變成中西文化交互雙線條敘述;增加中西人士合辦報刊方面的史料。在尋求“西方世界新聞思想在中國傳播過程”中,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對近代新聞思想影響和近代中國經濟社會特點對近代報人人格生成的原因,加強對近代新聞史中有個性思想特色的辦報專業報人探討。
本次增訂重視史料的挖掘發現,用史料說話,大量引用一手資料,數百余篇原始資料,包括序、引言、原文、擇錄等。寫作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典籍點校。增加新發現的“強學會”籌辦者1895年仿辦《萬國公報》國圖藏本、咸豐三年出版于北京的《京報》、國人*早的國外新聞學譯作,民間報房刊刻的《清咸豐三年五月文武選單》等大量新史料。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全2卷)-[增訂本] 內容簡介
增訂本增加了1815年至1895年近代中國新聞思想演變過程,從偏重國人辦報思想的單線條敘述,變成中西文化交互雙線條敘述;增加中西人士合辦報刊方面的史料。在尋求“西方世界新聞思想在中國傳播過程”中,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對近代新聞思想影響和近代中國經濟社會特點對近代報人人格生成的原因,加強對近代新聞史中有個性思想特色的辦報專業報人探討。
本次增訂重視史料的挖掘發現,用史料說話,大量引用**手資料,數百余篇原始資料,包括序、引言、原文、擇錄等。寫作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典籍點校。增加新發現的“強學會”籌辦者1895年仿辦《萬國公報》國圖藏本、咸豐三年出版于北京的《京報》、國人*早的國外新聞學譯作,民間報房刊刻的《清咸豐三年五月文武選單》等大量新史料。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全2卷)-[增訂本] 目錄
導 言**章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的孕育期——新教傳教士來華與近代中國的“新報”出現**節 清帝國在近代國際世界中一、歐洲資本主義發展與英國東印度公司殖民擴張二、清王朝“一口通商”對外貿易體制坍塌.三、中西文化由欣賞互讀,逆轉到西方對東方“假死人”的欺凌宰割四、清帝國的出版與傳媒第二節 馬禮遜和他的傳教士伙伴辦起了*早的“新報”期刊一、馬禮遜和他的傳教士伙伴二、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辦刊宗旨三、《察世俗每月統記傳》的辦刊特點與社會影響四、英文季刊《印中搜聞》和英文月刊《中國叢報》第三節 郭實臘和中文月刊《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一、郭實臘其人二、《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的辦刊宗旨三、《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的辦刊特點和社會影響第四節 麥都思和香港刊行的中文月刊《遐邇貫珍》一、麥都思在中國二、香港中文月刊《遐邇貫珍》的辦刊宗旨三、《遐邇貫珍》的辦刊特點和社會影響第五節 偉烈亞力在上?兄形脑驴读蠀舱劇芬、偉烈亞力在中國二、上海中文月刊《六合叢談》的辦刊宗旨.三、《六合叢談》的辦刊特點和社會影響第二章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的孕育期——鴉片戰爭至洋務新政“新報”各種形態和國人對其功能的思索**節 從“醫瞑!钡窖髣招抡诙潯×謩t徐《澳門新聞紙》與魏源《海國圖志》一、林則徐和《澳門新聞紙》二、魏源“醫瞑!钡摹耙那閭洳伞敝鲝埖谌潯『槿诗\對太平天國新聞業的設想一、洪仁玕和《資政新篇》二、洪仁玕的“新聞篇”主張第四節 王韜的新聞思想一、王韜和《循環日報》二、王韜的辦報主張第五節 洋務新政中的《中西聞見錄》一、京師同文館和丁韙良二、《中西聞見錄》的辦報思想和社會影響第六節 洋務新政中江南制造局翻譯館一、徐壽、傅蘭雅二、翻譯館的譯書活動第七節 洋務新政中的《西國近事》一、《西國近事》創辦宗旨二、《西國近事》辦刊特色與社會影響第八節 上海格致書院和科技月刊《格致匯編》一、《格致匯編》創刊思想二、《格致匯編》辦刊特色與社會影響第九節 洋務新政中的《萬國公報》一、《萬國公報》和中西報人群體二、早期《萬國公報》(1874—1883)三、廣學會時期的《萬國公報》(1889—1907)四、《萬國公報》宣傳特點與影響第十節 洋務派的開“民知”思想和殖民者的雙重歷史使命一、洋務派開“民知”思想二、殖民者的雙重歷史使命第三章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的萌發期——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關于報刊是耳目喉舌思想的提出**節 近代國人辦報**次高潮第二節 **次辦報高潮前夜的鄭觀應一、鄭觀應和《盛世危言日報》二、鄭觀應對日報的認識第三節 康有為“托古改制”維新變法的辦報思想一、孔教“路德”:向西方學習的先進中國人二、 破壅塞,開風氣,為變法開路:發揮“會”“報”“學校”的組織 宣傳作用.三、崇國體、廣一律:規劃理想政治王國中的官報和報律第四節 新發現1895 年北京強學會籌辦者仿辦的《萬國公報》一、 1895 年朝野兩股維新思變力量交集:北京強學會籌辦者仿辦《萬國公報》二、刊登在仿辦的《萬國公報》十八號上的《報館考略》三、《報館考略》在維新派新聞思想發展鏈條中的地位第五節 嚴復“通中外之故”的辦報思想一、嚴復和《國聞報》二、進化論改變了一代報人的哲學觀念三、“通中外之故”的辦報主張.四、復雜矛盾的文風觀第六節 譚嗣同“通上下之情”的辦報思想一、譚嗣同和《湘報》《湘學報》二、“通上下之情”的辦報主張.三、譚嗣同辦報思想的特色四、《報章文體說》是近代新聞文體**次變革的理論呼喊第七節 梁啟超“去塞求通”的辦報思想一、戊戌變法時期梁啟超辦報主張產生的背景二、“去塞求通”的辦報主張三、“時務文體”是近代新聞文體**次變革的具體實踐第四章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的發展期——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關于報刊是社會輿論機關思想的形成**節 近代國人辦報第二次高潮.第二節 代表資產階級上層的梁啟超辦報理論一、1899 至1903 年梁啟超辦報思想產生的歷史原因二、梁啟超的報紙性質職能說與宣傳方法論三、1899 至1903 年梁啟超辦報思想在新聞實踐中的體現四、“時務文體”臻于成熟的階段五、1903 至1911 年梁啟超對報刊業務進行的革新六、梁啟超的輿論觀七、1899 至1911 年梁啟超辦報理論的特色第三節 代表資產階級中下層的孫中山等人的新聞理論一、1903 年以前孫中山的辦報思想二、孫中山革命理論的成熟使他的辦報思想走向深刻三、1903 年以后孫中山的辦報理論.四、1903 年以后孫中山辦報理論的特色五、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其他報刊和報人的辦報思想.第四節 章太炎的辦報思想一、1903 年以前章太炎辦報思想尚未突破維新派的藩籬二、1903 至1912 年章太炎辦報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三、1903 至1912 年章太炎的辦報思想是革命派中的一朵奇葩四、1903 至1912 年章太炎辦報思想的特色五、進步與保守參半的文風觀第五節 《申報》回歸國人前后的辦報思想一、美查和申報館里的中國人二、早期《申報》宣揚在中國創辦“新報”的好處三、《申報》重視新聞報道的辦報主張四、《申報》重視廣告業務的辦報主張五、革命高潮對《申報》辦報思想的沖擊六、《申報》回歸國人之后的辦報主張第六節 辛亥革命之前英斂之的辦報思想一、英斂之與《大公報》二、《大公報》的辦報思想第七節 日人《新聞學》中譯本1903 年在滬出版一、日本松本君平《新聞學》中譯本國圖藏本二、日本松本君平《新聞學》中譯本在滬出版背景三、日本松本君平《新聞學》中譯本對中國新聞界的影響第八節 汪康年的民間辦報思想一、和康有為同一時期主張開會、辦報二、創新日報“版面體裁”,參與組織中國早期國際新聞通訊社三、舊式《京報》的革新者第五章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的總結期——“五四”運動前“言論獨立”思想提出和新聞學專著出現**節 近代中國工人報刊產生的前夜第二節 近代中國新聞立法一、清末新聞出版立法二、民國報律之爭和孫中山、章太炎的新聞立法思想第三節 梁啟超的“言論獨立”思想一、梁啟超“言論獨立”思想的提出二、梁啟超“言論獨立”思想的困惑第四節 英斂之晚年的辦報思想.一、“言論獨立”的捍衛者二、宣傳宗教信仰自由,主張思想自由.三、愛國自主的宗教觀和唯心與唯物的二元論第五節 黃遠生的自由主義新聞思想一、黃遠生的新聞思想及其特色二、“近世文體”的提倡者第六節 史量才主持《申報》時的辦報思想一、史量才與《申報》結緣二、史量才的“史家精神”辦報思想.三、史量才辦報思想的實踐四、史量才辦報思想的遭遇.第七節 徐寶璜和《新聞學》一、徐寶璜的《新聞學》二、《新聞學》的主要內容第八節 邵飄萍和《實際應用新聞學》一、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二、《實際應用新聞學》的主要內容.三、邵飄萍的《新聞學總論》第九節 戈公振和《中國報學史》一、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二、《中國報學史》的歷史地位.三、戈公振的《新聞學》結語附:關于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史前期的三個問題.一、古代民主思想對中國近代新聞思想的影響1. 書與士人2. 史家精神3. 行人采風4. 輿人之誦.二、邸報:封建皇權社會官辦傳媒的演變1. 邸報產生與唐朝邸報制度.2. 統一“朝報”與宋代文官隊伍建設.3. 邸報:士大夫議政平臺與“直言”“敢言”4. 明朝邸報匯編本《萬歷邸鈔》5. 南明《弘光實錄鈔》三、民間報房:專制政權下變形了的民辦傳媒1.“小報”的出現與流行.2.“新聞”概念的提出3. 明朝民間報房合法化——朝報與民間報房坊刻并行.4. 市場需要:《急選報》的刊行5. 政治訴求:《詔獄慘言》和《天變邸抄》的傳抄坊刻6. 新發現的清咸豐年間民間報房出版物.《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初版后記《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再版后記《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增訂本)后記.大事年表
展開全部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全2卷)-[增訂本] 相關資料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員胡太春在學術科研過程中,從國家圖書館和民間收藏家手中陸續發現、發掘新史料,并在其新著《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增訂本)》一書中首次披露。
——人民網
專門研究中國近代新聞思想發展史的著作,過去還不曾有過,胡太春同志的這本書,是這方面的第一部。它的出版,開拓了新聞學研究的一個新的領域,豐富了新聞學研究的內容。
——方漢奇(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新聞史學家)
我讀完這本書稿,懷著喜悅的心情把它推薦給讀者。
——商愷(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
通過對我國近代政治思想界代表人物的新聞思想的評述,揭示出我國近代新聞思想發展的主線。呈現給讀者一支波瀾起伏、多采多姿的我國80年來新聞思想的新流。
——寧樹藩(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新聞史學家)
這部著作現在又以更科學的態度、更豐富的資料、更合理的框架、更精到的論述,為新聞學界貢獻了一份更新的學術成果。較之初版,這部新版著作不僅吸取前輩們的意見彌補缺漏,而且從思路到觀點,都有創新之處。
——陳昌鳳(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
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全2卷)-[增訂本] 作者簡介
胡太春,1945年生,山西陽泉韓莊人,就讀于山西大學外語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獲碩士、博士學位,赴莫斯科大學新聞系高級訪問學者;參與創辦人民日報海外版、主持言論專訪版,任人民日報駐山西、北京、青海記者站主任記者、站長;任全國政協人民政協報副總編、中國文史出版社總編、高級編輯;1999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并頒發證書。受聘中宣部新聞局以及國內部分傳媒高校。著有《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中國報業經營管理史》《世紀之交的俄羅斯傳媒》《中外文化交流》《胡太春作品自選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