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零-林谷芳作品.禪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6817
- 條形碼:9787100116817 ; 978-7-100-11681-7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歸零-林谷芳作品.禪 本書特色
《歸零》是臺灣著名禪者林谷芳與大陸媒體記者孫小寧觀照生命、體踐如實的暢銷作品。全書以對話體形式呈現,可謂叩者無所不問,應者無所不答。用禪宗的生命智慧,應對現代人的惶惑、困擾、焦慮、纏縛。話題涉及人際、友誼、財富、命運、愛情、孩子、藝術、宗教、美與歲月、修行與生活等現代人生活的諸方面。
禪,是生命的歸零,因歸零,乃有無限的可能。生命事,只“我生、我愛、我死”,可世人卻盡多在此纏縛,你得返觀自照,才能破繭而出。書中的應答啐啄是禪家境界現前的活潑對應,直指日常功用的隨處安然,但總總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只在提醒你:回眸處,滿目青山。
歸零-林谷芳作品.禪 內容簡介
禪,是生命的歸零,因歸零,乃有無限的可能。
生命事,只“我生、我愛、我死”,可世人卻盡多在此纏縛,你得返觀自照,才能破繭而出。
書中的應答啐啄是禪家境界現前的活潑對應,直指日常功用的隨處安然,但總總都不在提供一答案,它只在提醒你:回眸處,滿目青山。
歸零-林谷芳作品.禪 目錄
序:回眸過,滿目青山 林谷芳 1
采訪者序:把心放下,隨處安然 孫小寧 2
**部 我生
【人際】
1 位子擺對了,人家才看得對 2
2 朋友之間相知相諒,不膩*好 6
3 孤獨是一種美感 8
4 整個社會都談人際,反而沒有真實的人際可言 11
【友誼】
1 朋友的前提是單純,你看他對你做錯事,也知道他不是出于惡意 13
2 純粹的異性友誼,是否是我們的妄想? 16
3 社會落差中的相處之道——總經理與科長理論 21
4 寒微與世家都要能看到對方的優點 26
【財富】
1 有應對才有意義,金錢一樣有它的價值遞減效應 31
2 盯死了股市,也就把生命盯死了 34
3 有過錢的人才能看淡錢嗎? 37
4 沒有理財智慧,不代表沒有生命智慧 40
5 發展是硬道理嗎? 44
6 感恩與仇富:當代人的一對難題 48
【命運】
1 生命可以想象,生涯不能規劃 53
2 人生四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于藝、志于道 58
3 算命與看星相,謙卑還是褻瀆? 61
4 人的命運是上帝安排?但上帝如何安排我不信上帝? 67
【加法世界與減法世界】
1 擴展自由是生命*根柢的價值 71
2 禪者如何做減法 74
3 *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事 77
【超越慣性】
1 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80
2 票友的心靈,專家的技巧 85
3 當“健康”變成流行 89
【資訊社會】
1 資訊經驗不能替代生命經驗 95
2 網絡虛擬世界:是想象力釋放,還是另一種腦空白? 98
3 因為網絡,我們面臨另一種失序 102
4 博客往往會讓你退回子宮 106
5 資訊社會中生命*大的困境是不自由 110
第二部 我愛
【愛情】
1 沒有誰會永遠年輕,沒有誰感情不受挫 116
2 真的是年輕時代爽透了,老了才不留遺憾? 照樣有遺憾! 121
3 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真正懂了為何又難投入? 125
4 夫妻間的事情,沒有哪一天是明白的 128
5 假如愛情是盲目的,禪者如何了了分明? 132
6 出家眾以戒律為重,為何又留下情感公案? 134
【孩子】
1 帶業而來:認識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圖 138
2 四種老師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種? 143
3 看清自己是孩子怎樣的參照系 147
4 孩子不需要全副盔甲應對社會 149
5 照見自己殘缺,才不會為難孩子 152
【旅行】
1 旅行是為照見自己 154
2 年輕時的流浪叫浪漫,年老時的流浪叫流落街頭 157
3 旅行,山河大地都是作品 161
4 旅行如果沒有跟生命相應,所寫的文字就是一種職業書寫 165
【藝術】
1 做藝術教育,先要想清楚為什么 169
2 藝術和人格為什么不完全統一? 173
3 當代藝術呈現了生命的困境,之后呢? 177
4 謝德慶與印度苦行僧:一個東西還需要秀,又能深刻到哪里去? 180
5 藝術如果從各種角度都可以詮釋,就意味著沒有判準 183
6 懂與不懂之間,我們要持什么態度? 188
7 永恒之當機:作為個體生命,我們選擇什么? 192
【美與歲月】
1 拒絕長大與童心未泯有何區別? 194
2 不服老與臨老入花叢 198
3 女人如何在歲月里安然? 201
4 一日有一日的領會,十年有十年的風光 209
第三部 我死
【宗教】
1 痛苦的人才學佛? 216
2 我不確定這件事,為什么要信它? 219
3 我們可以把佛教當科學嗎? 223
4 曉得終點在哪里,才會選擇怎么活 227
5 死若烏有,生又何歡? 231
6 好死不如賴活? 235
【修行與生活】
1 宗教感不能代替修行 239
2 大法小法如何檢驗? 242
3 修行是否意味著對惡退讓? 245
4 修行與日常生活會矛盾嗎? 254
5 修行的實證緣自生命的另一套觀念 258
6 有人說這是末法時代,我們怎么辦? 261
附錄:手掌上的修行
——關于生命困境的一場對話 264
后記:禪者的立場,是不設立場
展開全部
歸零-林谷芳作品.禪 作者簡介
林谷芳,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臺北書院山長、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六歲,有感于死生。高一見書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同時間,亦因一段因緣入中國音樂。四十年間,于音樂,始終觀照道藝一體;在修行,則“出入禪、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遂對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劍刃上事砥礪學人,標舉宗門不共,所作恰可治時人“以禪為生命妝點”之病。在禪與藝術外,1988年后又以海峽開放恰可印證生命所學之真實與虛妄,頻仍來往兩岸,從事文化觀察與評論。
孫小寧,資深媒體人,書評人,F供職于《北京晚報》。讀書、閱人、閱世。曾出版有電影隨筆集《看得見風景 望不見愛情》(2013)、《印心》(2016)。散文《滇西筆記》曾獲第六屆(2014)在場主義散文獎。自1995年結緣林谷芳先生,先后分不同主題采訪這位禪者兼文化學者,共合作訪談錄四本。其中《觀照:一個知識分子的禪問》曾獲新華網與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共同評選的2013年度影響力圖書,《十年去來》系列兩本呈現的是林谷芳先生對大陸社會數十年變遷的文化觀察,《歸零》則是他針對當下人現實生活、生命困惑所做的叩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