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小蝸牛自然圖畫書系 看見臺灣大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056450
- 條形碼:9787535056450 ; 978-7-5350-564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蝸牛自然圖畫書系 看見臺灣大樹 本書特色
好書大家讀2008年度*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知識性讀物組/植物類” 第55梯次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組/植物類” 2008年度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佳主編獎” 入圍2008年度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佳科學類圖書獎”“*佳美術編輯獎” 清新自然的手繪圖,重現大樹自然味道: 手繪圖的自然筆觸,將大樹存在的環境與氛圍貼切的描繪出來。有些是古早時節的樹的經歷,有些則是現代孩子可以與樹親近的模式。清新的繪圖帶出了由古至今、由阿公阿嬤到孩子所擁有的大樹記憶。 感性溫柔的文字,傳遞大樹與人類的互動之情: 文字的敘述搭配圖畫的風格,輕快述說每種大樹的過往與現在。另有輕松的小知識,帶領讀者看見大樹的生態特點以及與其他動物或環境間的巧妙關連。 精選十六種臺灣常見大樹,認識身邊的大樹朋友: 從孩子身邊*容易見到的大樹著手,精選行道樹、公園、校園、田野、林間步道等平地常見的十六種大樹作介紹。方便孩子由*熟悉的樹木開始認識、了解、體會大樹對人類的重要性,進而引導孩子懂得愛護樹木。 生態繪本畫家*終之作: 本書是生態繪本畫家黃崑謀的*終之作。創作本書時,他對筆下的樹木皆費心觀察、細細描摹。作品除了描繪每種大樹的不同姿態之外,也將樹與人之間的互動與生活情境,用他*溫柔的畫筆,點點滴滴的傳遞給讀者。
小蝸牛自然圖畫書系 看見臺灣大樹 內容簡介
今天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混凝土建造的高樓大廈之間,整日看到的是琳瑯滿目的店鋪,聽到的是汽車馬達的轟鳴,聞到的是大小飯店排出的油煙。自然之音離孩子們的生活已漸漸遠去,太多的遺憾留給了我們的孩子。對生活空間的擠壓,童年百草園已無處可尋,帶來的是難見的一塊泥土地,是自然知識的嚴重匱乏,*可怕的是對自然環境惡化的漠然。 曾記得我們這些出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如今都成為了人父人母的孩子,誰小時侯沒有捕過蟬,誰家的窗外沒有幾棵大樹,清晨醒來聽見的是小鳥的歌唱,放學路上是伙伴們玩耍的美妙時光,童年的定義與自然同步。 回歸自然,還孩子一個歡樂的童年吧! 從自然圖畫書開始,感受自然的魅力,教孩子書寫觀察小日記,讓他們愛自然、愛觀察、更愛生活。 看見臺灣大樹 我們的身邊,有大樹的存在,它們可能靜立在路旁、屋舍邊或是山林中。每一株樹有各自的長相、姿態;每一種樹,有它獨特的樣貌、風情。大樹不僅沉穩的展現它的豐富歷程,從以前到現在,大樹也與我們的生活產生許多的連結。阿公阿嬤以前用無患子來洗頭洗衣;爸媽的孩提時期*愛在榕樹上攀爬;鄉間田邊會有茄苳公公溫暖守護著鄉親;到了現在,還有木棉或臺灣欒樹以多彩的季節變化妝點著市街。這些大樹,都有著豐富的故事,也與你我之間存在著互動的情懷。而在你的記憶中,與你*親近的樹又是哪一株呢? 本書以溫暖清新手繪圖與優雅文字,展現臺灣常見十六種大樹的在地風貌,并搭配插圖解說各種大樹與人、與其他生物間的絕妙互動關系。帶領親子、師生一同來認識與欣賞這些默默存在的大樹朋友們。
小蝸牛自然圖畫書系 看見臺灣大樹 相關資料
這是一套很有人文情懷的自然繪本。作家和畫家攜手合作,透過他們的心和他們的眼睛,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自然界的觀察、和自然界的互動,生動活潑地描繪出來,并傳遞了正確的自然知識,親切地領著孩子去認識大自然的各種奧秘。 這套書充分說明了,只要懂得觀察,培養好奇心,生活中到處都是傳播科學知識的題材,而且,科學書也能像童話書一樣好看!讀這樣的書,一方面欣賞自然,一方面又學到科學的知識,希望每個小孩都可以成為“小小科學人”。 ——臺灣“中研院”副院長 曾志朗 這些關于動物和植物的故事并不像孩子們經常看到的那樣,發生在 “穿衣講話”的童話世界里,或被呈現在一張張布滿“知識點”的卡片中。作者是和孩子一起站在“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中,用最細膩和深刻的方式去展現自然的豐富美麗、珍貴與尊嚴。他絕不在乎孩子們是否記得故事中的生物屬哪綱哪科、甚至叫什么名字,而最在乎聽過故事的孩子從此用更真誠和溫柔的目光去看待身邊任何一個小小的生物。 ——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 胡意慧 孩子是通過圖畫來認識世界的。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在觀察世界的同時,也體認我們的心。 科學教人的是“求真”, 藝術給人的是“審美”。 當“真”與“美”完整地結合在一起, “善”便出現了。 善待這個世界, 也善待我們自己。 透過文學的潤澤, 傳遞柔軟的知識。 在不知不覺中, 我們自知自覺。 從近處開始,極目而遠, 由這套書開始,我們親近自然,也照顧腳下。 像一顆種子, 埋下,生根,發芽…… 我們收獲的, 不僅是知識, 還有態度與方式, 智慧與文化。 這樣一套“真、善、美”融合在一起的產物, 我們為什么不張開雙臂去擁抱? 擁住了它, 我們也就擁抱了整個世界和美好的明天。 ——資深小學語文教師、兒童閱讀推廣人 余耀
小蝸牛自然圖畫書系 看見臺灣大樹 作者簡介
繪者 黃崑謀 一九六三年生于臺東,后于商工畢業。自小生長在美麗鄉野及淳樸農村,與大自然的蟲魚鳥獸朝夕為伍,埋下日后對生態記錄及動植物觀察的熱情因子。一九九八年進入遠流出版公司,展開了長達十年、持續不斷以彩筆描繪臺灣土地的歷程。 他的創作題材與畫風極為多元,從自然生態到人文建筑、從寫實到寫意、從兒童到大人……細致反復的筆調與豐富瑰麗的色彩,著實令人驚艷。 彩筆十年間,分別與凌佛、李乾朗、劉克襄、趙榮臺等人合作,出版十余本作 品,包括《鳥瞰臺灣山》《臺北古跡偵探游》《臺灣昆蟲大發現》《蕨類入門》等,并曾多次榮獲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好書獎。 二00八年四月因心肌梗塞驟逝。《看見臺灣大樹》一書成為其最終之作。 作者 陳月文 喜歡自然,喜歡閱讀,喜歡說故事,喜歡一切新鮮有趣的事物。 透過閱讀、旅游,以及不同的方式練習與探索;透過不同的角度,例如在滑翔翼上用老鷹的視野、浮潛時用魚兒的視野等,來豐富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經常將自己對新鮮事物或對生活與生命的體會,以故事的形式或寫或說,跟大 小讀者分享;通過分享,自己也得以對相關事物感受更深刻。 定期為圖書館、社區、醫院的孩子們說故事二十余年。出版四十余冊書籍,曾獲金鼎獎等多項文學獎項。作品有《植物的故事》《勇敢的光頭幫》《后山的螢火蟲》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