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辛德勇卷-當代學人精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02702
- 條形碼:9787218102702 ; 978-7-218-10270-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辛德勇卷-當代學人精品 本書特色
當代歷史地理學名家辛德勇教授推陳出新之作
精微考辨基本文獻,專攻學術繁難
縱橫融匯多學科,游刃破解千年懸疑
辛德勇卷-當代學人精品 內容簡介
《當代學人精品:辛德勇卷》收入北京大學辛德勇教授歷史地理學精品文章八篇,主要展示了作者在秦漢歷史地理、古代印刷術研究方面的*新成就,另收入回憶恩師史念海、黃永年教授的散文三篇。作者文獻功底扎實,注重比對考辨不同文獻典籍史料,善于在迭經歷代學者研究而仍難以妥善解決的重要疑難學術問題上推陳出新,顯示出高超而非凡的學術研究水平。
辛德勇卷-當代學人精品 目錄
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
漢宣帝地節改元事發微
陳壽《三國志》本名《國志》說
說阜昌石刻《禹跡圖》與《華夷圖》
論所謂明銅活字印書于史初無征驗
——附論明代的金屬活字印本
Ⅱ
初入師門
黃永年先生教我讀書買書
送別我的老師
辛德勇小傳
辛德勇著述簡目
辛德勇卷-當代學人精品 節選
初入師門
今年值業師筱蘇先生百年冥誕,而我自追從先師學習歷史地理之日起,也整整走過了三十個年頭;叵肴昵俺跞霂熼T的一幕幕情景,更深感今天能夠對學術稍有所知,并能夠嘗試研究一些問題,無一不仰承于先生的教誨。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當年入學伊始,先生的一些重要教誨,為我奠定治學的旨趣和路徑,信當受益無窮。
三十年前,我**次到先生家中謁見先師的時候,先師特地請來黃永年和曹爾琴兩位老師在座,一同指導我們的學位課程。先師告誡我和費省、郭聲波兩位師兄,要像永年先生一樣勤奮,永年先生每天工作多長時間,我們就要持續讀書多長時間,絕不能疏懶放縱,荒廢學業。黃永年先生學問淵雅通達,于先師為后學晚輩,但在同輩學人當中,罕能有人匹敵,這自然是長年累月博覽群書的結果,對于像我這樣幾乎沒有看過什么文史典籍的理科生來說,不能不感到很沉重的壓力。
為督促引導我們讀書,筱蘇師讓我和兩位師兄每人各自準備甲、乙兩本讀書筆記,逐一記錄每天閱讀的書籍和簡要心得,并在每周寫一篇讀書札記。上課時將讀書札記連同其中一本讀書筆記,一起交給先師審看。下周再交去另一本筆記和新的讀書札記,同時取回上周交去的課業。先師告訴我們說,這是從顧頡剛先生那里傳承下來的教學手段和治學方法,寧可勞而不獲,不可不勞而獲,只有勤于讀書,勤于動筆,才能披沙瀝金,求得真知。在當時完全不識學林門徑的蒙昧狀態下,我對老師這些話,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直到很多年以后,讀到顧頡剛先生的讀書筆記,我才深切體會到,這種看似笨拙的讀書方法,正是研治古代文史之學的看家功夫。
先師要求我們用功讀書,向黃永年先生看齊,實際上就當時的年齡而言,他老人家用功之勤,比黃永年先生,似尚有過之。除了飯后稍事散步之外,從早到晚,先師幾乎無時不刻都在讀書治學。我隨先生讀書之時,先生雖已年逾古稀,每年發表的論文,卻都在十幾萬字以上。對于年輕人來說,這也是相當豐碩的成果,先師為之付出何等勤懇的努力,可想而知。在同一年齡、同等地位的學界前輩當中,如此辛勤著述,恐怕也別無第二人在。正是先生身體力行,垂先示范,使我在讀書過程中,逐漸認準門徑,站穩腳跟,把恪守師訓,勤勉讀書,作為治學的根基和終生不渝的軌轍。
先師培養學生,重視身教,而不愿多提具體要求,一如其不斷開拓學術研究新領域和探究新的研究方法,不喜徒自標榜招搖,更注重做出扎扎實實的示范性研究。盡管如此,對一些*基本的治學路數,還是耳提面命,未嘗稍懈約束。
筱蘇師約請黃永年先生參與對我們的指導,主要是想讓我們師從永年先生,打好版本目錄學基礎,因為前輩學者把這看作是研治古代文史**的根柢,根深才能葉茂。在這一方面,我因為在本科時沒有受過科班訓練,基礎很差,開學頭兩周勉強湊成的讀書札記,都是利用《大清一統志》和《讀史方輿紀要》之類的史料,來描述漢唐地理問題,先生閱后,便鄭重寫出批語,指教我從事歷史地理研究和研究所有歷史問題一樣,都一定要使用**手史料,才能得出有價值的結論,這是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以后即使是寫札記,也絕對不能使用像這樣的轉手史料。
先生的批語,對我觸動很大。于是加倍努力,傾心學習歷史文獻學知識。筱蘇師本來已經安排黃永年先生對我和兩位師兄加以關照,再加上秉性相近,黃永年先生對我又頗有幾分偏愛,課外另給予很多點撥,促使我的文獻學素養,逐年有所充實,較諸以往,有了明顯改善。時至今日,我仍然牢記先師當年指教的路徑,盡可能掌握更多更扎實的版本目錄學知識,以使自己的研究,具備更為堅實的基礎,而不知不覺之中,側重歷史文獻的考辨,似乎已經成為我研治學術問題的一項特色。
很多年來,因為筱蘇師積極倡導文獻記載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許多束書不觀的人便妄自引以為據,片面宣揚野外考察的重要價值。實際上,從先生對學生素質的要求這一點就可以清楚看出,在文獻記載與實地考察這兩項治學手段當中,先生一向是把準確熟練地利用歷史文獻記載,放在核心和基礎的位置之上,更從未有過輕視文獻記載的看法。
問學初始,先生給我的另一項重要教誨,是幫助我拓寬學術視野,走上治學正軌。由于歷史基礎薄弱,剛開始練習寫讀書札記時,我完全沒有信心關注較多問題?紤]到東北是自己的家鄉,大學本科時還以石器時代東北地區的聚落為對象,寫過本科畢業論文(這也是我報考先生研究生時投上的課卷),我想以后可以專門研究東北歷史地理問題。于是,就選擇東北地區為對象,連續寫了幾周札記。由于歷史地理學是以區域為研究對象,有很多學者一生都只研究某一個特定區域,所以,專門選擇諸如東北這樣的區域作為研究對象,在許多人看來,這就像普通歷史學者研治某一特定的斷代史一樣,未嘗不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先師看過幾篇內容相近的札記之后,特地找我談話,非常嚴肅地對此提出批評。先師批評我說,學者研究問題,一定要具體,不能大而無當,年輕人初做嘗試,更要盡可能從比較具體的問題入手,但年輕人要想在學術上切實有所作為,一定要放寬眼界,不能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而且假若沒有寬闊的視野和廣博的學識,即使畢生只從事某一區域的研究,也不大可能取得有深度的成果。因此,作為一名接受學位訓練的研究生,在讀書學習階段,一定要全面掌握各個地區、各個方面和各個時代的基本歷史地理知識,并努力具備研究多方面問題的能力,接受全面的歷史文獻學訓練,就是為此儲備學養。如若不然,只能成為一個“三家村”學者,不會真正有所作為。
聽到先生的訓示,驟然之間,令我感到很大壓力,同時也深受震動,始知私意所趨,本非學術正途。一番思索之后,決心遵從師命,花苦功夫,全面學習,努力拓寬自己的學術基礎。雖然這樣做,不如專注精神長期研究某一區域或某一問題,能夠更快捷地取得成果,但融會貫通,才能對學術有更大推進,也更有可能解決那些前人不易索解的疑難問題。盡管至今我也沒有做出什么像樣的研究,以實現先師的期望,但多年來一直不斷探索各個方面的問題,并盡量多學習一些自己不懂的知識,尚沒有背離筱蘇師指教的路徑。
從入學后開始寫讀書札記,到后來練習寫正式的論文,直到撰寫學位論文。先師從不為我們設定題目。記得受學未久,筱蘇師便和我們談到在研究中怎樣發現問題以及如何確定題目的問題。先生談到的辦法很簡單,只有四個字,這就是“讀書得間”,也就是在讀書過程中發現問題,再通過進一步讀書解決問題。先生告訴我們說,讓我們每周寫讀書札記,就是鍛煉我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從顧頡剛先生那里傳承下來的治學方法。當年顧頡剛先生就是采用這種方式訓練學生,而且顧先生本人一生堅持這種研究方法,其煌煌巨冊讀書筆記,就是具體的體現。筱蘇師還告訴我們,這種方法,其實是本自清代乾嘉樸學家隨時寫錄讀書心得的“札記冊子”。后來我有機會看到一些這樣的“札記冊子”,才切實體會到這看似簡單的做法,果然淵源有自,在這當中,正蘊涵著某種學術的精髓。
三十年時間,轉瞬即逝。初到先生家中,所聆受的教誨,聲猶在耳。常言說學術需要薪火相傳。先師把這種學術精神傳遞給我輩,陋劣如我雖然未必有能力再將其發揚光大,但無論學術環境如何變幻,我都會一遵師說,篤行其是
辛德勇卷-當代學人精品 相關資料
人們常常感嘆當代缺乏大師,其實今天被稱為大師的前人在當時大多也還沒有被當作大師,真正的大師需要經歷科學、社會和時間的檢驗。我不敢說這些當代學人中誰最終能成為大師,但可以肯定的是,列入本叢書的一些成果完全夠得上大師之作。
——葛劍雄
“寧可勞而不獲,不可不勞而獲”,切忌空談理論、理念、境界、范式、方法之類不著邊際的東西。
——辛德勇
辛德勇卷-當代學人精品 作者簡介
辛德勇,1959年生,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研究(包括目錄學、版本學和碑刻學等方面內容),旁涉地理學史、政治史等許多其他學科領域。在研究中崇尚“讀書得間”的研究方法,注重對傳世基本史料的分析與考辨,同時也積極關注各類新發現的史料,著力研究迭經歷代學者努力而仍然難以妥善解決的重要疑難問題,往往能推陳出新,提出獨到見解。主要著作有:《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建元與改元:西漢新莽年號研究》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