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暗夜無星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在命運的轉折點上, 誰有勇氣面對內心*陌生的自己?
繼《肖申克的救贖》之后,故事大師斯蒂芬·金*新中篇力作
獲得二○一○年布拉姆·斯托克獎和二○一一年英倫奇幻獎
《1922》進入二○一一年英倫奇幻獎 中篇小說的決選名單。《美滿婚姻》于二○一四年被搬上大銀幕。
名人推薦
在斯蒂芬·金之前,的確也有許多優秀的暢銷書作家,但金憑一己之力,讓通俗小說成長了許多。
——(美國小說家)杰弗里·迪弗
媒體推薦
若論這星球上既迷人又可怕的家伙,金要排首位……《暗夜無星》中的書頁仿佛不經人手,會自行翻動。
——《今日美國》
與《肖申克的救贖》一樣,金再次用*寫實的手法表現了*黑暗的主題,將人性中的貪婪、自欺和仇恨推到了頂點。
——《出版人周刊》
又一部經典的誕生……精彩絕倫的心理驚悚。
——《哥倫布快報》
一半是光芒,一半是灰燼
宋薇棠
不知為何,在斯蒂芬·金幾部*重要的作品里,我至今記得的,只剩下《閃靈》中的只言片語:“那天回想起小時候,好像是*痛苦*沒有希望的時代,又好像是所有痛苦都還沒有到來的時代。”就像黎明將至的午夜,又似灰燼中的余煙,一切似乎還有希望,卻又沉在黑暗里,是看不清側臉的陰影。
他的作品,總是在痛苦與希望中徘徊著,一半是光芒,一半是灰燼。如果說《閃靈》和《肖申克的救贖》是一片死灰中彌足珍貴的火種,那么這本《暗夜無星》就是燃燒殆盡的*后一絲微光,希望在指尖寸寸燃盡,絕望的黑暗蒙住雙眼……斯蒂芬·金用他*擅長的心理刻畫,分成四個中篇小說,分別將這些陌生人不堪的故事輾轉紙上:《1922》中與妻子起爭執而將其殺害的丈夫,《大司機》里慘遭強暴卻死里逃生的作家,《萬事皆平衡》中身陷絕癥、痛苦度日的男人,還有《美滿婚姻》里發現丈夫可怕秘密的女人。
斯蒂芬·金曾說過:“這些故事中的人物不是沒有懷揣希望,但他們承認,哪怕是我們*甜美的希望有時候也可能只是枉然,甚至經常如此……而一旦我們沒有去做或者刻意回避困難的時候,地獄就隨之而來。”
在印象*讓人深刻的《1922》里,那個殺妻離子、*終一無所有的詹姆斯先生,*初所希望的不過是“生活在農莊里,做一輩子的農民”這樣一個微小的愿望而已,所以他和兒子殺死了決定賣掉田產的妻子。而當所有的阻礙都已清除,未來一片光明之時,真正的噩夢才剛剛來臨——他質樸的兒子帶著懷孕的小情人遠走他鄉,他的手被老鼠蠶食至殘,失去女兒的鄰居逝世……曾經他以殺妻為代價獲得的田地,*終被他賤賣;曾經一度唾手可得的幸福,*終被他葬送;曾經慘死的妻子,卻給了他人生中*致命的“報復”。可笑的是,他獨一保住的——只有那個已經毫無意義的殺人秘密。
看似握住了光芒的尾巴,張開手掌卻只剩下在風中消散的灰燼。
當活著已同死亡無異,人生如同行走在暗夜里,再無一絲星光引路,就像這本書的書名一樣,它冷峻殘酷,它讓人不忍卒讀。可以說《1922》是整本書*絕望黑暗的一個故事,相比于《大司機》里九死一生但依然活著的女作家,《美滿婚姻》中即將承受未來輿論壓力的妻子而言,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同時也是整本小說集里*貼近斯蒂芬·金想法的故事:恐怖只是理解生活的一種方式,我們要看到的是恐怖背后的悲劇本質。
所以,不要為了希望而希望,因為那樣做只會走向絕望。
那些所謂的光芒與灰燼,正是斯蒂芬·金故事世界中天平的兩端,沒有誰注定要承受苦難,也沒有誰注定要幸福一生。“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千年以前,老子的話就已經表明了一切,如同書中的第三個故事《萬事皆平衡》,它的篇幅*短,也*有總結性,內容就如題目所說,萬事萬物皆有因有果,平衡使然,個人認為適合放到全書的*后。
很喜歡《萬事皆平衡》里的一句話:“生活是公平的。在盒子里面,我們同樣搖搖晃晃了九個月,然后就是骰子滾動。有些人連續得到七。有些人不幸,得到的是蛇眼。世道就是這樣。”
我們的人生,皆是一半光芒,一半灰燼。一半還在燃燒,一半已經涅槃。
暗夜無星 內容簡介
這是斯蒂芬·金繼《肖申克的救贖》之后又一部重量級中篇小說集,同樣也收錄了四個篇目:《1922》《大司機》《萬事皆平衡》和《美滿婚姻》。正如作者本人所言,“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另一個人,一個陌生人”,這幾個故事講述的都是人在命運轉折點上所展現的完全不同于平日的面貌:因妻子執意賣掉祖產而起了殺心的丈夫,發現枕邊人不堪秘密的妻子,身患絕癥、陷入危機的男人,慘遭強暴、命懸一線的女人……面對人生中*黯淡的時刻,他們將如何抉擇?
本書首次出版于二○一○年,獲得當年的布拉姆·斯托克獎和次年的英倫奇幻獎。《1922》進入二○一一年英倫奇幻獎 中篇小說的決選名單。《美滿婚姻》于二○一四年被搬上大銀幕。
暗夜無星 目錄
大司機/129
萬事皆平衡/237
美滿婚姻/271
后記/353
暗夜無星 節選
后記
本書中的故事冷峻殘酷。有些部分你也許會覺得不忍卒讀。倘如此,請你放心,有些部分我同樣覺得不忍下筆。每當人們問及我的創作時,我已經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用笑話以及具有幽默效果的個人軼事(這些軼事你不能完全相信;千萬別相信小說家關于自己所說的任何話)繞開話題。這是一種打岔方式,美國佬的祖上也許是這樣來回答此類問題的:這與你無關,伙計;與這樣的方式相比,我的回答稍微婉轉些。不過,在玩笑的背后,我倒是非常嚴肅地對待我的作品的,而且,自從我十八歲那年寫下**部作品《長路漫漫》始,我就一直如此。
對于那些不嚴肅對待創作的作家,我少有耐心;而對于那些把故事—虛構藝術當成本質上陳舊過時的作家,我壓根兒就沒有耐心。故事—虛構沒有過時陳舊,但它也不是文學游戲。它是我們試圖理解生活和我們見到的周圍的恐怖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它是我們回答“怎么 會是這樣的情形呢?”的方式。故事有時候表明——并不總是,但有時候——存在某種原因。
從一開始——甚至在那個我現在幾乎無法理解的年輕人在他的學生宿舍里開始寫作《長路漫漫》之前——我就感到,*好的虛構既是推進式的,也是狂暴式的。它直擊你的面部。有時候,它對著你的面部吼叫。我從不抱怨文學虛構,通常,文學虛構關注的是平常情境下的非常人物,但是,既作為讀者又作為作者,我倒是更多地被非常情境下的平常人物所吸引。我想要在我的讀者身上激發出情感的、甚至是撕心裂肺的反應。使他們在讀書的時候思考不是我的做法。我強調這個意思,是因為如果故事足夠迷人、人物足夠逼真的話,一旦故事講完,書被擱置一邊(有時候如釋重負地),思考自會取代情感。我還能記得十三歲左右閱讀喬治·奧威爾的《1984》的情景。我帶著愈來愈深刻感受到的沮喪、憤怒和侮辱,拼命向前翻頁,盡可能迅速讀完那個故事,可這有什么過錯嗎?尤其是自從我思考這個問題以來,一直到今天,每當某些政客(我正想到莎拉·帕琳和她那番自高自大的“死亡專家團”的言論)說服民眾去相信白的就是黑的或者黑的就是白的,而且有所成功的時候。
以下是我所相信的別的一些東西:如果你正走進一處非常黑暗的地方——比如《1922》里威爾弗·詹姆斯位于內布拉斯加的農舍——你就應該帶上一盞明燈,用它去照亮一切。如果你不想看,看在上帝分上,你又為什么冒險闖進黑暗呢?偉大的自然主義作家弗蘭克·諾里斯一直是我的文學偶像之一,四十多年來,我腦子里一直記得他就這個議題說過的話:“我從不諂媚,我從不脫帽向時尚致敬,從不伸出帽子為著討些銀子。以上帝的名義發誓,我把真相告訴了他們。”
可是,斯蒂芬啊,你說,你已經賺了不少銀子,至于說到真相……那是個變量,不是嗎?不錯,我寫故事是賺到了一大筆錢,但是錢是個副作用,從來就不是目的。為了金錢而寫虛構作品乃是勞而無益的蠢事。當然,讀者眼里出真相。然而,談到虛構,作家唯一的責任就是在自己的內心尋求真相。這個真相不必總是讀者的真相,或者批評者的真相,但是,只要它是作家的真相——只要他或者她不屈從,或者不向時尚伸出自己的帽子——一切都好。對于刻意撒謊的作家,對于那些用無法令人信服的人的行為來取代人們真實行為的作家,我唯有蔑視。糟糕的寫作不僅僅是句法和觀察的問題;糟糕的寫作常常源自固執地拒絕講述人們的真實行為——面對事實吧,比如說,謀殺者有時會幫助老太太過橋。
在《暗夜無星》這部作品中,我已經竭盡全力,記錄人們在極端環境下可能做出什么事,以及他們可能如何行事。這些故事中的人物不是沒有懷揣希望,但他們承認,哪怕是我們*甜美的希望(還有我們對同胞和我們生活的社會懷有的*甜美的期望)有時候也可能只是枉然,甚至經常如此。然而,我認為,他們還說,高尚并非*常見于成功,而是在于努力去做正當之事……而一旦我們沒有去做或者刻意回避困難的時候,地獄就隨之而來。
《1922》受到題目叫做《威斯康辛死亡之旅》的一本非虛構書的啟發,此書是邁克·萊斯創作的,以拍攝到的威斯康辛州黑河瀑布小城的照片為主。這些照片傳遞出來的農村遠離塵囂、許多人物臉上流露的冷峻和貧困給我留下了印象。我要在我的故事中獲得那種感覺。
二〇〇七年,我行駛在84號州際公路,前往麻省西部地區的一次簽書活動的時候,曾在一個休息區停下,準備吃頓典型的斯蒂芬·金風格的健康飯食:蘇打和糖果棒。我從點心棚里出來的時候,見到一位輪胎出了故障的婦女,正在急切地跟一名把車泊在旁邊車位的加長拖卡司機談話。他沖她笑笑,然后從卡車上下來。
“需要幫忙嗎?”我問道。
“不,不,我來吧。”卡車司機說道。
我確信,那位女士*終把輪胎給換了。我買了根“三個火槍手”巧克力棒,而這個故事的構思*終變成了《大司機》。
在我居住的班戈城,有條叫做漢蒙德街支路的通衢大道,環繞機場。每天我走上三四英里的路,要是我人在城里,我就經常從那條路出去。沿著支路大約走上一半,在機場柵欄旁邊,有塊沙礫鋪成的空地,這些年來,許多路邊小販在那里搭起了小店鋪。我*愛的小販在當地叫做“高爾夫球家伙”,他總是在春天露面。天氣轉暖的時候,“高爾夫球家伙”就到班戈市高爾夫球場去撿那些被丟棄在雪地里的成百上千的高爾夫球。他把確實糟糕的球扔掉,余下的就在支路的那一小塊空地上出售(他車子的擋風玻璃上畫滿了高爾夫球——而且畫得不錯)。有一天,我見到他的時候,腦子里突然冒出《萬事皆平衡》的構思。當然,我把故事背景放在德里,那是已故的、無人吊唁的小丑賓尼維斯的故鄉,因為德里就是班戈,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本書的*后一個故事是在讀完一篇關于丹尼斯·萊德爾,一個臭名昭著的BTK(捆綁、折磨、謀殺)殺人犯的文章之后醞釀的。在大約十六年的時間內,他奪去了十條人命——受害者大多是婦女,但其中有兩個是兒童。許多情況下,他把受害人的身份證件郵寄給警察。帕拉·萊德爾嫁給這個殺人狂魔三十四年,萊德爾是在威切塔地區犯案,住在該地區的許多人都不肯相信她竟然能和他住在一起卻還不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可我相信——確實相信——因此寫下了這個故事,來探索妻子突然間發現丈夫驚天駭人的嗜好究竟會出什么事。我寫下這個故事,也是為了探索要完全了解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哪怕是那些我們**摯愛的人這一想法。
打住吧,我想我們已經在黑暗中待得夠久的了。樓上倒有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只要你抓住我的手,忠實的讀者,我會高興地把你帶回到陽光里去。我高興走到陽光里,因為我相信大多數人本質上是善良的。我清楚我自己就是這樣的。
我不能完全相信的反而是你。
緬因州班戈市,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暗夜無星 相關資料
若論這星球上既迷人又可怕的家伙,金要排第一位……《暗夜無星》中的書頁仿佛不經人手,會自行翻動。
——《今日美國》
與《肖申克的救贖》一樣,金再次用最寫實的手法表現了最黑暗的主題,將人性中的貪婪、自欺和仇恨推到了極致。
——《出版人周刊》
又一部經典的誕生……精彩絕倫的心理驚悚。
——《哥倫布快報》
一半是光芒,一半是灰燼
宋薇棠
不知為何,在斯蒂芬·金幾部最重要的作品里,我至今記得的,只剩下《閃靈》中的只言片語:“那天回想起小時候,好像是最痛苦最沒有希望的時代,又好像是所有痛苦都還沒有到來的時代。”就像黎明將至的午夜,又似灰燼中的余煙,一切似乎還有希望,卻又沉在黑暗里,是看不清側臉的陰影。
他的作品,總是在痛苦與希望中徘徊著,一半是光芒,一半是灰燼。如果說《閃靈》和《肖申克的救贖》是一片死灰中彌足珍貴的火種,那么這本《暗夜無星》就是燃燒殆盡的最后一絲微光,希望在指尖寸寸燃盡,絕望的黑暗蒙住雙眼……斯蒂芬·金用他最擅長的心理刻畫,分成四個中篇小說,分別將這些陌生人不堪的故事輾轉紙上:《1922》中與妻子起爭執而將其殺害的丈夫,《大司機》里慘遭強暴卻死里逃生的作家,《萬事皆平衡》中身陷絕癥、痛苦度日的男人,還有《美滿婚姻》里發現丈夫可怕秘密的女人。
斯蒂芬·金曾說過:“這些故事中的人物不是沒有懷揣希望,但他們承認,哪怕是我們最甜美的希望有時候也可能只是枉然,甚至經常如此……而一旦我們沒有去做或者刻意回避困難的時候,地獄就隨之而來。”
在印象最讓人深刻的《1922》里,那個殺妻離子、最終一無所有的詹姆斯先生,最初所希望的不過是“生活在農莊里,做一輩子的農民”這樣一個微小的愿望而已,所以他和兒子殺死了決定賣掉田產的妻子。而當所有的阻礙都已清除,未來一片光明之時,真正的噩夢才剛剛來臨——他質樸的兒子帶著懷孕的小情人遠走他鄉,他的手被老鼠蠶食至殘,失去女兒的鄰居逝世……曾經他以殺妻為代價獲得的田地,最終被他賤賣;曾經一度唾手可得的幸福,最終被他葬送;曾經慘死的妻子,卻給了他人生中最致命的“報復”。可笑的是,他唯一保住的——只有那個已經毫無意義的殺人秘密。
看似握住了光芒的尾巴,張開手掌卻只剩下在風中消散的灰燼。
當活著已同死亡無異,人生如同行走在暗夜里,再無一絲星光引路,就像這本書的書名一樣,它冷峻殘酷,它讓人不忍卒讀。可以說《1922》是整本書最絕望黑暗的一個故事,相比于《大司機》里九死一生但依然活著的女作家,《美滿婚姻》中即將承受未來輿論壓力的妻子而言,它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同時也是整本小說集里最貼近斯蒂芬·金想法的故事:恐怖只是理解生活的一種方式,我們要看到的是恐怖背后的悲劇本質。
所以,不要為了希望而希望,因為那樣做只會走向絕望。
那些所謂的光芒與灰燼,正是斯蒂芬·金故事世界中天平的兩端,沒有誰注定要承受苦難,也沒有誰注定要幸福一生。“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所伏。”千年以前,老子的話就已經表明了一切,如同書中的第三個故事《萬事皆平衡》,它的篇幅最短,也最有總結性,內容就如題目所說,萬事萬物皆有因有果,平衡使然,個人認為適合放到全書的最后。
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
暗夜無星 作者簡介
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國緬因州波特蘭市,后在緬因州州立大學學習英語文學,畢業后走上寫作之路。自一九七三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魔女嘉莉》后,迄今已著有四十多部長篇小說和兩百多部短篇小說。其所有作品均為全球暢銷書,有超過百部影視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說,因此被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
一九九九年,斯蒂芬‧金遭遇嚴重車禍,康復后立刻投入寫作。二○○三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頒發的“杰出貢獻獎”,其后又獲得世界奇幻文學獎“終身成就獎”和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的“大師獎”。
在斯蒂芬‧金的眾多作品中,以歷時三十余年才完成的奇幻巨著“黑暗塔”系列(共七卷)最為壯觀,也最受金迷推崇,書里的人物與情節,散見于斯蒂芬‧金的其他小說。他的最新作品包括《11/22/63》《暗夜無星》和《穹頂之下》等。
目前斯蒂芬‧金與妻子居住在美國緬因州班戈市。他的妻子塔比莎·金也是位小說家。
- 主題:
到處找不到電子書,好不容易找到缺半截,好吧,一怒之下激情下單。但很值得。 首先包裝很好,非常新。沒有任何破損。 斯蒂芬金還要多說嗎妥妥的恐怖大王。 先看的電影1922,改編里面的第一篇,很棒。
- 主題:
書是全新的,活動期間價格是真的很優惠了!因為這本書徹底進了斯蒂芬金的坑。里面每個故事都很耐人尋味,引人深思。雖然平時不喜歡看這類型的書,但斯蒂芬金就是有辦法用他的文字吸引你一直看下去。希望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書(特指斯蒂芬金系列)可以多做活動。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