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 中國古代舞蹈
舞蹈藝術愛好者必讀,詳細介紹了古代舞蹈的發展歷程,包括歷史上與舞蹈有關的人物和事件,內容活潑,可讀性強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古代舞蹈 本書特色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文化,可以說人創造了文化,文化創造了人,這些經過錘煉和沉淀的古代傳統文化,凝聚著華夏各族人民的性格、精神、智慧,是中華民族相互認同的標志和紐帶……韓霞、傅璇琮編寫的《中國古代舞蹈》詳細介紹了古代舞蹈的發展歷程,其間還講述了歷史上一些與舞蹈有關的人物、事件,內容活潑,可讀性強。
中國古代舞蹈 目錄
**節原始舞蹈尋蹤
人類生存與舞蹈雛形
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
生殖崇拜與“求偶舞”
較早的圖騰樂舞與崖畫舞蹈
第二節夏商周舞蹈的發展
舞蹈步入表演藝術領域
商湯的樂舞
西周的禮樂互補
“禮崩樂壞”與民間舞的興盛
第二章秦漢和魏晉時期的舞蹈
**節秦漢時期的舞蹈
先秦的夷舞
漢舞在開放中發展
漢舞的藝術特征
漢舞的神秘感
漢代的《百戲》和舞蹈
第二節魏晉時期的舞蹈變革
《清商樂》的發展與演變
舞蹈的技藝水平與審美特征
社會變革與主情傾向
門閥士族的及時行樂
第三章唐代的舞蹈
**節唐代舞蹈概覽
舞蹈藝術的高度發展
唐代舞蹈的藝術水平
隋唐時期的民間舞俗
自舞成風的大唐人
第二節唐代社會生活中的舞蹈
唐代宮廷舞蹈
崇道尚仙之舞
“百戲盡前來”
第四章宋元時期的舞蹈
**節宋代舞蹈的規范
宋舞的綜合化
宋代民間舞隊及其發展
宋代“隊舞”的特征
宋代大曲隊舞
宋代的柘枝舞
第二節元代舞蹈的傳承
元代的宮廷宴樂
元代“樂隊”之制
元代名舞名伎
第五章明清時期的舞蹈
**節民間舞蹈
明清時代的漢族民間舞
民間舞蹈的風格式樣
明清節俗舞蹈
第二節戲曲舞蹈
明、清的舞蹈和戲曲
舞蹈在戲曲中被吸收
傳統舞蹈的繼承與發展
第六章我國古代著名的舞蹈和舞蹈家
**節中國古代繁花似錦的舞蹈
古代的馴獸舞
霓裳羽衣舞
蘭陵王舞
潑寒胡舞
第二節中國古代著名舞蹈家
絕世美人西施
多才多藝的戚夫人
菩舞《明君》的綠珠
唐代舞蹈家楊玉環
宮廷舞蹈家江采蘋
第七章中國古代樂舞管理與各族舞蹈
**節歷代宮廷樂舞機構
周王朝及周以前的樂舞機構
漢魏時期的樂舞機構
隋唐時代的樂舞機構
宋以后的樂舞機構
第二節我國少數民族的舞蹈
新疆舞
傣族舞
壯族舞
苗族舞
彝族舞
瑤族舞
土家族舞
藏族舞
滿族舞
參考書目
中國古代舞蹈 節選
《中國古代舞蹈》:
人類的生產活動,應該包含兩個內容:一是生產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二是生殖后代,繁衍種族。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的生活環境極其艱苦、惡劣。人類要維持生命,延續后代,就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
因此,人類渴求人丁興旺,種族繁盛。人類從生活中明白了一個自然規律:男女交配可生殖后代,但他們對人的生理現象并不了解,于是,產生了對性和生殖器官的崇拜。20世紀50年代以前,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還有供奉男性生殖器作為崇拜對象的遺風。土家族古老的《毛谷斯舞》有男舞者在腰問掛生殖器狀飾物起舞的習俗。后世所謂“社日”,既是民族的節日、祭日,又是男女求偶交配的日子。據《周禮·地官·媒氏》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今者,罰之。”至今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類似的風俗。原始舞蹈中有生殖崇拜及求偶的內容,就是來源于上述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民間歌舞中,有許多是以表現愛情、求偶為內容的,它與需要繁殖后代,的人類的本能這一極其重要而嚴肅的使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傳說,正是因為殷人的祖先簡狄吞了玄鳥卵才生下殷契的。而周人的祖先姜螈是因為踩了巨人的足跡而生棄(即后稷)的。當然,這些傳說反映了在母系氏族公社時代,原始人亂婚野合生子生活。如今,遺留下來的很多原始巖畫都是對原始社會中人類求偶、交配活動和性崇拜意識的反映。當然這種活動和意識在舞蹈中得到表現。例如,在內蒙古烏蘭察布草原德里哈達小山頂上,山上有不少巖畫都是表現了這種意識。巖畫中男女對舞,兩人手臂相互搭肩,女性胸部畫兩個圓點,代表乳房,臀有尾飾,兩腿叉開,尾下有一圓點,似滴液。男性尾飾更長,尾梢折卷,雙腿劈開。
在1988年,考古學家王炳華發現的新疆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生殖崇拜巖畫,則是到目前為止發現的一處大型舞蹈巖畫,通過研究可以斷定,*初鑿刻的巖畫約在原始社會后期父系氏族社會階段。其規模非常大,但主體是一列巨大的裸體女性舞蹈像和一個斜臥的男性形象。而男性人像刻畫了勃起的生殖器,指向女性方向。
在此組畫像左下方,又有一個比真人更高大的雙頭、雙頸、身體部分合而為一的雙頭同體人像。如果是參照聞一多先生《伏羲考》一文對于《山海經》等書中大量提到的左右有首、前后有首或一身二首的生物時所作的推測:“實有雌雄交配狀態之誤解或曲解。(正看為前后有首,側看為左右有首,混言之則一身二首)。”這是對男女交合造型的體現。
位于雙頭同體人像的右下方,則是兩個舞蹈人像,其性別特征非常明顯,男性人像手持勃起的生殖器直指對面站立的女性人像。在這圖像的下方是上下兩排整齊歌舞的小人群像,這是對原始人類祈求氏族繁衍和生殖崇拜觀念的體現。
關于這幅巨作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王炳華先生在《新疆呼圖壁生殖崇拜巖畫》一文中作了如下生動而準確的描述:“康家石門子巖畫所在山體,山勢雄偉,層層疊疊的紅色崗巒,如疊如砌……這樣一處聳立的峰巒,卻又為終年流水的兩道溪谷所環繞……一巖畫所在峭壁的西端……一條長三四十米的裂隙,斜貫于洞頂外側。裂隙中,不斷滲透漏出滴滴清泉,一年四季不斷。附近哈薩克牧民,至今仍視為‘神水’……由于所在地區空氣濕潤、雨量豐沛,故草木繁茂。高聳的崗巒,冬日擋住了西北方向的寒冷氣流,使山前陽坡,溝谷兩岸的植被,在嚴寒的冬日也不會完全被雪覆蓋……是畜群理想的棲息之處……陽光、茂草、清泉,所在環境中的這些具體因素,都使人與新生命的孕育產生聯想”。這正是遠古居民進行繁衍和生殖崇拜的絕佳地方。見王炳華先生在《呼圖壁康家石門子生殖崇拜巖雕刻畫》一文中寫道:“在這幅巖刻中,原始舞蹈的靈魂、動力,就在于對異性的追求,在于對麗性生活的描述和歌頌。”青海出土的古文物中,也有夸大人類生殖器官的形象。這些遺存的古代崖畫、文物及現存的民間風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類對生殖器的崇拜,也是對于原始舞蹈發展的另一種動力——“人類自身的生產”的有力而形象的佐證。
當原始社會發展到母系氏族社會時,就產生了一種原始宗教形式,即圖騰崇拜。原始社會的人,由于受文化和科學的局限,對于人自身的來龍去脈,以及自然界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產生了一種神秘朦朧的意識,便把許多動物或自然物當作自己的祖先、保護神或自己氏族的徽號,對它表示崇拜。這種被崇拜的動物或自然物,就叫做“圖騰”。直到進入階級社會還有圖騰崇拜的殘余存在。圖騰是印第安語的音譯,具有“血緣”的含義。所以,以相同的動物或自然物作為圖騰崇拜的不同部落,大都有比較密切的族屬關系。例如,東夷系統各部落是以鳥類作為圖騰的。商族稱自己的祖先是“玄鳥”。傳說中他們的祖先是一個女子,名日有賊氏。這個女子沒有結婚,一次在洗浴時吞了一個玄鳥蛋,后來就懷孕生了孩子,繁衍下來,就形成了商族的種族。這種傳說在東夷系統的各部族里十分普遍。
圖騰崇拜作為原始社會中氏族的祭祀儀式,是很莊嚴和繁雜的。樂舞也是圖騰祭祀儀式中一項重要的內容,而且在以后樂舞形式發展中,也都深受圖騰崇拜的影響。
孫景琛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國舞蹈史》中有這樣的記載:長期以來就游獵于大興安嶺崇山密林中的鄂溫克人把“熊”視作氏族的圖騰,認為熊能保護氏族和馴鹿的安全及繁殖。他們把公熊叫做“合克”(對父系*高輩的稱呼),稱母熊為“惡我”(對母系*高輩的稱呼)。從這種稱謂中可以看出鄂溫克人曾把熊當作他們的祖先,而他們自己則是熊的“后裔”。
……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中國的音樂舞蹈豐富多彩,歷史悠久,形式多樣,本書詳細介紹了古代舞蹈的發展歷程,其間還講述了歷目前一些與舞蹈有關的人物、事件,內容活潑,可讀性強。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