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風雨-一本書讀懂近代文明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568358
- 條形碼:9787802568358 ; 978-7-80256-835-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風雨-一本書讀懂近代文明 本書特色
姜越編*的《近代風雨(一本書讀懂近代文明)/ 全民閱讀中華文明史系列》以1840年**次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時期為近代史的起止上下限,從思想、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藝術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對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的文明印痕進行梳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一直是近代歷史的主線,影響著近代文明的方方面面。
近代風雨-一本書讀懂近代文明 內容簡介
隨著中國對西方文化的逐漸了解,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國的不斷滲入,在近代的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新舊文化的沖突、交融、革新。近代中國門戶大開,外洋風雨,如潮來襲。交通、科技、金融等,成為中國文明發展的輝煌見證。本書以1840年**次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時期為近代史的起止上下限,從思想、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藝術以及社會生活等方面,對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的文明印痕進行梳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一直是近代歷史的主線,影響著近代文明的方方面面。
近代風雨-一本書讀懂近代文明 目錄
**章 實業商途——“求富自強”的工商業文明 中國近代工商業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在逆境下求發展,在此過程中受到了來自清政府、帝國主義、封建買辦地主階級的三重壓迫。一些朝廷大臣開始認識到興業救國的重要性。希望通過實業商途富國強兵,達到救國的目的。因此,在“經世致用”的思想下,出現了一大批的著名商人,通過官商合辦的途徑,形成近代社會的新型工商業文明。 近代資本工業的誕生 官辦民用工業文明 近代造船與船政工業的發展 近代商會組織出現 “實業之父”:盛宣懷 “紅頂商人”:胡雪巖 “狀元實業家”:張謇 擴展閱讀 “一代船王”包玉剛第二章 中體西用——外弩內強的金融新體系 明朝中后期,中國就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有些行業在鴉片戰爭前已有資本主義萌芽,以后在此基礎上生長出資本主義工業,如絲織業、煤炭業、陶瓷業等。如果沒有外國勢力的侵入,中國也將緩慢地走向資本主義社會。19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列強加緊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加速,這就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 新興民族資本 多幣并用的貨幣流通 新式銀行:通商銀行 “南三”“北四”財團 “四行兩局”金融體系 “廢兩改元”的貨幣制度 證券交易市場的出現 擴展閱讀:農村信用社第三章 民主科學——革故鼎新的思想文化文明 清代中葉以后,清代文學急劇滑坡,直到鴉片戰爭爆發,文學才發生新的變化。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約七十年間,中國社會處于激烈的動蕩之中。這一歷史階段,是封閉的中國社會被迫向世界開放、正面接觸以西方為代表的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時期。對中國的知識界來說,這種文明既是新鮮的和先進的,又是同殖民主義侵略及民族恥辱感相伴隨的。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學在黑暗中呼喚光明,呈現出革故鼎新的新局面。 “中體西用”思想文明 中國自由主義之父:嚴復 新文化運動與“毛澤東思想”的誕生 反舊倡新“新文化” 學貫中西:胡適 文學巨人:魯迅 文化旗手:李大釗 曾樸與《孽海花》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擴展閱讀 劉鶚與甲骨文第四章 兼容并包——建立教育文明新秩序 隨著清朝統治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滲透,舊的教育體制已經不能滿足近代社會的歷史要求,這一背景下,新的教育體制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新型學校拔地而起,成為培養新時代人才的搖籃。與此同時,一大批新思想的教育家也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劃時代的杰出貢獻。 近代教育學的誕生 廢除科舉制度 “六三三”學制 教會學校:英華書院 外語學校:京師同文館 航海學校:南洋公學 海軍學校:水師學堂 制造學校:船政學堂 青年導師:楊賢江 提倡“活教育”:陳鶴琴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擴展閱讀 馬禮遜學校第五章 機械動力——近代交通文明大發展 近代中國門戶大開,外洋風雨,如潮來襲。輪船、飛機、火車等新式交通工具不斷涌入,促使中國交通工具走上了科學化的道路。在這一時期鐵路運輸的大發展,成為近代中國交通業發展的輝煌見證。 交通規則的革新 人力交通:黃包車 水上交通:輪船 航行之始:寶順號 陸地交通:火車、汽車 航空交通:飛機 鐵路建設大高潮 建立中國“鐵道部” 鐵路先驅:詹天佑 擴展閱讀:錢塘江大橋第六章 巧借西風——近代科技與通訊文明的崛起 近代科學技術自19世紀傳入中國以來,經歷了一段非同尋常的曲折過程。近代中國科技剛剛崛起,天文、地理、出版、印刷、郵電、電信等不同領域便在西風的吹拂下形成了嶄新的氣象。 近代報刊業崛起 民營出版業出現 引進凸版印刷術 引進平版印刷術 創建近代郵政業 翻譯家:李善蘭 地質學家:李四光 氣象學家:竺可楨 清代科學家:徐壽 擴展閱讀:馮如與他的飛機第七章 融匯中西——欣欣向榮的書畫藝術文明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古老的中國進入了近現代。在這一歷史時期內,中國的繪畫藝術經過匠師們長期的實踐,使一度沉寂的清末畫壇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近現代時期的中國畫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輸入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成了時代的主旋律。此時流派眾多、名家輩出,大量優秀作品涌現。經過他們的艱苦努力,中國繪畫藝術實現了由古典到近代、繼而向當代的轉變,并由此進入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更高境界。 推陳出新的畫報文化 “前海派”繪畫文明 “三熊二任”繪畫文明 “海派”高峰:虛谷 “后海派”繪畫文明 嶺南畫派繪畫文明 “西泠后四家”的名手格調 畫壇巨匠:徐悲鴻 藝術大師:齊白石 擴展閱讀:國立藝術院第八章 除舊迎新——東西交融的社會文明新氣象 隨著中國對西方文化的逐漸了解,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國的不斷滲入,在近代的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新舊文化的沖突、交融和革新。其中*為明顯的就是新舊禮儀的沖突和更新。從稱謂到服飾再到娛樂活動,無不呈現出一幅除舊迎新、東西交融的景象。 近代稱謂的革新 握手禮儀的興起 “土布”“洋布”之爭 近代服飾千般秀 獨特的旗袍文化 水鄉服飾的萬千風情 近代學堂樂歌文明 中國的“舞龍” 民間游戲“嘎拉哈” 近代茶館文化 擴展閱讀 民間的廟會活動
展開全部
近代風雨-一本書讀懂近代文明 作者簡介
姜越,江蘇人,大學文化,長期從事文化事業工作。曾成功策劃出版了“青春有約”系列、“青少年心靈綠茶”系列、“青春少年樣樣紅”系列、“青少年讀史嘗鮮”系列,著有《找對婆家嫁對郎》、《正兒八經地生活》、《順勢者昌》等。現供職于北京圖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