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花雨滿天-季羨林談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41959
- 條形碼:9787514341959 ; 978-7-5143-4195-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花雨滿天-季羨林談佛 本書特色
季羨林先生一生對佛教研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過程中參悟到許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種追求是“可憐無補費工夫”。在億萬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間,一個人只能有一次生命。這一次生命是萬分難得的。
本書主要收錄季羨林先生關于佛教研究的經典文章,共分三輯:**輯,佛教研究;第二輯,佛教與文學;第三輯,佛教人物。
花雨滿天-季羨林談佛 內容簡介
★ 一代學宗季羨林的傳世經典力作
★ 寧靜淡泊,樸素優雅,珍藏典范
★ 圖文并茂,做工精良,部分照片初次面世
花雨滿天-季羨林談佛 目錄
我和佛教研究 002
研究佛教史的意義和方法 008
原始佛教的歷史起源問題 010
一、佛教興起時印度社會經濟和政治情況 010
二、當時思想界的情況 013
三、佛教的起源 016
佛教的倒流 022
佛典中的“黑”與“白” 063
佛教的傳入中國
——兩種文化的撞擊和吸收階段 067
佛教對于宋代理學影響之一例 079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祖壇經》 082
第二輯 佛教與文學
作詩與參禪 090
一、中國古籍中對詩禪關系的看法 091
二、詩與禪的不同之處 093
三、詩與禪的共同之處 094
四、禪與中國山水詩 100
五、言意之辨 107
《佛經故事選》序 118
《佛本生故事》選譯 120
跳舞本生 120
蒼鷺本生 121
吠陀婆本生 123
猴王本生 126
鹿本生 128
獸皮苦行者本生 130
波毗嚕本生 131
關于巴利文《佛本生故事》 132
《羅摩衍那》留在古代漢譯佛經中的痕跡 137
第三輯 佛教人物
論釋迦牟尼 150
釋迦牟尼的名字 151
釋迦牟尼的家族 151
釋迦牟尼出生的時間 152
釋迦牟尼的生平 153
釋迦牟尼的少年時代 154
出家的經過 154
苦行 155
成佛 155
說法 157
招收弟子 157
釋迦牟尼與國王結交 158
聯絡商人 159
涅槃 159
教義 160
說法方式 162
對社會改革的看法 163.
法 顯 165
一、晉宋時期佛教發展情況 165
二、法顯的生平和活動 167
三、結語 182
關于玄奘 190
(一)玄奘的家世 191
(二)西行求法前在國內的學習準備階段 192
(三)西行求法的動機 193
(四)在印度的活動 196
(五)回國后的情況 200
(六)在佛教哲學方面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203
(七)翻譯印度因明可能產生的影響 205
義 凈 210
花雨滿天-季羨林談佛 節選
《關于玄奘》我們在上面簡略地論述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歷史背景,其中包括中國情況、印度情況和中印交通的情況。玄奘離開中國到印度求法的時候,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至少有了六七百年的歷史,很多重要的佛典已經譯成漢文,有的甚至有不止一個譯本。翻譯組織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固定的體系。佛教教義也已有了很大的發展,中國僧侶已經能夠自己創造新的宗派,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禪宗甚至可以說幾乎完全是中國的創造,它實際上已經走向佛教的反面。佛教寺院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經濟。大和尚成了僧侶地主,同世俗地主有矛盾,同時又剝削壓迫僧伽中的勞動者。統治者對宗教的態度是崇尚道教,有時三教并用,佛教并不特別受到重視。在印度方面,封建社會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佛教已經分解成為小乘和大乘,小乘的許多宗派漸趨合并,大乘空、有兩宗都已出現。外道勢力非常強大,佛教已呈現出由盛至衰的情況。中印兩國的交通空前頻繁,文化交流達到空前的高潮。在玄奘活動的時期,中印兩國的情況大體上就是這樣。綜觀玄奘的一生,無論是在佛經翻譯方面,還是在佛教教義的發展方面,他都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在這兩方面都成了一個轉折點。這一點我們在上面已經有所論述。現在我們再談一談玄奘個人的一些情況,其中包括:(1)玄奘的家世;(2)西行求法前在國內的學習準備階段;(3)西行求法的動機;(4)在印度的活動;(5)回國后的情況;(6)在佛教哲學方面理論與實踐的矛盾;(7)翻譯印度因明可能產生的影響。
花雨滿天-季羨林談佛 相關資料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挠辛贾庇瘢P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
——節選自央視2006年感動中國季羨林的頒獎詞
花雨滿天-季羨林談佛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2009.7.11)
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中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翻譯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唯一終身教授。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精于吐火羅文的學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享年98歲。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