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用課程改變教育-濰坊新課程改革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198556
- 條形碼:9787504198556 ; 978-7-5041-985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用課程改變教育-濰坊新課程改革解讀 本書特色
本書是“濰坊教育解密叢書”中的一本。山東濰坊區域層面的各項教育教學改革雖針對不同的問題,以求破解不同的難題,但改革的核心始終是“人”,是為了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書分為六章:教學范式的重建、課程范式的創新、教師發展范式的提升、制度范式的建設、人本范式的踐行、超越范式的努力,有別于其他分冊的宏觀與中觀視角,本書更多的是“眼光向下”,聚焦課程、教學及教師、學生具體生命狀態的改變,以鮮活的案例展現濰坊多方面教育改革開出的鮮艷花朵。可以說,本書為所有教師、學生及關注教育的人展現了一幅百花爭艷、欣欣向榮的教育百花園的美景。 本書值得教師、校長、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員及關心教育的社會各界人士一讀。
用課程改變教育-濰坊新課程改革解讀 內容簡介
一本深度解讀山東濰坊教育改革的好書 李希貴、張國華等教育名家從這里走來
用課程改變教育-濰坊新課程改革解讀 目錄
用課程改變教育-濰坊新課程改革解讀 相關資料
在考試制度改革方面,山東濰坊走在了前面。濰坊的新中考給我們哪些啟示?第一點,要有勇于擔當的精神。第二點,要采取創造性舉措,綜合突破。第三點,要全局推動。 考試是一個系統工程,零打碎敲、修修補補,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必須突破常規,用創新的思維和策略,通盤謀劃,“綜合治理”。濰坊市教育局的同志在這方面動足了腦子,他們通過等級制來淡化分分必爭,通過多次考試來破除“一考定終身”,通過綜合素質評價來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通過“綠色通道”給學生的個性以充分發展的機會…… 這些方法,閃爍著創意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值得總結和推廣。 ——原國家教育委副主任、國家總督學 柳 斌 濰坊的校長去行政化,是一項了不起的改革,它沖破了傳統的利益格局,構建了新型政校關系,恢復了校長本來的“職業面目”,賦予了校長充分的辦學自主權,為校長成長為教育家搭建了平臺,為教育家辦學提供了制度保障。 這項改革的意義,還不僅僅在于為全國推進校長專業化、實行校長職級制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路徑,它同時讓我們思考,教育領域一些長期存在但又解決不了的難題,看似是學校、教師的問題,實際上,很可能是制度的問題。只要下定決心,上下同心,在制度創新方面勇于突破,敢于嘗試,最困難的問題也是有可能解決的。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張民生 構建了一個立化督導體系,這是濰坊督導經驗中最值得借鑒之處。這個體系既有由市長親自擔綱的教育督導委員會,又有教育干部、教研員參加的督學責任區,還有獨立的社會督導機構介入,更有全體家長的監督和評價。 正是這樣一個完善周全的體系,確保了濰坊教育科學發展。 很多同志常常慨嘆我國當前的教育督導流于形式,作用甚微。濰坊的探索證明,只要在督導制度設計上大膽創新,突破常規,督導在推進素質教育、保障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進程中,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 王 湛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濰坊的課堂教學改革拒絕走模式化之路。 無論是誰、無論他或她創造出了多么有名的教學模式,倘若教育行政人員將之簡單推廣、使之成為廣大教師的效仿對象,必然成為束縛教學創造性的新的力量。濰坊的做法是“打碎模式”,支持每一個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創造自己的教學方法。這種做法的深遠意義在于恢復了教師的知識分子本色:教師是擁有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人。唯有教師意識到自身教學風格的可貴并使之健康發展,他或她才有可能保護并培養學生的自由個性。 ——國際課程研究促進協會主席、杭州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 華 正是在這個大環境中,濰坊市教育局的改革別具價值,十分難能可貴。 它們沖破傳統體制的束縛,大膽引進民間力量,讓教育行政部門脫離市場利益的“興奮點”,政府的職能從“運動員”轉變為“裁判員”,從“劃槳手”轉為“舵手”,這就是人們向往的“小政府、大社會”的雛形。對這樣的典型,我們需要小心呵護,精心扶植,假以時日,它一定會發育成為一種由政府、市場、教育實施者和參與者共同治理的新模式,形成新型的公共教育管理體制,通過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參與而舉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東平 教育部曾經十分鮮明地提出,要“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濰坊市教育局教育惠民服務中心的改革實踐,巧妙地呼應著時代節拍,是前沿,是萌芽,隱藏著未來事物發展的種子。我相信,有一天,它一定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很多人認為管理就是管理,服務就是服務,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管理本身也可以去服務的,比如交警管理交通,沒人會認為這不是服務。什么時候的管理不是服務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 田慧生 改革其實就是利益的調整。教育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革教育行政部門自己的命,限自己的權。濰坊的經驗并不難學,難的是對利益的放棄! 當然,這樣的改革不僅僅需要放棄,還需要系統設計,需要綜合規劃,需要配套改革。這一點,濰坊市做得很好:從教師培訓外包、購買督導服務,到建立全國唯一的教育惠民服務中心,這一系列舉措,為管辦評分離實驗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撐,讓管辦評分離有了良好的生存土壤。 ——民進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朱永新 改到深處是制度,這是不錯的。一切有效的改革探索,最終都需要通過剛性的制度來固化成果。但是,站在制度背后的是什么?是人!人,不只是供管理者駕馭、使用的財富,更不僅僅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工具。他們有自我意識、情感需要和價值追求,只有他們的需要和追求受到足夠的尊重和滿足,事業才可能健康持續發展。一切改革最終都是為了解放人,提升人,完善人,實現人。 濰坊市教育局在推進項目管理的過程中始終關注人的潛能激發和才干培養,關注人的成就感、幸福感,這才是觸及了事物的本質,體現了改革的真諦。 ——《當代教育家》雜志總編輯、北京亦莊實驗小學校長 李振村 濰坊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不僅具有相當的寬度和廣度,而且具有相當的深度和高度。他們早已不是“基本掃除文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公益、普惠、公平,而是一種以高品位、高層級的教育教學質量做支撐的公益、普惠、公平。 濰坊教育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新面貌,尋根探源,可以歸結到制度的改革:校長去行政化、立體督導、新中考、教育局機關轉型、引進民間力量……這一系列改革直抵教育的深水區,從而讓教育均衡有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 顧明遠
用課程改變教育-濰坊新課程改革解讀 作者簡介
編委會主任兼叢書主編: 田慧生: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 編委會副主任兼叢書副主編: 劉月霞: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 李振村:當代教育家雜志社總編、北京亦莊實驗小學校長。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