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常見病中成藥臨床合理使用叢書:肝膽科分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83445
- 條形碼:9787508083445 ; 978-7-5080-834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常見病中成藥臨床合理使用叢書:肝膽科分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從業人員,醫學生,中醫愛好者 1.一本書學會辨證論治肝膽科常見病。 2.很全的中成藥治療肝膽科常見病的書。 3.參照全新藥典、醫保目錄、基本藥物目錄編寫。 4.劑型豐富,文字和表格并用,條目清晰,查閱方便。 5.選擇肝膽科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脂肪肝、膽結石、膽囊炎等疾病中療效確切的中成藥。詳細介紹了所選中成藥品種的處方、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注意事項、藥理毒理、臨床報道等內容。
常見病中成藥臨床合理使用叢書:肝膽科分冊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慢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六部分, 每部分主要內容包括: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常見證型、辨證選擇中成藥、用藥注意。
常見病中成藥臨床合理使用叢書:肝膽科分冊 目錄
慢性肝炎 1
一、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常見證型 4
二、辨證選擇中成藥 5
三、用藥注意 9
附一 常用治療慢性肝炎的中成藥藥品介紹 10
附二 治療慢性肝炎的常用中成藥簡表 48
肝硬化 57
一、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常見證型 62
二、辨證選擇中成藥 62
三、用藥注意 66
附一 常用治療肝硬化的中成藥藥品介紹 67
附二 常用治療肝硬化并發癥的中成藥藥品介紹 85
附三 治療肝硬化及其并發癥的常用中成藥簡表 91
原發性肝癌 97
一、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常見證型 100
二、辨證選擇中成藥 101
三、用藥注意 105
附一 常用治療原發性肝癌的中成藥藥品介紹 105
附二 治療原發性肝癌的常用中成藥簡表 135
脂肪肝 141
一、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常見證型 143
二、辨證選擇中成藥 144
三、用藥注意 147
附一 常用治療脂肪肝的中成藥藥品介紹 147
附二 治療脂肪肝的常用中成藥簡表 158
膽囊炎 161
一、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常見證型 163
二、辨證選擇中成藥 163
三、用藥注意 165
附一 常用治療膽囊炎的中成藥藥品介紹 166
附二 治療膽囊炎的常用中成藥簡表 184
膽結石 189
一、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常見證型 191
二、辨證選擇中成藥 191
三、用藥注意 193
附一 常用治療膽結石的中成藥藥品介紹 194
附二 治療膽結石的常用中成藥簡表 208
常見病中成藥臨床合理使用叢書:肝膽科分冊 節選
一、中醫病因病機分析及常見證型 中醫學認為慢性肝炎是由于濕熱毒邪蘊結體內,素有肝郁脾虛或肝腎陰虛等內在因素,或飲酒、藥物及先天稟賦等原因,內外合邪,發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出現相應的臨床證候。濕熱毒邪深伏血分,長期留戀不易外解,致使病情纏綿難愈。 中醫學根據病因及臨床表現,可將慢性肝炎列入虛勞、積聚、黃疸、脅痛等病中。慢性肝炎常見的證型有濕熱蘊結證、肝郁脾虛證、肝郁氣滯證、瘀血阻絡證、肝腎陰虛證、脾腎陽虛證等,臨床各種證型往往互相夾雜。 二、辨證選擇中成藥 1.濕熱蘊結證 【臨床表現】口干、口苦或口臭,脘悶,或納呆,或腹脹,惡心或嘔吐,大便秘結或黏滯不暢,甚者出現身目黃染,黃色鮮明,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 【辨證要點】小便黃赤,納呆,惡心或嘔吐 ;舌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 【病機簡析】濕熱蘊結于中焦,脾胃運化失常,可導致納呆(即食欲不振)、胃脘脹滿、腹脹、惡心或嘔吐癥狀。濕熱熏蒸于脾胃,累及肝膽,以致肝失疏泄,膽液不循常道,隨血泛溢,外溢肌膚,上注眼目,下流膀胱,使身目小便俱黃,而成黃疸。病情較重者可出現明顯黃疸,病情輕者則以尿黃為主要表現。此類患者多處于肝臟炎癥活動明顯階段,通過中藥清熱利濕有助于控制肝臟炎癥活動。 【治法】清熱利濕。 【辨證選藥】可選用茵梔黃口服液(顆粒)、當飛利肝寧膠囊、雙虎清肝顆粒、八寶丹膠囊、苦黃注射液、肝蘇丸(顆粒、膠囊、片)、垂盆草顆粒、乙肝清熱解毒顆粒、茵芪肝復顆粒、茵膽平肝膠囊、茵陳五苓丸等。此類中成藥多以茵陳、大黃、黃芩、虎杖、梔子等藥物為主,可發揮良好的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的作用。 2.肝郁脾虛證 【臨床表現】脅肋隱痛不適,情緒抑郁,納差或食后胃脘脹滿,倦怠乏力,口淡乏味,便溏不爽,噯氣,乳房脹痛或結塊;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緩。 【辨證要點】情緒抑郁,納差或食后胃脘脹滿,口淡乏味,便溏不爽。 【病機簡析】肝郁脾虛是慢性肝炎患者的主要病機,多表現為情緒抑郁,因肝主疏泄,病久則肝失條達,不能協調脾胃正常升降。脾胃為后天之本,久病脾虛,失于運化,則表現為乏力、倦怠、食少、便溏等。 【治法】疏肝健脾。此類患者多伴有情緒抑郁,除藥物治療外,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非常重要,使用中藥要盡量避免長期使用苦寒藥物。 【辨證選藥】可選用乙肝益氣解郁顆粒、利肝康片、強肝膠囊(顆粒、片)、參芪肝康膠囊(片)、肝脾康膠囊、肝達康片(顆粒)、乙肝寧顆粒等。 此類中成藥常以當歸、白芍、柴胡、白術等藥為主,從而起到疏肝健脾的作用。 ……
常見病中成藥臨床合理使用叢書:肝膽科分冊 作者簡介
楊華升,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副主任,碩士生導師,國家第四批名老中醫優秀學術繼承人,北京市中醫藥人才,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北京市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委員。主要致力于肝硬化、肝癌、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主持多項課題,發表論文 40 余篇。 張伯禮,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技術副總師。張院士從醫40余年,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連續承擔兩批973項目,培養博、碩士研究生150余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0項,獲何梁何利基金醫學藥學獎;還獲得了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高學敏,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臨床中藥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的中醫藥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專家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學術帶頭人,國家藥典委員會資深委員,藥典會第八屆中醫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新藥、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國家保健食品審評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名譽理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