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上的山水畫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3121
- 條形碼:9787108053121 ; 978-7-108-05312-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上的山水畫 本書特色
石守謙教授從2007年開始主持中研院"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課題項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時間里,先后撰寫了六篇有關東亞山水畫交流方面的論文,陸續發表在臺灣大學藝術研究所的《美術史研究集刊》和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學術期刊上,本書即為這六篇專論的結集.由于國內向來對日、韓美術史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說從整體上來考察它們的互動關系,因此石守謙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學術上的開拓意義.
山水畫起源于中國,后逐漸為韓國、日本所接受,在擁有共同理念和傳統的基礎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凈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將理念付諸筆端,加以形象描繪的過程中,都與各國當地文化傳統相結合,不斷被再創作與輾轉流傳,生發出各種變種,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異的文化意象,其間故事,頗值玩味.這種具有高度共享性的傳統文化意象,正可以增進現代東亞國家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了解,尋求一個更大的東亞文化的視野.
書名"移動的桃花源"——意指10至16世紀山水畫在東亞的傳播與發展.在這幾個世紀當中,山水畫發展成為東亞文化世界中有*具代表性的藝術類型.作者以此為切入點,將之視為研究中、日、韓等東亞國家之間文化互動的考察對象.
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上的山水畫 內容簡介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東亞"之作為一個地理區域的概念,固然與歐洲勢力試圖掌控世界版圖有關,但在那之前,中國、日本、韓國所在的這個區域之中,卻也確實存在過一些文化共相.這些文化共相在某些有利之情境下,得以形塑出一些清晰可感的"意象",而為不同地區之人士所共享,甚至在他們之間促生出某種"同體感".
這種心中可感的形象,即本文所稱之"文化意象",雖然并非全部具體可觸,但仍然提供了一種大致的輪廓,足以在各地流動之過程中扮演一種指導性的角色;而此種大致之輪廓卻也同時因其并不完全具體,不至于束縛人的反應,因而亦保留了各種在地詮釋所需的必要空間.
——石守謙
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上的山水畫 目錄
**章 導論
第二章 移動的桃花源──桃花源意象的形塑與在東亞的傳布
第三章 勝景的化身──瀟湘八景山水畫與東亞的風景觀看
第四章 人物的來往──雪舟入明及當時北京、蘇州畫壇之變化
第五章 畫史知識的傳播──夏文彥《圖繪寶鑒》與雪舟的閱讀
第六章 物品移動與山水畫──日本折扇西傳與山水扇畫在明代中國的流行.
后記
圖版目錄
參考書目
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上的山水畫 作者簡介
石守謙,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所長、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現任“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著力從文化史角度探討畫史風格與文化環境的關系,主要著作《風格與世變》、《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并主編《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另有學術論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動的桃花源——10世紀至16世紀山水畫在東亞的發展”項目,主張以東亞作為一整體,來對中、日、韓三國的山水畫發展進行全盤觀察,特別注意三區域間的互動現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