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653709
- 條形碼:9787508653709 ; 978-7-5086-5370-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本書特色
專門關注日本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推出《知日》特集第31彈——《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特集! 喫茶店,即日式咖啡店。一百多年前,日本出現了**家喫茶店“可否茶館”,綿延百年,不斷發展,逐漸形成獨特的喫茶文化。第三次咖啡浪潮正在席卷歐美,崇尚“將一杯咖啡做到極致”,殊不知,充滿個性、優質服務與品質的日本喫茶店,早已成為日本值得驕傲的文化,領先于世界。 經典虹吸壺、自家焙煎混合咖啡、黑膠唱片與大正、昭和氛圍并存; 那不勒斯意大利面、咖啡凍、巴菲、熱松餅,獨特的喫茶美食,美味絕倫。 純喫茶、名曲喫茶、漫畫喫茶、貓咪喫茶、深夜喫茶……喫茶店的樣式多種多樣。 善解人意的店主、美麗的女侍、友好的熟客,喫茶店是充滿人情味的另一個家。 從大正到昭和再到平成,行走日本,感受一百年的喫茶時光,走進理想的日式喫茶店。 特集囊括: 東京喫茶店研究所所長、日本孤獨會會員、川島小鳥的老師沼田元氣詮釋喫茶店的“惜物之心”; 作家、咖啡攝影家川口葉子的1000家喫茶店考現學; 編輯、設計師、tripster創辦者野村訓市與他的大人的喫茶瞬間; 傳承三代的京都昭和喫茶店、長崎縣理發店咖啡館、東京郊外的英式喫茶店的經營秘訣; 吃貨福利!烤吐司、熱松餅、巴菲、三明治、咖啡凍、芝士蛋糕、那不勒斯意大利面、喫茶店特色美食大搜羅; 純喫茶、名曲喫茶、美人喫茶、貓咖啡、漫畫喫茶、深夜喫茶,種類多樣的喫茶文化; 小山內薰、田山花袋、菊池寬、永井荷風,文人墨客與喫茶店的淵源; 喫茶文化圣地名古屋的探秘、日本20家特色喫茶店巡禮! 昭和與平成,喫茶店文化大不同;跨越百年,喫茶文化愈加沉淀與豐富。
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內容簡介
喫茶店在誕生初期就是文人墨客的圣地,隨著喫茶文化的完善,各種類型的喫茶店逐漸成為都市人放松的好去處。 京都三條河原町年輕的“六曜社”店主,送上一杯手沖咖啡;在神保町的“茶房 神田伯剌西爾”品嘗直火煎焙的自家制法蘭西混合咖啡;散步銀座,在“圣保羅人咖啡”點一杯微苦的咖啡凍;淺草街頭,西洋與和風并存的“喫茶mountain”有香甜又減壓的水果冰淇淋巴菲;清晨4點,在筑地“千里軒”已開始供應早餐套餐;凌晨3點,深夜喫茶“ロッジ赤石”還能品嘗豐盛美食;在“咖啡專門店ace”與善解人意的店主閑聊,在昭和時代的博物館“名曲喫茶lion”欣賞到店主精心挑選的爵士與古典;在漫畫喫茶可以泡上一整晚,在名古屋喫茶店體驗“中京式”的極致款待…… 不同的喫茶店也許有不同的個性與滋味,讓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目錄
昭和·平成喫茶店大對比
喫茶店的業態變遷
回憶起來,那家喫茶店,永遠忘不了。
人情所在,京都六曜社
interview 奧野薰平
工房momo 藍色理發館中的咖啡香
interview渡邊陽子
楠木咖啡館獨一無二的英式風范
interview 下田欽司
喫茶與日本人濃縮的日本社會風景
沼田元氣在喫茶店,追憶似水流年
interview 沼田元氣
川口葉子喫茶店考現學 東京曾存在過一段風景
interview川口葉子
野村訓市大人的瞬間
interview 野村訓市
人與喫茶店:你對喫茶店還沒那么了解。
喫茶店名物大搜羅東京喫茶 名店之味
烤吐司名店
only 讓人著魔的味道 合羽橋店
巴菲名店
喫茶mountain
來一間日式喫茶店,尋找屬于你的治愈與鄉愁
calico飴色的貓咖啡時光
貓咖啡店推薦
毛球之家/貓丸
名曲喫茶店lion 昭和時代的博物館
名曲喫茶店推薦
名曲咖啡麥/violon
漫畫喫茶和style. café你可以在這里整夜地看漫畫
interview 柿澤優子
漫畫喫茶推薦
漫畫空間/自游空間
ロッジ赤石淺草巷弄的深夜食堂
interview 小澤康純
深夜喫茶店推薦
椿屋咖啡店/喫茶室ルノアール
名古屋系喫茶店:傳統與革新并行的地道風情
文人墨客的喫茶店
此間各有風情日本20家特色喫茶店精選
日和手帖
蓋在我眼睛上的貓咪肚腩
regulars
【photographer】百百新陌生土地的闖入者
【book】《堅持十年的手賬制作》
【manga】born 2 die
【magazine】《生活手帖》:沒有時限的初衷
【俳句】街邊小景
【料理】醬油漬蛋黃拌納豆
【指間歲月】火(其一)
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相關資料
在眾多關于日本的雜志中,有一本做得特別知性、特別有深度。它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不是要讓年輕人的生活、打扮更像日本人,而是要讓華文讀者更了解日本,這就是《知日》。——梁文道
日本作為一個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還有很多不同的范疇,可以讓我們去推敲、參考,我相信《知日》能夠提供這方面的角度,讓大家去認識一個全新的日本。——湯禎兆
日本世界屈指可數的、高質量的藝術、文化、音樂,希望《知日》能夠將這些信息帶給中國的讀者。——坂井直樹
《知日》幾乎收集了華文世界所有“日本通”。如果想分析為什么自己哈日,這是好書。——健吾
這套雜志精選*時尚、*前沿、*有品質的日本話題,讓我們深度了解一個不為人知的“非常日本”,每個月買上一本細細讀完再坐等下個月特輯的到來已經成為不少人的“日常”。從初讀的求知和疑惑到合上書本的恍然,周而復始又豁然開朗——哦!原來這就是日本!it's japan!——數字尾巴
看知日,了解日本。——西西弗書店
覺得有意思的雜志可以一直出版下去真好。——南京先鋒書店
知日-我們在喫茶店見吧 作者簡介
特集撰稿人: 李雨潭 四川人、現居東京。職業心理咨詢師、催眠師、生命狀態優化師、日本文學譯者。近年來致力于尋找日本美學文化與心理學的交集,在荔枝電臺開設心理學頻道“東瀛有禮”。 李一 “80后”專欄作家、獨立藝術策展人、前電通社成員,現定居東京,和朋友共同創立創意設計公司Cabinet。對昭和時期文化及日本當代藝術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靜電場朔 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在東京進修碩士畢業。自由插畫師、設計師、模特,新浪微博官方微表情cubecat原創形象作者。在雜志《東京流行通訊》中連載“東京視野” 專欄,長期穿梭于各大美術館,致力于發掘身邊一切有趣事物。 施小煒 學者、作家、翻譯家。畢業于復旦大學外文系、早稻田大學大學院。現任上海杉達學院教授。 Regulars撰稿人 都筑晶繪 書籍設計師。1979年出生,2001年在法國接觸到手工書裝幀制作。畢業于多摩美術大學,后專注于圖書裝幀、制作。 安藤杰尼斯 網站內容編輯、業余畫漫畫,電子游戲收藏家,“沒未來的小崽子”。 彼得貓(彭永堅) 從佛山、東京、廣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屬AB型。《周末畫報》全國創意總監,南方電影論壇、廣州書墟發起人,于2009年創辦“彼得貓·古本店”。 劉聯恢 旅居日本多年,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漢語學院教師,專職教授外國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每年為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等學校的暑期訪華團做中國文化講座。 Samuele Or 2005年離開出生地香港,來到上海定居,尋找心目中理想的生活,下一站定居京都。以“吃、喝、玩,所以樂”為人生觀,以酒徒為正業,為對的人做小廚子;副業為藝術總監、制作顧問;嗜好:食器、藝術書籍、藝術品等的收藏。現任香港雜志《P Magazine》藝術總監,香港信報LifeStyle Journal美術顧問及法國洋酒公司包裝制作顧問。 毛丹青 外號“阿毛”,中國國籍。北京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過魚蝦生意,當過商人,游歷過許多國家。2000年棄商從文,中日文著書多部。現任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專攻日本文化論。 受訪人: 奧野薰平 1983 年生于京都,高中時代是個棒球少年,高中畢業后曾經想成為音樂人,在喫茶店“前田咖啡”工作7 年后,創立了“喫茶fe カフェっさ”。2013 年,祖父去世后,正式接管由祖父創立的六曜社。以“創業100 年”和繼承“喫茶文化”為目標,用六曜社傳達喫茶店不隨波逐流、為人們提供閑適的空間的價值觀,守護顧客所愛的空間。 渡邊陽子 生于長崎縣島原市,當過上班族,后辭職到店里幫忙至今,今年春剛從母親那里接手并成為“工房MOMO”的現任店長,閑暇時熱衷于鉆研養生。 下田欽司 1938年生于西東京市(舊保谷市)。*早從事不動產行業,41歲時特意到創立于1959年的咖啡老鋪TOA COFFEE深造,終于在1985年12月17日創立了自己的咖啡館品牌:楠木咖啡館。 沼田元氣 攝影師、詩人、喫茶店研究者、東京喫茶店研究所所長、日本孤獨會會員、獨自步行會會長,被人稱為“ヌマ伯父さん”(numa伯父),日本新銳攝影師川島小鳥的師長。 川口葉子 作家、咖啡攝影師。2000年春天,在席卷東京的咖啡熱潮中創立了以記錄東京咖啡風景為主旨的網站“東京café mania”。目前在東京和伊豆之間過著半島嶼半都市的生活。至今為止,她已探訪了全日本上千家的咖啡館和喫茶店。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