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桃夭 本書特色
作品從中年律師鄧冰的離婚說起,講述了一群曾心懷文學熱忱的法學專業大學生,三十年后逐漸陷入中年危機的生活現狀。80年代的浪漫詩情理想,在重返母校聚會的大學同學身上已所剩無多。如今或為律師或為法官的他們,雖都已經有所成就,卻也是事業與心理的多變期,年輕時的純真與荒唐,連通生計的打拼和生活的變故,讓他們遭逢了接踵而至的荒誕和報應……
桃夭 內容簡介
1、在整個80年代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是寶貝,這寶貝就像一個美麗的青花瓷器,這瓷器是那么光彩照人,又是那么脆弱,就在80年代即將過去的1989年,一夜之間這瓷器一不留神被打碎了,碎的是那樣徹底,無法修復,我們都成了碎片。 2、我們見證了80年代的過去,迎接了90年代的到來。沒想到80年代和90年代是那樣不同,涇渭分明。 3、所有對往事的回憶都是為了證明現在的存在以及我在對方心中的位置。 4、時間讓恩恩怨怨都醞釀成了“親情”。 5、無錢的同學在同學會上反而很囂張,有種流氓無產者的氣象。 6、人有了壓力身上便顯現出了勃勃事業心。 7、所謂信仰不就是為了給內心尋找一塊地方嗎,用什么儀式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儀式適合自己,能使內心得到安寧和平靜。 8、想找到青春的痕跡,卻看到的都是老年的影子。
桃夭 相關資料
《桃夭》是一部從題材到想法、從故事到講法都特色鮮明的長篇小說。……將庸常圓滑又精怪喧騰的現實生活切出了棱角、現出了茬口,同時對法治社會的建構與情感人生的平衡表達出了細密的解悟和深切的思慮。——《人民文學》
張者作為一個小說家,一直游離于各種文學潮流以外。而對于張者,這既是一種文化選擇,也是因為他的性情使然。——新浪網
當今天的人們搭著欲望的列車奔馳、法律和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知識分子的神圣光圈完全被撕毀、理想和愛情完全淪落,小說的使命已不再傳言載道、泡沫文字充斥報刊時,張者小說的出現無疑是個怪異的跳躍的精靈,他以詩性的語言、深刻的故事和時效性的內容給讀者展現了當下大千世界。——光明書評網
張者確實是一個舉重若輕的高手,這是張者最擅長的,把輕和重結合在一起了。——閻晶明(著名文藝評論家、《文藝報》總編輯)
他(張者)處理高校題材更加得心應手,更加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也會擁有更多的讀者。——木弓(評論家)
以輕松述說沉重,以戲謔揭現莊嚴,這份從容、機智與老到,在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中,顯出了張者不凡的藝術功力。——白燁(作家、文學評論家)
令楊絳驚奇的當代知識分子寫實畫像
繼《桃李》、《桃花》后,“校園三部曲”最終篇章
知識分子世俗化后的中年“圍城
桃夭 作者簡介
張者,本名張波,男,漢,1967年出生,曾就讀于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法律系,獲法律學碩士學位。曾任新華社、《南方周末》等多家新聞媒體記者。先后在《收獲》、《人民文學》、《十月》、《大家》等文學刊物發表作品,有中篇小說“老家系列”、“西部系列”、“校園系列”二十余部,出版長篇小說《桃李》,經濟學訪談錄《諫言》,中篇小說集《朝著鮮花去》,中篇小說集《或者張者》,文化訪談錄《文化自白書》等。2003年被評為最具潛質的青年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簽約作家。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