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古代船舶 內容簡介
中國舟船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各地形成了很多獨具地方特色的船俗。舟船不僅僅是一種物質載體,也是一種重要的精神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著人們的情感、思想及特定的文化意義,因而,船文化是我國寶貴的一種文化遺產。本書通過對中國歷代各類型船舶發展演進史的回顧,總結了古代**的造船、用船、行船技術,介紹了各地獨具特色的船業習俗風尚,科學地總結和評價了中國古代船舶事業的杰出成就及其興衰榮辱的經驗教訓,完整地再現了一幅中國古代船舶揚帆遠航、馳騁水面的巨幅畫卷。
中國古代船舶 目錄
**節舟船出現以前的原始渡水工具
遠古時期的浮具
腰舟:綁在身上的浮具
皮囊:遠古時代的游泳圈
第二節船舶的產生
新石器時代獨木舟的出現
船舶制造工具——有段石錛的出現
木槳的出現
與木板船有關的甲骨文字
第三節船舶的發展與演變
中國船舶發展簡史
木帆船的發展與演變
機器船的發展與演變
第四節近代造船與航運業的衰落
影響造船和航海事業的因素
明朝以后我國造船和航海落后的原因
歷盡滄桑譜新篇
第二章船舶的類型與行駛工具
**節船舶的類型
筏:*簡易的船舶雛形
獨木舟:一根橫木水上漂
舢板:無甲板小船
畫舫:漿聲燈影秦淮河
客船
漁船
農船
貨船
渡船
海船
戰船
第二節船舶推進工具
篙:*早*簡便的推進工具
槳:*實用的劃水工具
櫓:鍵櫓飛如插羽翰
帆:孤帆遠影碧空盡
桅:張帆馭風
舵:大海航行靠舵手
披水板和中插板
第三節船舶停泊工具
系石為碇
木爪石碇
雙爪木碇
多爪鐵錨
第三章古代造船技術
**節古代造船技術演進簡史
先秦時的船舶制造
秦漢時期的造船技術
隋代的船舶建造
唐宋時期的造船業
元代的造船業
明代造船業
清代的國內造船與海外造船
第二節影響深遠的造船技術
減搖龍骨
水密艙
平衡舵
車輪舟
船塢
第四章古代漕運與航;顒
**節古代漕運的發展
古代漕運發展簡史
春秋戰國時期的內河航運
秦代的漕運活動
漢代漕運
三國兩晉南北朝漕運
隋唐漕運
宋代漕運
元代漕運
明代漕運
清代漕運
第二節古代航海活動
中國古代航海簡史
夏代的航;顒
商代的航;顒
西周時期的航海活動
春秋戰國沿海航路與海上運輸
漢代航;顒
隋代海上交通的發展
唐代廣州通海夷道及海舶
宋朝的航海業
元代航海業
明代航海業
清代航海業
第三節古港滄桑
廣州港
揚州港
明州港
泉州港
上海港
第五章古彳弋航海知識與航海技術
**節歷代航?茖W的發展
春秋戰國航?茖W的發展
夏商周航海科學的發展
秦漢航?茖W的發展
隋唐時期航?茖W的發展
宋元時期航海科學的發展
明朝時期航?茖W的發展
清朝航?茖W的發展
第二節古代航海技術
逆風調戧術
過洋牽星術
指南針
多桅帆技術
其他航海技術
第六章船業信仰與習俗
**節船神信仰與禁忌
四瀆神信仰
海神信仰
湖神信仰
船業禁忌
第二節船業習俗
造船習俗
設置船靈魂的習俗
海船兩側的船眼睛
第七章古代船舶文化
**節豐富多彩的船舶文化
獨特而豐富的船文化
船飾文化
隨風飄舞的船旗
獨具文化意味的船聯
船票與貨單
船業行話
漕運謠諺
漁歌與船歌
第二節龍舟文化
我國悠久的龍舟歷史
龍舟的起源
源遠流長的龍舟運動
賽龍舟的演變
賽龍舟的分類和用途
傳統賽龍舟活動
我國少數民族的賽龍舟活動
參考書目
中國古代船舶 節選
《中國古代船舶》: *早的帆可能是方形的,而且是正裝式樣,固定在船桅上,因此只能利用順風,要求一帆風順。但是自然現象是紛繁復雜的,風向也是飄忽不定的,一帆風順的機遇比起側風、斜風、頂風等來要少得多,因此正裝方形帆對風力的利用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人們就逐步改變了帆幕的裝置方式,首先是使兩邊對稱的正裝方式改變為兩邊不對稱的斜裝方式。這種不對稱的斜裝方式,由于兩側的受風面積不同形成一個壓力差,可以接受側后方的來風,推動船只前進。以后,更發展成為性能良好的中國式梯形帆。 帆的裝置也在演化過程中逐步改進。人們通過帆索結構的改進,使原來只能作固定方向張掛的帆幕可以隨著風向的改變而變化張掛方向。因此,帆從只能利用順風或側后風逐步發展為“風有八面,唯當頭不可行”,并且進而發展到能夠“船駛八面風”。 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為了更有效地利用風力,人們相應增加了船桅和船帆的數量,從單桅船發展為雙桅船、三桅船、四桅船,甚至五桅以上的多桅船。在我國宋元時期的海船中,一般都是三四桅,在一根桅上還經常掛有多張帆幕。帆幕既有利用順風的方形帆,也有利用其他風向的梯形帆。在風小的時候,還在桅頂高處設置“野狐飄”(俗稱“頭巾頂”)用以招風,在沿海便流傳有“頭巾頂可以提吊船身”,使船行輕快的說法。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所描繪的客舟上,就有“大桅檣高十丈,頭桅檣高八丈,順風的時候張掛50幅帆幕,風稍偏的時候就使用‘利篷’,像鳥翼左右張開,以利用風勢。大桅檣的頂部另外還有小帆幕10幅,稱作‘野狐飄’,在風停息的時候可以用它來招風。”為了觀測風向,在桅桿頂端一般都設有三角形小旗——“定風旗”,從而可以由風旗飄揚的方向來判斷風向。 ……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