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三國演義-中國經典文學名著-下-典藏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386687
- 條形碼:9787535386687 ; 978-7-5353-8668-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國演義-中國經典文學名著-下-典藏本 本書特色
數千年來,人類有幸擁有了這些*偉大的經典文學作品。這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和幸福花園。我們應該世世代代守護著它們,使這縷書香薪火相傳、延綿不斷。
三國演義-中國經典文學名著-下-典藏本 內容簡介
《中國經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上)(典藏本)》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歷史。 他依據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保存的大量寶貴史料,吸取了西晉至元朝一千多年來民間傳說的豐富營養,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生活經歷,發揮個人的卓絕藝術才能,縱橫捭闔,巧妙駕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這部70萬字的古典名著。 這部巨作,可以說是把歷史演義小說推到了*高峰,對后世歷史小說的創作,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也給其他藝術形式的創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數百年來,一直對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產生著影響。明代文人蔣大器在《三國志演義·序》中說,羅貫中這部書編寫成后,立即就有人“爭相謄錄,以便觀覽”。
三國演義-中國經典文學名著-下-典藏本 目錄
**百二回 司馬懿占北原渭橋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百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
**百五回 武侯預伏錦囊計 魏主拆取承露盤
**百六回 公孫淵兵敗死襄平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
**百七回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百八回 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
**百九回 困司馬漢將奇謀 廢曹芳魏家果報
**百十回 文鴦單騎退雄兵 姜維背水破大敵
**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姜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
**百十二回 救壽春于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百十三回 救壽春于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百十四回 曹髦驅車死南闕 姜維棄糧勝魏兵
**百十五回 詔班師后主信讒 托屯田姜維避禍
**百十六回 鍾會分兵漢中道 武侯顯圣定軍山
**百十七回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百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三國演義-中國經典文學名著-下-典藏本 節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回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于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于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馀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現于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 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后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歸田里。后張讓、趙忠、封谞、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馀人,云游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后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馀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赍金帛,結交中涓封谞,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谞。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 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于眾曰:“今漢運將終,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后也;當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靖曰:“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支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馀,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云:“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于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及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后一人厲聲言日:“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 其人日:“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杰。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日:“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日:“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
三國演義-中國經典文學名著-下-典藏本 作者簡介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后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他所創作的《三國演義(上典藏本)》(后世統稱《三國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