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46190
- 條形碼:9787030446190 ; 978-7-03-04461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第二輯 本書特色
為了進一步揭示中原地區文明化的進程,促進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的繼續深入開展,2013年10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聚落考古研究中心、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和鄭州師范學院聯合舉辦了2013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年會暨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會上,專家就“嵩山與中原”“文化譜系與社會變遷”“農業、手工業與社會”“嵩山·中原·文明”四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交流,此次研討提出了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也展示了許多優秀的研究成果,對于探討中華文明起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會后,本書編委會對各位專家的文章進行了整理,出版了《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第2輯)》。 這部論文集由任偉、趙春青、李伯謙、王巍主編的第二部論文集,收錄了28篇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文章,多角度、多層次地對嵩山文明與中國文明的起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進一步厘清了嵩山地區是中國城市形成*早的典型性區域,明確了嵩山、中原在中國文明起源中的起源地位和核心作用。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第二輯 內容簡介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第2輯》可供從事考古學、歷史學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參考、閱讀。
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第二輯 目錄
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綜述趙春青任偉張穎(1)
在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王巍(12)
從區域研究到全局認識——在2013年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學術研討會上的總結發言李伯謙(14)
中原地區現代人類行為的出現及相關問題王幼平(19)
李家溝遺址與中原農業的起源王星光(28)
嵩山腹地凹形地貌與嵩山文明周昆叔宋豫秦張國輝(39)
嵩山文明與早期中國的幾點思考趙春青(48)
嵩山圣山說姜維宋豫秦張穎(52)
試論嵩山文明中心的形成武家璧(61)
中原早期城址與嵩山文明馬世之(82)
試論中原地區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的特點楊育彬(87)
中原地區文明起源與形成的五個特性及其意義竇志力陳曉(96)
中原地區古代文明形成特征探討鄭杰祥(108)
孟莊龍山古城與共工文明李慧萍(112)
關于中國早期冶銅術起源的探討王建平(120)
銅石并用時代的豫東張致政(143)
“文明時代”的中原和環太湖地區——不同軌跡和道路的比較方向明(168)論文化交流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中的地位與作用靳松安張建(182)
中原地區兩批距今4000年前后的王室玉器及有關問題朱乃誠(205)
玉石之路與中原文明形成的資源依賴——石峁玉器新發現的歷史重建意義葉舒憲(221)
先秦時期中原地區都城遺址人口遷移的初步研究——以陶寺遺址與二里頭遺址為例趙春燕(233)
三代本土與外來文化考古人類學研究易華(240)
早期夏文化新探袁廣闊(244)
略論二里頭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從南洼二里頭聚落的發現談起張繼華(259)
二里頭文化第四期應該仍為夏文化錢燕(265)
鄭州商城手工業者居葬關系研究冉宏林(288)
探尋商代**都的文字新線索——寫在鄭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辭再發現10年際李維明(297)
關于天亡簋的幾個問題——再論“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井中偉(309)
后記(317)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