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基于商業咨詢顧問話語實踐的身份建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09414
- 條形碼:9787566809414 ; 978-7-5668-094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商業咨詢顧問話語實踐的身份建構研究 本書特色
身份是交際者可以加以利用的語用資源,交際者在會話進程中的某一特定階段并非同時建構的多種身份,只有交際者對影響當下交際的在線身份動態建構才可稱之為身份建構。在當前國內外語用學界熱切關注言語交際中身份建構問題的研究背景下,袁周敏編著的《基于商業資訊顧問話語實踐的身份建構研究》基于語言順應論,以自然語料——商業會話中的醫藥電話咨詢會話為語料來源,探討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工作形態、動因和機制。
基于商業咨詢顧問話語實踐的身份建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八章, 主要內容包括: 緒論 ; 相關研究概述 ; 身份建構的分析框架 ; 身份建構的研究設計 ; 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可變性 ; 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功能性 ; 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語境制約等。
基于商業咨詢顧問話語實踐的身份建構研究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 緒論
一、身份建構研究會話示例
二、身份建構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義
四、全書結構
第二章 相關研究概述
一、術語界定
二、身份及其建構的理論研究
三、身份及其建構的應用研究
四、商業話語的語用研究
五、相關研究評介
六、小結
第三章 身份建構的分析框架
一、語言順應論
二、語言順應的語境因素
三、順應過程的動態性
四、語言順應中的元語用意識
五、本書分析框架
六、小結
第四章 身份建構的研究設計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三、語料收集
四、語料描述
五、語料分析
六、小結
第五章 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可變性
一、咨詢顧問不同身份的建構及分布
二、咨詢顧問專家身份建構的表現
三、咨詢顧問同伴身份建構的表現
四、咨詢顧問銷售代表身份建構的表現
五、小結
第六章 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功能性
一、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施事功能分析
二、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人際功能分析
三、咨詢顧問身份動態變化的功能動因
四、小結
第七章 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語境制約
一、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語境依賴性
二、咨詢顧問身份建構順應的語境因素
三、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策略性
四、小結
第八章 結論
一、身份建構的動態順應性
二、身份建構研究的語用價值
三、身份建構的研究趨勢
附錄
附錄一:本研究語料轉錄符號
附錄二:本研究語料轉寫示例
參考文獻
后記
基于商業咨詢顧問話語實踐的身份建構研究 節選
《基于商業資訊顧問話語實踐的身份建構研究》: (2)醫藥電話咨詢會話中,咨詢顧問的身份建構如何體現功能性? 1)咨詢顧問各類身份執行了何種語用功能? 2)咨詢顧問的各類身份在會話整體結構中是否有所變化?若有變化,其變化的功能動因是什么? (3)醫藥電話咨詢會話中,咨詢顧問的身份建構如何體現商討性? 1)咨詢顧問身份建構是如何順應語境的? 2)咨詢顧問身份建構如何體現策略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錄音獲得自然的電話咨詢語料,然后將電話會話按照會話分析的轉寫程序進行轉寫。在**手語料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統計以輔助研究者的定性分析。 從論證的整體結構來看,本研究采取演繹的方法論證身份建構的動態順應性。本研究在順應論框架下針對身份的屬性作出研究假設,即身份建構在會話中具有動態順應性,是說話人采取的一種動態會話策略。接著從具體的研究問題出發論證該假設,具有科學研究的演繹性特征。當然在文章寫作過程中,定性與定量的結合始終是本研究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對于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本研究采取離析法、歸納法。本研究對現有的國內外文獻和數據進行全面分析,離析歸納出國內外關于身份的研究現狀,這也反映出定性研究的一般特點;在文獻梳理、研究對象的界定以及語言順應論的探討上,離不開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定性分析和內省反思;在數據分析的相關環節,為彌補內省法與定性分析的不足,本研究通過社會科學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和檢驗性統計以佐證定性分析。始終堅持經驗論和田野工作相結合是本研究的一個重要原則。在具體分析咨詢顧問身份建構的語料時,恰當地通過對比分析相關咨詢顧問與咨詢人的會話,微觀探討交際者如何運用身份作為語用資源,順利產出話語,進而實現交際目的。 本研究不同于以往“主要借助于內省和歸納”(景曉平、陳新仁,2007,p.155)的研究方法,而是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經驗論與實證論相補充、歸納性與演繹性研究并舉的綜合方法,以確保在自然語料基礎上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從而*大限度地保證論證的嚴密性和研究的科學性,因為“歸納方法和演繹方法在科學認識的經驗層次和理論層次上是相互補充的,歸納中貫穿著演繹的成分,演繹依賴歸納結果作前提”(劉大椿,1998,p.60)。 ……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