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傅雷譯幻滅 本書特色
《傅雷譯幻滅》揭露了文壇和新聞界內幕,集中了作者*主要的生活經歷和深切的生活感受,是《人間喜劇》中*有價值的作品之一。小說講述了兩個有才能、有抱負的青年奮斗失敗、理想破滅的故事:一個頗有才華的青年,夢想憑生花之筆博取文壇上的榮名,但在文學已淪為商品的社會中墮落成出賣靈魂的無恥文奴,在文壇傾軋和黨派斗爭中身敗名裂;另一個青年是埋頭苦干的發明家,因心地善良,敵不過同行的陰險算計,被迫放棄發明專利,埋葬了科學研究的理想。作品反映了法國大革命后整整一代青年的社會處境和精神狀態。
傅雷譯幻滅 內容簡介
《傅雷譯幻滅》揭露了文壇和新聞界內幕,集中了作者*主要的生活經歷和深切的生活感受,是《人間喜劇》中*有價值的作品之一。小說講述了兩個有才能、有抱負的青年奮斗失敗、理想破滅的故事:一個頗有才華的青年,夢想憑生花之筆博取文壇上的榮名,但在文學已淪為商品的社會中墮落成出賣靈魂的無恥文奴,在文壇傾軋和黨派斗爭中身敗名裂;另一個青年是埋頭苦干的發明家,因心地善良,敵不過同行的陰險算計,被迫放棄發明專利,埋葬了科學研究的理想。作品反映了法國大革命后整整一代青年的社會處境和精神狀態。
傅雷譯幻滅 目錄
讀傅譯《幻滅》
**部 兩個詩人
第二部 內地大人物在巴黎
第三部 發明家的苦難
傅雷譯幻滅 節選
呂西安愛上娜依斯,正如年輕人愛上**個奉承他的女子,因為娜依斯預言他前途無量,一定會享大名.她使盡手段要呂西安成為她家里的常客,不但過甚其辭的贊美,還說呂西安是她有心提拔的一個窮孩子;她故意把他縮小,好把他留在身邊;她要呂西安做秘書,念書給她聽.其實她是愛呂西安,在當年那次慘痛的經歷以后,她自己也想不到還能愛到這個程度.她暗暗責備自己,覺得愛一個二十歲的青年簡直荒唐,單說身份,他就同自己離得多遠!種種顧慮煽動起來的傲氣,莫名其妙的在親熱的態度中流露出來.她一忽兒目無下塵,擺出一副保護人面孔;一忽兒慈愛溫柔,滿嘴甜言蜜語.呂西安開頭震于她高貴的地位,嘗遍了恐懼、希望、絕望的滋味;可是經過痛苦與快樂的交替,**次的愛情也在他心里種得更深了.*初兩個月,他把特·巴日東太太當做像慈母一般照顧他的恩人.一來二去,終于說起知心話來了.特·巴日東太太稱詩人為親愛的呂西安,然后干脆叫他親愛的.詩人大著膽子也把尊貴的太太叫起娜依斯來.她聽著大不高興,發了一陣脾氣,叫不通世故的孩子愈加神魂顛倒;她嗔怪呂西安不該用一個大家通用的稱呼.又高傲又尊貴的特·奈葛柏里斯小姐,向俊美的天使提出一個簇新的名字,要他用路易士相稱.這一下呂西安一跤跌進了愛情的天堂.一天夜晚,路易士正在瞧一張肖像,呂西安進去,她急忙收起,呂西安要求給他看.這是他**次表示嫉妒,路易士怕他發急,給他看了年輕的剛德-克洛阿的肖像,淌著眼淚講出那一段悲慘的愛情,多么純潔,受到多么殘酷的摧殘的愛情.是不是她打算對已故的情人不忠實了?還是利用肖像暗示呂西安,還有一個男人同他競爭?呂西安太年輕,沒有能力分析他的愛人,只是很天真的發急,因為娜依斯已經排開陣勢挑戰.在這種戰斗中,女人總希望男人把她理由說得相當巧妙的顧慮徹底破除.她們關于責任,體統,宗教的爭辯好比許多堡壘,但愿男人一齊攻下.天真的呂西安用不著這些挑撥就沖過來了.
有天晚上,呂西安大著膽子說:"換了我才不肯死呢,我要為著你活下去."他想把特·剛德-克洛阿先生徹底解決,望著路易士的目光表示他的熱情已經到頂點.
路易士看著這股新生的愛情在她和詩人心中進展,暗暗吃驚.她故意找錯兒,說呂西安答應題在她紀念冊**頁上的詩不該老是拖延.等到詩寫出來了,她當然覺得比貴族詩人卡那利斯*好的作品還要美,可是她念過以后又作何感想呢?生花妙筆,虛幻的詩神,并不經常來叩我的心魂,
點染我的花箋和薄薄的絹素.
倒是我美麗的情人在揮毫時分,
往往把她幽密的歡欣,
或是無聲的悲苦,向我傾吐.
啊!等到她追尋我褪色的舊稿,
想得到一個分曉,
花團錦簇的前程從何處發軔;
那時但愿愛神呵,
將來回想起這次美妙的旅行,
像晴朗的天空沒有一朵烏云!她說:"你的詩真是受了我的感應嗎?"這個疑問是喜歡玩火的女人有心挑逗,叫呂西安冒出一顆眼淚;她便安慰呂西安,破題兒**遭親了親他的額角.真的,呂西安是個大人物,她要好好的栽培他,教他意大利文,德文,糾正他的態度舉動;有了這些借口,她可以當著那般討厭的清客,讓呂西安經常留在身邊了.她多關切呂西安的生活!為著呂西安重新弄音樂,引他進入音樂的天地,彈幾支貝多芬的美妙的曲子,使他聽著出神.呂西安快樂,路易士也跟著快樂;看見呂西安心醉神迷,快要暈過去的樣子,她假惺惺的說:"有了這樣的幸福,我們不是該滿足了嗎?"可憐的詩人糊涂透頂,回答說:"是的."形勢逐漸發展,上星期路易士居然留呂西安在家和特·巴日東先生同桌吃飯.雖然有丈夫在場,事情還是弄得滿城皆知,大家還認為過分離奇,難以相信.結果引起許多駭人聽聞的謠言.有的人覺得社會馬上要天翻地覆了;另外一些人大聲疾呼的說:"這就是高談自由平等的后果!"醋意十足的杜·夏德萊打聽出服侍產婦的夏洛德太太便是夏同太太,被他說做"烏莫夏朵勃里昂的母親".這句話變了一句有名的俏皮話.特·鄉杜太太**個趕往特·巴日東太太家,說道:
"親愛的娜依斯,你可知道全安古蘭末談論的事嗎?那起碼詩人的娘,就是兩個月以前服侍我嫂子生產的夏洛德太太!"特·巴日東太太擺出一副十足地道的王后面孔,回答說:"親愛的,這有什么大驚小怪?她不是藥劑師的寡婦嗎?特·呂龐潑萊家的小姐落到這步田地也夠可憐的了.假定你跟我窮得一個錢都沒有?……咱們靠什么過活?怎么養活你的孩子?"特·巴日東太太的鎮靜壓倒了貴族的怨嘆.偉大的心胸*容易把苦難當作德行.做的好事受到指責而堅持下去,也更有意思;清白無辜和不正當的嗜好同樣有刺激作用.晚上特·巴日東太太家高朋滿座,都是來埋怨她的.她拿出冷嘲熱諷的口才,說即使貴族成不了莫里哀,拉辛,盧梭,服爾德,瑪西翁,菩瑪希,狄德羅,至少也該接待生出大人物的家具商,鐘表匠,鑄刀匠莫里哀的父親是家具商;盧梭和菩瑪希的父親是鐘表匠;狄德羅的父親是鑄刀匠..她說天才永遠是貴族.她責備那些紳士不懂得自己真正的利益.總而言之,她說了許多傻話,聽的人要不那么蠢,早就心中有數;可是他們只以為她脾氣古怪.一場雷雨被她用大炮轟散了.呂西安**次被請來當眾露面,四桌客人在褪色的舊客廳里打韋斯脫紙牌戲的一種,橋牌的前身.;路易士滿面春風的接待呂西安,擺著一副叫人非服從不可的王后氣派向大眾介紹.她把間接稅稽核所所長叫做"夏德萊先生",表示她知道夏德萊并無資格在姓氏之前加上舊家的標識,夏德萊聽著愣住了.從那天晚上起,呂西安算是硬挨進了特·巴日東太太的圈子;可是個個人當他毒物看待,存心慢慢的用傲慢的態度做解毒劑,把他排除出去.娜依斯雖然勝利,卻是大失人心;一部分反對派打算離開她了.阿美莉,——就是特·鄉杜太太,——聽著夏德萊的主意決定每星期三接待賓客,和特·巴日東太太唱對臺.特·巴日東太太是每天晚上招待的,去的人早已養成習慣,老是坐在那幾張綠呢牌桌前面,玩那幾副脫里脫拉用骰子和跳棋玩的一種游戲.;看慣屋子里的當差,燭臺;在走道里掛大衣,帽子,放套鞋,都變了刻板文章;甚至對樓梯的踏級也像對女主人一樣有感情.大家捺著性子忍受"御花園中的薊鳥薊鳥(以薊草為食科的鳥)在法文中叫做"夏同納萊";呂西安姓夏同,原義為薊草,是一種開淡紫花的多年生草.夏同納萊前半與夏同相同,又可作小夏同解.",這是亞歷山大·特·布勒皮安想出來的俏皮話.*后,農學會會長還說出一番內行話來消除眾人的怒氣.
他說:"大革命以前,便是王公大臣也接待跟這小詩人差不多的小角色,例如杜格洛,葛里姆,克萊皮翁等等;可是從來不接見收人頭稅的小官兒,像夏德萊這種人."……
傅雷譯幻滅 相關資料
《幻滅》書評:
巴爾扎克在《幻滅》中描寫未來的大作家德·阿泰茲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要像莫里哀那樣,先成為深刻的哲學家,再寫喜劇。”看來,這正是《人間喜劇》的作者對自己提出的要求。而且他也和德·阿泰茲一樣,在巴黎的六層閣樓上受過饑餓和寒冷的折磨,在人類知識的寶藏中耐心地挖掘過,在“毒氣熏蒸”的巴黎社會中生活過、搏斗過、感受過。
人們常說《歐也妮·葛朗臺》和《高老頭》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實際上,在表現作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和直接的生活體驗方面,《幻滅》比其他小說具有更大的代表性。書中幾個主要人物的遭遇,大部分取自作家本人的經歷,他們的激情、幻想和苦難,他幾乎全都親自體嘗過。他把自己二十年的奮斗歷程分別給了三個不同類型的青年:他在大衛·賽夏的故事里,傾訴了自己經營印刷所、鑄字廠和受債務迫害的慘痛經驗;在呂西安的遭遇里,溶入了自己在文壇和新聞出版界的沉浮;他把自己從生活和創作中總結出的各種信念和主張給了德·阿泰茲;同時讓盧斯托和伏脫冷充當了他剖析社會的代言人。可以想見,作家對這部作品是傾注了極大熱情的。他在給韓斯卡夫人的信中,曾將《幻滅》稱作“我的作品中居首位的著作”①,聲稱這部小說“充分地表現了我們的時代”②。在《幻滅》第三部初版序言中,巴爾扎克明確宣稱這是“風俗研究”中“迄今最為重要的一部著作”。
《幻滅》的中心內容,是兩個有才能、有抱負的青年理想破滅的故事。主人公呂西安是一位詩人,在外省頗有些名氣。他帶著滿腦子幻想來到巴黎,結果在巴黎新聞界惡劣風氣的影響下,離開了嚴肅的創作道路,變成無恥的報痞文氓,最后在黨派傾軋、文壇斗爭中身敗名裂。他的妹夫大衛·賽夏是個埋頭苦干的發明家,因為敵不過同行的陰險算計,被迫放棄發明專利,從此棄絕了科學研究的理想。
作者將這兩個青年的遭遇與整整一代青年的精神狀態,與整個社會生活,特別是巴黎生活的影響緊緊聯系在一起,使之具有了普遍意義。在巴爾扎克筆下,十九世紀的巴黎好比希臘神話中的塞壬女仙,不斷地吸引著和毀滅著外省的青年。
“巴黎就像一座盅惑人的碉堡,所有的外省青年都準備向它進攻……在這些才能、意志和成就的較量中,有著三十年來一代青年的慘史。”③
①巴爾扎克:《致外國女子的信》(1843年3月2日)。
②巴爾扎克:《致外國女子的信》(1842年12月21日)。
③巴爾扎克:《幻滅》第三部初版序言(1843)。
在這兒,巴黎顯然是作為資本主義生活法則的表征出現的。隨著封建所有制的解體,等級門閥觀念的削弱,憑借個人才智到社會上尋求發跡的機會,已成為法國青年的普遍幻想,也是家家戶戶對那些稍有天賦的孩子必然抱有的期望。所以巴爾扎克不無嘲諷地寫道:“拿破侖的榜樣,使多少平凡的人狂妄自大,成為十九世紀的致命傷。”這種幻想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也反映了時代的進步。因為在封建時代,每個人的身分地位是早已劃定了的,只有資本主義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產生以后,才給個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十八世紀末葉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必然以巴黎為圓心向外省擴散;巴黎的財富、權力,對外省青年必然具有無法抗拒的魅力。人人都想到巴黎去碰運氣,如此便形成各種人才云集巴黎、互相競爭角逐的局面。競爭者是如此之多,真正能爬上顯赫地位的又如此之少,這就必然挑起無窮無盡極其殘酷的斗爭,由此產生一首首個人奮斗的詩篇,一出出理想破滅的悲劇,同時也產生了十九世紀文學中的一個普遍的主題——個人與社會的對抗。巴爾扎克的哲理深度在于:他不僅意識到時代給個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刺激了青年一代的美妙幻想;同時看到了社會還包含著那么多阻礙個人發展的因素,看到了物的統治使多少人才遭受摧殘,多少理想歸于幻滅。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個人發展的可能性與阻礙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社會環境的矛盾,構成了小說的悲劇沖突。
既然沖突主要是在個人與環境之間展開,對主人公不幸命運的描繪,必然與對整個社會的批判揭露交織在一起。作者并不是孤立地塑造人物,而是將人物放在歷史的框架內,讓整個社會在他周圍活動著,呼吸著,影響著他的思想,制約著他的行動。人物在生活的波濤中沉浮,距離自己最初的目標愈來愈遠,終于被卷進危險的深淵。《幻滅》好像一幅巨型壁畫,展示了法國大革命以后從外省到巴黎的廣闊圖景,描繪出王政復辟時期種種最富特征意義的現象:一方面,貴族的高貴姓氏和顯赫地位仍然強烈地吸引著愛慕虛榮的青年;另一方面,資產者的財富已成為控制和奴役一切的力量,在野的資產階級自由黨在社會上比執政的保王黨更有勢力。這兩大階級的爭奪,牽動著文壇上兩派勢力的斗爭,也支配著呂西安的思想和命運。在這里,作者敏銳地指出了在復辟時期還處于萌芽狀態的資本集中現象,描繪出工商業的競爭、同行間的傾軋和吞并是以何等陰險毒辣的方式在進行。大衛·賽夏就是在這類斗爭中受圍獵的一個犧牲品。在這些不同的角斗場上,作者勾勒了眾多的不同階層、不同身分的人物……總之,《幻滅》好比社會的縮影,集中了法國社會在新舊交替時期的種種怪現象。其中最富時代特色的現象之一,就是剛起步不久的新聞界。
在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中,正面揭露新聞界內幕的作品,巴爾扎克的《幻滅》屬于最早的,也是寫得最大膽的一部。他撕開報界這座圣殿的帷幕,讓人們看到這是個拿靈魂作交易的鋪子。他一樁一件列舉新聞界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惹得新聞界的首腦和文藝界的“執政”們暴跳如雷。在巴爾扎克看來,報界既是現代社會惡劣風氣的集中而露骨的表現,也是進一步毒化社會風氣的大癰疽,正是報界這股邪惡的勢力,“扼殺了大量的青春和才能”①,把無數呂西安式的青年引向毀滅。
傅雷譯幻滅 作者簡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號怒庵,原江蘇省南匯縣下沙鄉(現浦東新區航頭鎮)人,中國著名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傅雷一生嫉惡如仇,其翻譯作品多以揭露社會弊病、描述人物奮斗抗爭為主.他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名家著作.
傅雷提出"以效果而論,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認為"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并要求"譯文必須為純粹之中文,無生硬拗口之病".傅雷一生翻譯了四十三部文學名著,各種中譯本累計發行近千萬冊.就介紹法國文學來講,翻譯數量之多,譯文特色之鮮明,譯作影響之大,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巴爾扎克(1799—1850),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一生創作甚豐,著有九十一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巴爾扎克對現實主義文學最大的貢獻在于他對典型人物形象和社會風俗的細致刻畫,并表達人物性格在社會環境中的變化和發展.他所創造的人物高老頭、葛朗臺、高布賽克、拉斯蒂涅、呂西安、貝姨、伏脫冷等幾乎已經成為文學史不同類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的樣板形象,對世界文學影響深遠.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