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菊與刀 本書特色
☆內容簡介 菊與刀,一如櫻花與武士:恬淡靜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兇狠決絕的“刀”象征著武士道文化。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用“菊”與“刀”來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斗、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等)。由此入手,進而分析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及有關習俗,指出日本幼兒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不連續性是形成雙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該書啟人深思,引人入勝,是了解日本民族的經典讀本。 日本,一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島國,何以能一手造就了一場世界大戰,另一手造就了二戰后世界*大的經濟奇跡?戰中的日本為什么要扮演令人發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在成為唯一一個被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后,日本又是怎樣迅速復興崛起的?當今經濟衰退、政局混亂的日本,是否還秉持大國情懷……在本書中,所有問題都能得到解答。 作者透過恩、情義、名譽等關鍵詞描繪了日本人的德行規范,同時描繪了一個由洗澡、睡眠、吃飯、戀情、酗酒等組成的人情世界,*后指出日本人的道德困境。其結論是,日本文化是不同于歐美“罪感文化”的“恥感文化”:他們以知恥為德行之本,依靠外部的強制力來做善行。這種文化的極端表現,就是日本流行的自殺現象和戰爭輸出。日本人以適當的自殺行為來洗刷污名從而贏得令名,這讓我們再一次想起武士切腹。而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其深層動因依然是名譽,日本人迫切要求在世界上贏得“尊重”。
菊與刀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菊與刀》*初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國政府之命,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指導美國如何管制戰敗后的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9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國、日本等引起強烈反響。事實上,美國政府戰后對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應的反應與本書的分析基本一致?芍^是美國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導書。 盡管本書的寫作屬于委托研究,作者也沒到過日本,但她把戰時被拘于美國的日本人作為調查對象,同時大量參閱書刊和日本文學及電影,筆觸探入到日本人生活方式的許多層面,進一步追尋日本民族文化的內在成因,這使得本書敘述生動、論析有力,語言富有智慧和幽默感。
菊與刀 目錄
菊與刀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生于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美國女人類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德日敗局已定,美國需要根據日本的情況制定具體的政策,于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國政府,收集各項資料,完成了這份報告,并在報告中闡述自己的推斷。戰爭結束后,美國的決策與她的推斷意見一致,她準確的預見是本書亮點之一。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