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45329
- 條形碼:9787308145329 ; 978-7-308-14532-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本書特色
本書從自己的家庭淵源開始談起,細數從清末至今日的歷史劇變,透過敏銳的眼光和超強的個人記憶,講述曾經親身經歷或耳聞的大量有趣的情節和故事,集中表現了中國百年歷史的各大關鍵時刻及由此帶來的深遠影響。本書內容覆蓋家庭、教育、國家、社會、戰爭、經濟、文化、愛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內容,其中涉及中外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近200個。周有光先生善于在描述當時現場、事件、人物之命運時,與中國之外的世界形成相互比較和參照,從而也使讀者了解到在必然歷史中的吊詭和回轉。 書中也坦誠講述作者作為一代杰出的知識分子的一生:從民國初普遍左傾、充滿活力的年輕知識精英分子的一員,向一個力圖保持清醒思考、在有限的條件下為祖國服務的獨立知識分子轉變的過程,也涉及他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樂觀和探索精神的歷程。 本書語言風格隨意、自然、活潑,充滿智慧、樂觀、幽默的基調,是一部極為珍貴的歷史讀本。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周有光先生*完整、*詳細、*權威的口述回憶。這部百年口述從家庭身世談起, 通過作者親身經歷的大量情節故事, 細述中國百年歷史的變故。內容覆蓋家庭、教育、國家、社會、戰爭、經濟、文化、愛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內容。其中涉及中國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近200個, 不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目錄
我的家庭背景/ 1
祖母與常州舊家/ 5
父親與母親/ 10
小學和中學世誼變親家/ 18
“五卅運動”前后圣約翰大學和光華大學/ 27
我的幾位同學/ 35
開始交女朋友跟隨孟憲承辦民眾教育/ 40
在杭州開“新聞學”課程/ 50
東北旅行簡樸而隨意的婚禮/ 57
留學日本/ 66
考入京都帝國大學/ 68
身兼兩職:進入江蘇銀行和光華大學/ 75
章乃器及救國會諸君子/ 79
夫婦互補棄家逃難/ 86
張家兄弟姐妹/ 90
周家兄弟姐妹/ 95
抗戰前的上海生活/ 101
逃難:蘇州合肥漢口/ 106
長沙辦報三峽遇險合川團聚/ 115
從成都光華大學到重慶農本局/ 124
抗戰時期農本局的作用及貢獻/ 130
空襲重慶南溪遇盜居轉搬家/ 134
通貨膨脹生活艱難/ 141
再進江蘇銀行四川印象/ 145
“星五聚餐會”與民主人士/ 149
見證國共合作與許滌新等人的交往/ 152
仰光探母緬甸見聞/ 158
戰爭的持續及國際形勢的發展/ 164
金華巧遇杜立特痛失幼女小禾/ 170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各國形勢及思想武器/ 175
進入新華銀行考察西北/ 182
河西走廊的故事/ 185
在西安的生活/ 191
戰時貿易兒子被流彈所傷/ 195
美蘇對日作戰與抗戰的勝利/ 199
重返上海轉赴美英/ 203
漂洋過海眾議戰后局勢/ 206
紐約觀察/ 210
探訪親友游歷美國/ 214
美國的交通和效率/ 223
美國的經濟/ 228
建設國家的若干想法/ 232
赴倫敦游輪上的趣事渴望建設新中國/ 236
“二戰”后左傾的歐洲古羅馬的語文技術/ 241
歸國途中的見聞與思考/ 246
與愛因斯坦聊天認識范旭東設計速記符號/ 249
滯留香港撰文著書/ 253
回到上海教書進銀行辦雜志/ 256
不斷的運動和改造/ 262
移居北京進入“文改會”/ 267
研究制訂《漢語拼音方案》/ 271
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276
《漢字改革概論》與日本的文字改革運動/ 284
“反右”運動/ 291
“ 文改會”大院的變遷北京的風沙與大雨/ 294
張允和的工作經歷/ 297
從“打麻雀”到“大煉鋼鐵” / 300
人民公社化與糧荒/ 302
饑餓的時代/ 305
人民公社制度與現代經濟/ 307
“文革”開始搬進“牛棚”/ 314
“破四舊”帶來的恐慌/ 317
袁二姐與胡仙洲的悲慘故事/ 322
奉命看批判陳毅的大字報/ 326
越南華僑陳越離奇蒙冤“文改會”的批斗會/ 329
下放寧夏平羅“五七干校”/ 335
西大灘的“學習”與生活/ 339
在干校種黃瓜和水稻/ 343
奇妙的芨芨草/ 347
幾件讓人難受的事/ 350
和林漢達一起看守高粱地/ 352
“白菜原理”探親十天/ 354
用《新華字典》做研究大雁糞雨的奇觀/ 357
奇怪的如廁習俗開辦造紙廠人性的“原始狀態”/ 361
和當地農民談寧夏的發展潛力/ 364
林彪死了尼克松來了/ 367
回到北京反對簡化《漢語拼音方案》/ 370
聽聞“四五”運動/ 374
唐山大地震“四人幫”垮臺/ 377
蘇州過冬票證時代巧吃刀魚/ 381
凋敝的洞庭東山人民公社是“井田制”/ 385
“二簡草案”被廢除/ 389
“文化大革命”是歷史的倒退/ 393
身無分文赴巴黎參加iso會議/ 395
華沙會議上的兩次發言外匯稿費需上繳/ 398
張寧和的經歷巴黎與華沙兩重天/ 400
蘇聯見聞/ 403
《漢語拼音方案》成為國際標準在中國召開國際會議/ 405
應邀去香港演講文字改革/ 408
香港的巨變及回歸問題/ 412
到夏威夷參加華語現代化國際會議/ 416
《漢語拼音方案》在華語文化圈的影響/ 420
夏威夷土著文化中日美文化在夏威夷/ 423
在美國講學旅行探望張元和/ 428
現代化城市圣巴巴拉旅館和女服務員/ 431
在圣巴巴拉市的兩次演講/ 434
在芝加哥大學演講/ 437
討論“同音詞恐懼癥”/ 439
探望表弟美國式家庭生活/ 441
重訪紐約/ 443
開眼界:用電腦查書目/ 446
在聯合國語言學學會演講用英語討論華語問題/ 448
美國大選觀察紐約黑人問題在賓大演講/ 451
看望張充和在耶魯大學演講/ 454
與《江青傳》的作者交談/ 457
尾聲/ 461
附錄窗外的大樹/ 463
人物索引/ 467
周有光年譜簡編/ 473
周有光著作一覽/ 477
周有光家族世系表/ 481
張允和家族世系表/ 483
鳴謝/ 485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相關資料
編輯說明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的主要內容來源于周有光先生在1996—1997年間對友人宋鐵錚先生的口述。在他講述過程中總共錄下了30余盤磁帶,周和慶女士根據這些錄音錄入電腦并打印成文,未作刪節或改編。后面附錄的文章是作者最近幾年接受采訪后整理的文章,對希望了解1997年以后周有光先生所思所想及研究方向的讀者來說或許是一個補充。這些文章在收入本書前,有的已經全部或部分在媒體上發表。需要說明的是,本書作者長時間的講述,原本是對友人和家人的“憶舊”,并未考慮到公開出版,講述之前也無特定計劃和大綱。
這里講述的一些內容,作者此后幾年中在接受各類采訪時有所披露,由此引起了讀者對于語言學以外的周有光先生的更多興趣。越來越多的人從關注作者本人,也更多關注到中國以20世紀為主的這段依然缺乏充分研究的歷史事實。作者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時雖然已經90高齡,但仍具有驚人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處于自然放松的家庭環境之下的聊天,對事實的陳述未加刻意雕琢,使得這部口述作品帶有某種即興和漫談性特點。即便如此,這里所展示的人生視野仍然十分廣闊、生動。也許從某種意義上看,這并非嚴格意義上歷史陳述,但卻是十分重要的歷史佐證和思考。
在編輯這部口述作品中,為了確保作品的原始性和真實性,在廣泛征求了許多專家意見后,我們確定了以下編輯原則:
一、保留大部分口述習慣用語,最大限度地讓讀者了解作者的語言習慣,保留口述文本原有的語言特色。少數帶有南方特色的語詞,只要不影響讀者對文本的理解,盡量予以保留。
二、不對原作的段落順序進行隨意性變動。盡管如此會造成某些內容或句子可能在不同地方出現,但基于作者聊天時的語氣及思路所具有的特殊意義,在作者表示自己沒有精力再做校改的情況下, 維持原狀的處理或許更為謹慎和負責,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作品的真實性。
三、必要的出版上的技術處理。我們對記錄稿的編輯處理主要側重于標點符號及對錯別字進行更正;在不影響語義的情況下,謹慎刪除個別重復、反復敘述的段落和句子,精簡頻繁使用的語氣詞、連接詞;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對個別口語詞匯、句子略作調整,便于讀者閱讀時更為流暢。
四、資料核實及更正原則。
1.我們對口述中絕大多數人名、地名、時間和事件等,進行了力所能及的背景資料、真實性及來源等方面的核實工作。
2.對少數較為明顯的問題,如日期、人名拼寫等記憶偏差造成的錯誤,我們征得作者同意后直接予以了更正。
3.口述中可能與其他史料不符、與事實有出入,或與某些理論常識有出入的地方,基本不做修改,僅加上編輯注解,作簡要說明。
4.作品涉及的大部分統計數據來源于1996年之前的公開報道,有些統計數據和作者所描述的情景與今天的現實已經有明顯差異,編輯時保留原狀。
5.對書中涉及的某些重要事件我們在頁下加上了注釋,僅供讀者參考。
五、為了使讀者閱讀時更易掌握作者的核心思想,我們根據文中的核心詞和內容加上了章節標題。
六、編輯制作的人名索引只收入作者在本書中提及的人物,絕大部分只作簡單說明。附在正文之后,按照拼音順序排列,標示出現頁碼。其中有些人物暫時沒有查詢到更多資料,只能根據口述內容編制。
某些與作者有密切關系的人物或事件,因作者在本書中沒有提及,人物索引就不予收入,有興趣了解的讀者可以參考作者其他作品。
七、為便于讀者深入了解作者更多資料,我們在正文后面附有相關作者“周有光年譜簡編”、“周有光著作一覽”等,供有興趣的讀者了解。
這部作品中主體部分的敘述時間到今天已經又相隔18年之久,當時的錄音磁帶也是許多年以后復聽并做文字記錄的。令人遺憾的是,個別磁帶上的內容已有遺失,造成個別地方口述內容不連貫,我們尊重作者和事實,不做補全。口述中有少數地方和內容,因各種原因有刪改,敬請讀者諒解。
最后的“尾聲”是編者根據周有光先生的講述,在2014年出版前夕記錄下來的,作為對正本的補充。這部書出版之前,我們專程為此征詢周有光先生的意見,他詼諧地說,他現在要提倡“出錯主義”,因為任何人或任何“主義”都不可能沒有錯誤存在的,社會的發展也有賴于不斷改正各種錯誤。一本書或一種觀點有錯誤存在,就需要有批評指正,作者將因此有更多機會和讀者交流。周有光先生表示他希望由此聽到不同的意見,以便糾錯。
我們誠摯希望讀者在閱讀這部書以后,不僅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也有可能給我們提供更多寶貴資料和意見,在此一并致謝!
本書編輯
2014年7月31日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作者簡介
周有光先生1906年生于江蘇常州,是中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思想家。早年在大學主修經濟學。曾任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經濟學教授,上大學時對語言學、文字改革有濃厚興趣,并參加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1955年以后,根據國家需要,專職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漢語拼音問題,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并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校授課。主持和擬定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主導和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 半個多世紀以來,周有光先生一直致力于推進中國文字改革和語文現代化的進程。1961年出版著作《漢字改革概論》,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我國文字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此后他還陸續出版了《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字學初探》、《朝聞道集》等30余部重要著作。周有光先生不僅在語言文字領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領域同樣成就顯著。 周有光先生歷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中方委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日文《不列顛國際百科全書》國際學術顧問等,是中國最受敬重的著名學者之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