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y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y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y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y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驗輯
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24611
- 條形碼:9787513224611 ; 978-7-5132-246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 本書特色
陰陽脈診內容甚是寬泛,所有的脈診內容,都可以陰陽脈診來概括之。《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并非陰陽脈診之全書,其范圍小很多,只限于李士懋老師對于陰陽脈診的論述和應用,并附醫(yī)案以證之,故冠以“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 中醫(yī)的整體觀有兩點內容,一是天人相應,一是人是一整體,臟腑、組織、器官在生理上相生相克,病理上相互影響傳變。這些影響和傳變,在歷代醫(yī)論中,與脈象的關系,僅限于某臟某腑的孤立病變,如“寸數咽喉口舌瘡,吐紅咳嗽肺生瘍”,而臟腑之間陰陽相互影響傳變在脈診上的體現,如尺數對于關脈有何影響,對于寸脈有何影響,言之甚少。而陰陽脈診是把脈之三部九候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分辨諸臟腑之間的相互影響、傳變。如脈陰弱陽弦,則主陽虛水泛,水飲上凌而脈弦;陰弱而陽浮大,是陰盛格陽而虛陽浮越;陽脈數而尺細數,乃熱盛傷陰;陽浮大而虛尺細數,乃陰虛陽浮等,把脈的變動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某臟某腑的孤立病變。此乃整體觀念在脈上的體現,這對于脈學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 內容簡介
陰陽脈診是李士懋老師平脈辨證思辨體系的組成部分,在隨師應診的過程中,屢見老師用陰陽脈診的思辨方法來指導臨床,故萌生了總結李老師陰陽脈診見解的念頭。陰陽脈診內容甚是寬泛,所有的脈診內容,都可以陰陽脈診來概括之。本書并非陰陽脈診之全書,其范圍小很多,只限于李士懋老師對于陰陽脈診的論述和應用,并附醫(yī)案以證之,特冠以“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
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 目錄
第二章 陰陽脈診的起源與發(fā)展
第三章 陰陽脈診類型及其意義
一、陰致陽失和
(一)陰位弱影響陽脈
1.陰位陰虛
2.陰位陽虛
3.陰位陰陽兩虛
(二)陰脈實影響陽脈
1.中焦氣機痹阻致陽脈弱
2.邪氣上攻致陽脈旺
二、陽致陰失和
(一)陽實致陰弱
1.陽位邪氣阻滯
2.陽位痰濕傷水
3.陽位熱盛傷陰
(二)陽虛致陰旺
1.中虛,濕濁下注
2.中虛,下焦相火妄動
三、陰陽互不影響選析
(一)尺細數,陽脈不足
1.尺細數,而陽脈細數減或動數而減
2.尺細數而陽脈減者
(二)尺弱,陽脈旺
1.尺細數,陽脈洪滑數大者
2.尺沉弱,陽脈浮數有力者
第四章 陰陽脈診病例
一、陰致陽失和
(一)陰脈弱影響陽脈變化
1.陰位陰虛
2.陰位陽虛
3.陰位陰陽兩虛
(二)陰脈實影響陽脈變化
1.氣機閉阻致陽脈弱
2.邪氣上攻致陽脈旺
二、陽致陰失和
(一)陽實致陰弱
(二)陽虛致陰旺
三、陰陽互不影響
主要參考書目
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 作者簡介
楊陽,女,1979年生,河北中醫(yī)學院副教授,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傳承博士后。師從國醫(yī)大師李士懋教授,一河北中醫(yī)學院扁鵲醫(yī)學社指導教師。在CSCD核心庫等雜志上發(fā)表第一作者學術論文十余篇,主研省局和校級課題4項,參研國家973課題l項、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作為第一主研獲科技成果一項,河北省教育廳教學課件大賽三等獎一項。參研課題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河北省教學優(yōu)秀成果1項,河北省中醫(yī)藥學會一等獎2項,科技成果4項。隨李老學習之后,對脈診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