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譯苑探微-翻譯研究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1046804
- 條形碼:9787311046804 ; 978-7-311-0468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譯苑探微-翻譯研究論文集 內容簡介
《翻譯研究論文集:譯苑探微》收錄了近年來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研究所各位老師的部分研究成果,分五部分,分別是:翻譯理論,文學翻譯,非文學翻譯,文化與翻譯,翻譯教學及口譯研究。 《翻譯研究論文集:譯苑探微》還收錄了辜正坤、王建國、閻佩衡三位校外教授關于翻譯研究得到論文。
譯苑探微-翻譯研究論文集 目錄
領先西方百年的中國文化翻譯與翻譯研究的文化學派
——兼與西方翻譯界文化轉向論者商榷
企業管理文本的語言特點與翻譯:功能角度
譯事作為方式管窺
——兼議得法、得體和得宜之譯事規約
**部分翻譯理論
論隱喻的翻譯
——兼評劉重德、Newmark的相關見解
媒體語言中外語縮略詞及其翻譯
——央視限制使用英文縮略詞個案研究
伽達默爾“視域融合”理論對翻譯研究的影響
第二部分文學翻譯
信達雅:古典漢詩英譯的三難三美
——李清照《聲聲慢》英譯文本比較研究
由《洗澡》英譯本中的譯例審視功能主義目的論觀照下的轉換法
概念整合視角下的文學翻譯
第三部分非文學翻譯
淺談英語經濟學與社會學著作的翻譯
小說翻譯中科技詞匯的二值變體
中國學術翻譯研究20年
第四部分文化與翻譯
從文化與翻譯的互補性看文化翻譯的個體與社會因素
跨學科視域中的文化涵化研究
——兼及文化涵化與翻譯之研究
第五部分翻譯教學及口譯研究
美國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翻譯專業培養模式探討
從目的論角度看應用文體翻譯教學
歐盟口譯培訓模式對翻譯專業學生培養的借鑒
漢譯英交替傳譯中的顯化現象:案例分析
西方翻譯教學理論述評
后記
譯苑探微-翻譯研究論文集 節選
《翻譯研究論文集:譯苑探微》: (一)對“轉向”提法的批判 在當代學術界,尤其在西方學術界,往往盛行某某學術研究或某某學科“轉向”的提法。我認為這種提法本身的嚴謹性至少在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是很值得商榷的。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千百萬學術研究者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研究資料、研究結論,往往千奇百怪,很難以一個方向去規范,更不宜假定某一個方向是*正確、*好的方向。而“轉向”的提法就暗示、預設了一個前提:此前的研究方向是錯誤的或不好的,現在這個所謂的瓶方向才是唯一的、*好的研究方向。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要反問的是:說一個學科或學術研究領域“轉向”了的依據究竟是什么?是權威的個人?媒介?學術機構?大眾輿論?我們只要理智地考察一下這些依據,就會發現它們其實都不足以為“轉向”這種提法提供充分的理由。個人無論多么權威都不可能使整個學科或學術領域“轉向”。何況個人的研究無論如何權威也無法囊括一門學科里的一切研究課題。同理,某個個人的研究只可能在一門學科的某個或某幾個課題上成為權威,不可能在該學科的一切課題上都成為權威。因此,依據某個人的單個或幾個權威性成果就拋出某學科或某領域整體“轉向”的提法是荒唐的。媒介在這里主要指出版社和專門的學術報刊。它們的出版物或許在某一學術領域引起了轟動效應,相似的研究性專著或文章也許相應增加,但是是否其總數已經多到可以斷言整個學科都已經“轉向”,卻從來不見有具體的統計數字。更何況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及方向性不可能簡單地以發表類似著作的數量的多寡來蓋棺定論。在學術研究上常常有曲高和寡的現象,某些尖端課題也許只有很少的文章發表。不能以此來論定此課題因此只能隨所謂學術大流而“轉向”。有的專門的學術機構確實擁有左右學術風氣的力量,但這種力量要么是借助于意識形態的威力,要么是濫用其學術導向權威而產生的惡果。學術權威機構不應該人為地干擾一個學科內林林總總的學術研究課題,而應該只是為它們提供方便,使它們的研究成果能夠及時地得到鑒定與支持。它誠然可以強化某個課題的研究力量,以便預期產生更大的研究成果,如果因此妄言或妄圖使整個研究領域在全國、全世界的范圍內“轉向”,則是可笑的。大眾輿論只能解決大眾性的問題,對于學術研究,尤其是高端的學術研究,大眾輿論在大多數的場合是沒有用的;有時其作用可能適得其反。 因此,動輒使用“轉向”這個用語來定性整個學科的發展態勢,是不科學、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這種提法在骨子里實際上反映了一些學者(主要是西方學者或崇拜西方的學者)的學術霸權導向意識,或者說學術壟斷意識。通過這樣的提法,野心勃勃的學者暗示,某學科過去的理論已經不是真理而是謬誤,它們被無情地顛覆了。用這樣的方法來打擊自己在理論研究領域的對手,是某些學者的病態策略,我們應該加以鄙棄。當然,許多中國學者也使用了這樣的用語,他們并非是故意搗亂,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往往只是習慣性或盲目地跟風。他們不是本文批判的對象,這一點需要加以說明。 (二)多向并存論——界定學術研究方向的正確話語 如果說某一種學術研究學科或領域“轉向”的提法不妥當,那么,我們應該使用什么樣的學術用語來對整體學科的研究方向加以描述或界定呢? 不容諱認,在一門學科之內,某些研究課題或某些研究方向或許是這門學科內的強項或成就*突出者。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客觀地界定其成就所屬的范圍,充分肯定其貢獻、地位和意義,但不能用這種成就來排斥、挾裹其他課題,造成似乎所有的課題都“轉向”了的虛假現象。 在我看來,界定學術研究方向的正確話語應該采用多向并存論。一個學科就像一棵樹,它的枝條象征著若干研究方向。由于許多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的變化,某些研究方向此時得到強調,它們發展得更強勁,代表了重要的方向.但并未使所有的枝條“轉向”。同理,另一些研究方向也許在某些時間內相對受到忽視,發展得緩慢了一些,枝條相對不那么繁茂,但仍然在總的方面保有著從前的基本方向,沒有也不必非要“轉向”。在現實中,許多研究者常常在許多年內沉浸在自己的研究方向里,他們也許沒有受到學術界的注目,但是并不能斷言他們的研究已經“轉向”。如果就研究者的數目而言,執著于傳統研究方法的學者常常在人數上多于標新立異的學者,因此,說少數標新立異者的研究使得整個學術研究領域“轉向”也是錯誤的,只應該說這部分學者的研究代表了一個新的方向或強化了某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可以得到強調,但它不能替代其他方向,而應該與所有其他的研究方向共存。這就是我所說的多向并存論。顯然,這和我多年來主張的翻譯多元互補論、翻譯標準多元互補論、翻譯理論多元互補論是完全一脈相承的。仍用前面的樹枝作喻,則這種學術研究多向并存論可以簡單地描述、比喻為:壯枝細枝共在,長枝短枝共存,舊枝新枝同見,花枝葉枝同昌。換一個角度,我們應該歡迎多枝花葉共生、共發、共榮、互補、互構、互進。這和傳統中國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并而不融的思想相通。只有當所有的研究方向所代表的研究課題各司其職.各顯神通,長短互補,克弊興利,我們的學術研究——不,人類的學術研究——才能真正地、多向地、全面地興旺發展,而不是單向地你方唱罷我登臺式地流線型、對接型地狹隘發展。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