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百合之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15804
- 條形碼:9787567115804 ; 978-7-5671-158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合之愛 本書特色
《百合之愛: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歷程》是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指導下編輯而成的!栋俸现異郏荷虾E猿刹诺男穆窔v程》共撰寫了上海18位熱衷慈善公益事業的女性,通過回顧她們的成長歷程,挖掘做慈善的緣由和動力,也通過具體的慈善事跡的介紹,讓讀者明了慈善的不同方式,原來人人都可做慈善天使,灑向人間都是愛。
百合之愛 內容簡介
《百合之愛: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歷程》濃彩重墨地描寫、挖掘了優秀女性生命軌跡中*核心的價值觀及特有的氣質,對女性心路歷程中對社會、對家庭、對他人擁有的慈愛——這一快樂生活的源泉給予了展現,對女性品格鑄造中的可貴元素給予了贊頌。
百合之愛 目錄
爭議聲中她挺身而出
激發調動民眾愛心
培養“新人”壯大隊伍
樂善好施頻送溫暖
管好錢袋取信于民
“退休”保留會長頭銜
曹小夏:用音樂搭建愛心的橋梁
上海誕生了業余城市交響樂團
自閉癥患者來到敬老院
上海,在充滿愛的音樂聲中悼念遇難者
奉獻給他人,收獲于自己
陳群:生命禮贊
隅然中成為白衣天使
愛在心中
迎來人生的巔峰
捧出生命的禮物
傳播人生的正能量
沈翠英:上海奶奶
義賣房產援建災區
60多歲創業學吹打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熱心的特殊學校老師
教子有方的沈奶奶
胡紅娣:母愛無疆慈善無悔
與棄兒車杏的故事
與澤郎、卓瑪等藏族兒女的故事
與愛女貝貝及公婆的故事
平凡生活中的慈善故事
顧明仙:行善是快樂的
土生土長的女鄉長
敢于擔當的女局長
勇于突破的秘書長
情系百姓,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黃吉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哏難而快樂的學校生活
當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涉足慈善事業一發不可收
謝謝您,黃吉人老師!
未能結束的話
于井子:天使心路
人生的**任老師
對生命負責
善良的心盡善良的責任
為護士工作鼓與呼
現代勞模的風采
蔣養娣:那雙清澈如水的眼睛
鋼琴故事創業初衷
一見鐘情此生相依
誠信經營 得道多助
兩次受挫愈戰愈勇
回報社會大愛無言
馬世婧:投身公益,人生從此改變
全職主婦做公益
心理咨詢師的**步
海納百川,布澤天下
“個案管理”為特色
帶動周圍人一起投身公益
彭亞芳:用50載春秋在苦處抒寫愛
立志做好人 甘于奉獻
“上海媽媽”與她的眾多兒子
“貼心閨女”情暖老人心
愛心感化 重鑄靈魂
真摯性情簡樸生活
秦嫻:“秦小姐”與她的60位爸媽
老人缺乏的是溝通和交流
陪讀生活充實卻不疲憊
炒股票結識張姐
退休工資全部捐給敬老院
敬老院里大家都像一家人
沙拉·伊馬斯:度盡劫難傳遞愛心和寬容
慈善種子這片土地有恩于我
付出愛心 懂得給別人自尊心
慈悲為懷幸運成為鉆石商人
內心溫暖 熱愛公益傳遞愛心
享受愛情 上海男人來遮風雨
徐莉佳:海的女兒
直掛云帆濟滄海
梅花香自苦寒來
慈善是一種情懷
愛我所愛 無怨無悔
許譯雯:用智慧來做慈善
慈善初體驗
四川建小學和養老院
辭職做慈善
啟智是目的
何筱琳:做慈善的人是快樂的
反其道而行的慈善選擇
選擇絕非**次
從基金會到慈愛公益服務社
有夢想的現實主義者
慈善可以是一種主流的生活方式
楊磊:我用青春歌唱不老的歌
成長從獨立開始
人生需要早規劃
用行動創造機遇
改變從細節開始
夢想靠毅力守護
楊明輝:用青春書寫師愛真諦
“把孩子放了,讓我來替他!”
勇氣,源于尋常歲月孕育的真情
愛,在接力中溫暖更多人
把青春刻進三尺講臺
*令人欣喜的遺傳
百合之愛 節選
《百合之愛:上海女性成才的心路歷程》: “當我們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時候,怎能忘記在我們這個大都市里,還有這些特殊困難的群體?我們應該以自己的愛心,去幫助他們擺脫困境……” “我擔任會長只有一個念頭,按照國際慣例,依法治會,規范管理,取信于民,專款專用!薄 ∵@是陳鐵迪對上海人民的承諾,也是她擔任會長的就職誓言! 〖ぐl調動民眾愛心 “基金會初創時,鐵迪會長*注重的就是如何激發、調動全社會普通大眾都來做慈善、獻愛心,扶貧濟困!薄虾J写壬苹饡泵貢L馬仲器說! 按壬啤眱蓚字,在上海老百姓的心中,分量是很重的。他們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持陳鐵迪和她的團隊。還在籌備期間,基金會就收到了**筆捐贈。雖然只有區區1 000元錢,但錢的來歷讓所有工作人員都被打動了! 【栀浾弑旧砭褪且晃豢繃揖戎墓吕喜鼙。他在上海第三社會福利院生活,福利院每月給老人發8元零用錢,曹炳生舍不得花,大部分都積攢了下來,他在福利院內外為老人們理發,每次得一角、兩角,他也放在一起,兩筆錢湊成l 000元,用布包包好,托福利院的領導,全部捐給了即將成立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工作人員不肯收,但老人說,他自己受到黨和政府的資助,也應該為貧困的老百姓做一點事! ∵有一個讓人動容的故事,和一個電話號碼有關。1997年,市慈善基金會要設置一條慈善熱線電話,接受市民捐款捐物,當時大家一起選了個號碼——2584343,諧音就是“讓我撥慈善慈善”。不過,這個號碼是不是有人用?是誰在用?沒人知道。市慈善基金會的馬仲器撥通了這個號碼,電話那頭是一個中年男子,他說這是他家里的電話。馬仲器說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希望他能轉讓這個號碼。男子聽了,一口答應,還謝絕基金會出錢幫他安裝其他號碼。 “事后我才知道,這是一位剛回歸社會不久的特殊人士。他心里有顆善良的種子。我相信,從捐出這個電話開始,他的人生軌跡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瘪R仲器為此感到欣慰。 這些事都給了陳鐵迪和她的團隊以深深的教育和啟發。中國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中華民族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是根深蒂固的,問題在于,怎樣激發和調動起大家的愛心,讓慈善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無疑,與新聞媒體合作是必要途徑!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