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我的反省與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00248
- 條形碼:9787569900248 ; 978-7-5699-002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反省與思考 本書特色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文庫:我的反省與思考》是從作者田青已發表的學術成果中精選出的43篇論文及評論文章匯集而成的個人文集,它分為學術觀點、學術研究及藝術評論等三個方面的論題,也是作者對幾十年來從事學術研究的總結與思考,體現了作者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繼承等的探索。
我的反省與思考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文化觀點、學術研究和藝術評論三編, 主要內容包括: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三議 ; 一個觀念的改變: 從北京市政府改變“禁放令”談起 ; 傳統節日的現代意義 ; 保護與發展 ——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
我的反省與思考 目錄
代序
上編 文化觀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三議
一個觀念的改變:從北京市政府改變“禁放令”談起
傳統節日的現代意義
保護與發展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論壇上的發言
撿起金葉
——寫在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公布之際
民歌與“民族唱法”
——在山西左權“第二屆南北民歌擂臺賽”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佛教文化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韓攜手,共同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談起
流布與融合
——中國大運河與非物質文化潰產
我們擁有足夠的“文化自覺”嗎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
原生態:喚醒文化自覺與維護文化多樣性的契機
古琴的人文精神
——2010年7月5日在中國音樂學院的講演
一個音樂學家的社會責任
——2010年6月3日在上海音樂學院的講演
找回祖先的聲音
——中國民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編 學術研究
佛教音樂的華化
中國音樂的線性思維
佛教與中國音樂
《金瓶梅》與佛曲
“阿央白”與佛教密宗的女性觀
有關唐代“俗講”的兩份資料
智化寺音樂與中國音樂學
“京音樂”與“怯音樂”
——北京佛教音樂中的“都市派”和“農村派”
楊蔭瀏與中國宗教音樂
書陳寅恪《書魏書蕭衍傳后》之后
下編 藝術評論
寫詩的人永遠年輕
——《把愛連起來——鮑和平歌詞集》序
舞者如歌
——資華筠與她的隨筆集《學而年青》
《清刻本文煥堂指譜》序
美麗,并不等于柔弱
——《亞妮專訪》序
文章千古事善哉一點心
——《中原古樂史初探》再版序
一個美麗的記憶
——澳門《楊柳青木板年畫展》序
大象有聲
——錢紹武雕塑中的音樂
會飛的丫頭
——《樂心飛揚:母親眼中的宋飛》代序
回歸也是發展
——陳美娥與《漢唐樂府》給我們的啟發
保護與發展
——陳美娥與《洛神賦》的啟示
藝術長青的歌劇家王昆大姐
資華筠:從舞者到學者的升華
鄉音:世上*美的音樂
——王六著《把根留住——陜北方言成語3000條》序
從人到猿
——劉若望雕塑藝術的哲學意味
“士”的傳統與“新文人畫”
——讀劉明康美術作品集《舊憶》
*愛女人的男人
——《十里紅妝女兒夢》代序
中國音樂傳承中的人與德
——一把琵琶的故事
音樂的生命之源
——與崔健對話錄
昆曲等你六百年
上編 文化觀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三議
一個觀念的改變:從北京市政府改變“禁放令”談起
傳統節日的現代意義
保護與發展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蘇州論壇上的發言
撿起金葉
——寫在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公布之際
民歌與“民族唱法”
——在山西左權“第二屆南北民歌擂臺賽”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佛教文化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韓攜手,共同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談起
流布與融合
——中國大運河與非物質文化潰產
我們擁有足夠的“文化自覺”嗎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
原生態:喚醒文化自覺與維護文化多樣性的契機
古琴的人文精神
——2010年7月5日在中國音樂學院的講演
一個音樂學家的社會責任
——2010年6月3日在上海音樂學院的講演
找回祖先的聲音
——中國民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中編 學術研究
佛教音樂的華化
中國音樂的線性思維
佛教與中國音樂
《金瓶梅》與佛曲
“阿央白”與佛教密宗的女性觀
有關唐代“俗講”的兩份資料
智化寺音樂與中國音樂學
“京音樂”與“怯音樂”
——北京佛教音樂中的“都市派”和“農村派”
楊蔭瀏與中國宗教音樂
書陳寅恪《書魏書蕭衍傳后》之后
下編 藝術評論
寫詩的人永遠年輕
——《把愛連起來——鮑和平歌詞集》序
舞者如歌
——資華筠與她的隨筆集《學而年青》
《清刻本文煥堂指譜》序
美麗,并不等于柔弱
——《亞妮專訪》序
文章千古事善哉一點心
——《中原古樂史初探》再版序
一個美麗的記憶
——澳門《楊柳青木板年畫展》序
大象有聲
——錢紹武雕塑中的音樂
會飛的丫頭
——《樂心飛揚:母親眼中的宋飛》代序
回歸也是發展
——陳美娥與《漢唐樂府》給我們的啟發
保護與發展
——陳美娥與《洛神賦》的啟示
藝術長青的歌劇家王昆大姐
資華筠:從舞者到學者的升華
鄉音:世上*美的音樂
——王六著《把根留住——陜北方言成語3000條》序
從人到猿
——劉若望雕塑藝術的哲學意味
“士”的傳統與“新文人畫”
——讀劉明康美術作品集《舊憶》
*愛女人的男人
——《十里紅妝女兒夢》代序
中國音樂傳承中的人與德
——一把琵琶的故事
音樂的生命之源
——與崔健對話錄
昆曲等你六百年
展開全部
我的反省與思考 作者簡介
田青,音樂學家、文化學者。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佛教協會特聘顧問、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于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研究.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著有《中國宗教音樂》、《凈土天音》、《撿起金葉》、《禪與樂》、《佛教音樂的華化》等。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