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九品廉吏暴式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602966
- 條形碼:9787554602966 ; 978-7-5546-029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九品廉吏暴式昭 本書特色
徐曉軍編著的《九品廉吏暴式昭》是吳中區廉政文化建設取得的又一可喜成果。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通過故事、圖片、資料相結合的方法,客觀呈現廉吏暴式昭在西山的政績、西山人民及當時名流對這位官員的態度、評價以及今天傳承暴式昭精神的狀況。 本書圖文并茂、史料翔實,語言質樸、可讀性強,極富教育意義。特別在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當下,它的出版問世,定將在以廉潔理念教育人、廉政文化熏陶人、為民服務引導人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九品廉吏暴式昭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西山政 廉吏行善政、名家頌 善政得民善、紀念館 正氣萬古傳、廉風傳 讀史還感今共四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 暴式昭小傳、輕舟上任、整頓班子、禁毒治賭、拒賄勸捐等。
九品廉吏暴式昭 目錄
序二
西山政廉吏行善政
暴式昭小傳
輕舟上任
整頓班子
禁毒治賭
拒賄勸捐
救災驅蝗
修祠刻書
殲匪懲霸
親宗睦族
忤上罷官
名家頌善政得民善
《林屋山民送米圖》簡介
秦敏樹題《林屋山民送米圖》
俞樾題《林屋山民送米圖》
鄭文焯題《雪篷載米圖》
吳昌碩題詠
胡逋《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序
馮友蘭《林屋山民饋米圖卷》敘
朱自清題詠
徐悲鴻《雪篷載米圖》題詠
我的祖父暴方子和《林屋山民送米圖》
人間要好官——《林屋山民送米圖》的重印
暴方子傳
清吳縣角頭司巡檢暴君墓碑銘
紀念館正氣萬古傳
一、館前廣場
二、大廳前天井
三、大廳(生平事跡展廳)
四、后廳(后世評價展廳)
五、樓上(多媒體展廳、接待題字廳)
廉風傳讀史還感今
九品廉吏暴式昭 節選
光緒十六年(1890)十一月,在西山角頭巡檢司做了五年巡檢的暴式昭,被撤職。五年間,本就清廉的暴式昭,還用低微的俸銀為西山做了許多實事,*后連他夫人的首飾也當了。被罷官后沒多久,竟無米為炊。西山百姓知道后,自發為暴式昭送米、送柴。此次送米活動,涉及全島的老百姓。這種自發行動,不但是對一個清官的同情與支持,也是對腐敗官府的一種抗議,更是一次民意的大展示。 光緒十七年(1891)春,西山詩人、畫家秦敏樹在感慨之余,寫了一首長歌,又畫了一幅畫。這幅畫就是《林屋山民送米圖》。在題款中,秦敏樹寫道:“滑臺暴方子少尹來尉林屋,興利除弊,飲冰茹蘗,山民戴之。光緒庚寅冬仲,奉檄解篆,未旬日釜已生塵,山民聞而感泣,相率日以米薪相餉,自冬歷春未已。余聞為作歌,嗣復寫是圖,并錄詩郵寄少尹,聊識循跡耳。辛卯春種既望,林屋散老秦敏樹作于之江柏廨,時年六十四。” 秦敏樹,原名嘉樹,字林屋,一字散之,又字雅梅,晚號冬木老人,吳縣(今江蘇州)人。能詩,兼工山水。五十后專用水墨。鐫一印日“五十戒色”。 長卷以白描的手法,生動再現了西山百姓給暴式昭送米送柴的情景:圖中的林屋山白雪皚皚,山下幾間低矮的茅草房,即暴式昭的家,幾個山民肩背著米袋走在山中的小路上。而暴式昭的家門口,早已有人送來了大米,放在草地上,然后默默地離開了。圖的右側,有一只小船停泊在岸邊,大概也是剛來送米或送菜的…… 秦敏樹畫好《林屋山民送米圖》后,緊接著又“廣征題詠”。俞樾在長卷上題寫了“林屋山民送米圖”幾個蒼勁有力的篆字,同時,還為長卷題詞、題詩。而后,吳大瀲、許振偉、吳昌碩、曹允源、鄧邦達、沈鏗、江瀚等先后題詠。再后來又有朱光潛、馮友蘭、游國恩、俞平伯、朱自清、馬衡、于海宴、張東蓀、沈從文、黎錦熙、張大干、徐悲鴻等民國時期的著名教授、學者、畫家。胡逋為此圖題簽并作序。 西山的老百姓為罷了官的暴式昭送米,自然是他的事跡有感人之處。這幅作品為清朝、民國兩個時期眾多名人所題畫頌揚,詩畫合璧,成為一件極富價值的藝術珍品。胡逋是以現代眼光審視這個卷子的第-人,他在序文中寫道:“這卷子里有許多名家的手跡,當然都很可寶貴。但更可寶貴的還有三件:一件是洞庭山各村人民送柴米食物的清單,一件是上司訓斥暴君的公文,一件是他親筆抄存他自己答復上司的稟稿。” 《林屋山民送米圖》,今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中。 當時,清末的畫家鄭文焯也為此事曾畫了一幅《雪蓬送米圖》,徐悲鴻也據此再畫《雪蓬載米圖》,均為以彰廉義。 ……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