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世界歷史上的宗教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07143
- 條形碼:9787100107143 ; 978-7-100-10714-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歷史上的宗教 本書特色
長期以來,團體和個人都在通過宗教和集體表達來尋求認同和意義。在《世界歷史上的宗教》中,作者考察了宗教的價值以解釋人類過去和現在的經驗,探討了宗教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影響并與文化和政治動態*為相關的因素。在這樣一個一般框架中,引入了三個主題: 正式宗教與非正式宗教的關系,其在歷史中的變化,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反映。 教會與國家的關系,從政教合一政體到對宗教的壓迫。 對精神確定性不斷地追尋,以及宗教信念核心與新發展分裂的結果。 本書的獨特研究視角,有助于讀者進一步理解宗教行為,及其對人類進步產生的紛繁、復雜的不同影響。 作者在本書中解釋了過去和現在的人類經驗,研究宗教的價值,通過探索這一點,認為宗教元素是文化和政治影響歷史的*好動力。在這一總體框架內,借助三個主題來探討他們對歷史上的宗教認識:(1)正式和非正式的宗教信仰之間的關系,這些變化是如何在歷史中演變的,以及它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中反映出來;(2)教會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從宗教神權統治到對宗教的鎮壓;(3)人類持續的尋找精神的肯定,以及隨之而來的宗教信仰核心的分裂,進而產生新的信仰。
世界歷史上的宗教 內容簡介
人類文明史既有宏大敘事,也充滿了生動細節;既見證著民族國家的興盛與衰敗,也反映了英雄個人的夢想和血淚。事實上,真正決定文明發展的基本要素,是那些恒常存在的日常生活方式、社會習俗和文化心理等,它波瀾不驚卻暗流涌動,彼此關聯而又催生變化,并裹挾一切外部因素,使之轉變成自身發展和變化的動力。因此,那些關乎全球文明發展和彼此共生性因素,無一不成為研究的對象,無一不成為大眾閱讀的焦點。生態、交往、和平、安全、人口、疾病、食品、能源、犯罪等問題,凡此種種,既是不同信仰、不同制度和不同文化的文明發展需要直面的,又是它們之間彼此交流、進行合作乃至相互促進的基礎。在這種文明史的敘述中,階段性的政治內容相對淡化,長時段文明形態發展的基礎——文化和社會生活得以凸顯。文明史的目的是介紹、傳播人類文明、文化知識與價值觀念,更重要的是讀者可以通過文明史的閱讀明了人類尊嚴獲得的歷史,從而塑造自己的生活理念。 在全球化的當下,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與世界各國往來日益密切,這一方面需要我們閱讀文明史以更真實、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域外歷史文化、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文明史也可以培育人們更加開闊的思維、更加完善的人格。多讀文明史,不僅能讓人們認識到文明的多樣性、復雜性,使人們能以兼容并包的思維看待世界和人生,而且可以從歷史發展的多變中汲取有益的智慧,訓練理性思考的能力。 在文化多元交融的全球化時代,了解、掌握人類文明知識和理念是當代國人應該補上的一課。因此,學術研究不能僅僅局限于象牙塔,雖然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知識形態轉變為普通民眾也能接受的大眾文化。況且,普及大眾文化,才能不斷出現更多的人才參與研究工作,文化也才能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不斷出現更豐富的精英文化。這是一個相互依存,循環發展的過程,缺一不可。 本叢書專注于在世界歷史背景下考察一系列人類歷程和制度,其目的就是嚴肅認真(即便很簡單)地討論一些重要議題,以作為教科書和文獻集的補充。相比教科書,這類書籍可使學生更深入地探索到人類歷史的某一特殊層面,并在此過程中使他們對歷史學家的分析方式及其對一些問題的討論有更全面的認識。每一議題都是按時間順序被論述的,這就使關于變化和延續性的討論成為可能。每個議題也都是在一系列不同的社會和地區范圍內被評估的,這也使相關的異同比較成為可能。
世界歷史上的宗教 目錄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