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72626
- 條形碼:9787536072626 ; 978-7-5360-726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名人傳-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書特色
《名人傳(全譯本)/世界文學名著典藏》是法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的合集,是世界傳記文學作品中的典范之作。書中著力刻畫了三位藝術巨匠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現了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為人們譜寫了一闋氣勢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響曲”。
名人傳-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內容簡介
《名人傳(全譯本)/世界文學名著典藏》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的合集,是世界傳記文學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在距今近一百年前,羅曼·羅蘭在英雄主義精神的激勵下,先后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大巨人的傳記,通過大量史料和對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以及人生的獨到理解,再現了他們無與倫比的精神光彩,使人們品味到了他們的歡樂與痛苦、偉大與平凡。貝多芬一生備受疾病、貧困和失戀的折磨,但他始終不懈地抗爭,并且一直保持著對音樂的激情;米開朗琪羅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難和盤剝、兢兢業業、醉心于雕塑創作;托爾斯泰總在熱心實踐自己的理想,又總是懷疑和質問自己的理想,不斷的沖撞和求索成就了一代文學巨匠……
名人傳-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目錄
貝多芬傳
米開朗琪羅傳
托爾斯泰傳
名人傳-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節選
《名人傳(全譯本)/世界文學名著典藏》:
這種愁苦的情緒在他這一時期的幾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反映,例如作品第十三號的《悲愴奏鳴曲》(1799年),尤其是作品第十號之三(1798年)的鋼琴曲的廣板。令人驚異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帶著這種憂愁。喜氣洋洋的《七重奏》(1800年)和清澈明凈的《**交響曲》(C大調,1800年)都反映了年輕人無憂無慮的情懷。毫無疑問,他已經下定決心使心靈適應痛苦。然而,心靈強烈地需要歡樂,所以沒有歡樂的時候,它就自己創造。當現實過于痛苦時,靈魂就沉浸在過去。昔日歡樂的時光不會轉瞬即逝。即使它們已不復存在,它們的光芒依然會久久留存。當貝多芬在維也納形單影只、郁郁寡歡之時,他就在對故鄉的回憶中尋求慰藉。當時他的思想都印著這樣的痕跡。《七重奏》中帶有變奏曲的行板的主題便是一支萊茵歌謠。《**交響曲》(C大調)的靈感也是受萊茵河的啟發,那是一首滿懷青春夢想的詩篇。它的節奏輕快悠然,人們從中可以體會取悅人心的愿望和渴求。但是在引子和某些段落中,在低音樂器的明暗對比中,在古怪的諧謔曲中,我們無比激動地在那張青春的臉上看到了未來天才的目光。那是波提切利的《圣家庭》中嬰兒的眼睛,其中已經可以窺見他未來的悲劇。
在肉體的折磨之外,別的創傷又增加了他的痛苦。韋格勒說,他所見到的貝多芬從來都是充滿異乎尋常的激情去愛。這種愛似乎從來都不摻一絲雜質。在他那里,激情和歡愉毫無關聯。當今人們把這兩種情感混為一談,只能表明他們全然不懂得何謂愛,以及愛的難能可貴。貝多芬骨子里有些像清教徒,粗俗的談吐和思想令他深惡痛絕;他一直堅定地認為愛情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據說,他不肯原諒莫扎特,是因為后者曾不惜辱沒自己的才華去寫《唐璜》。他的摯友辛德勒肯定地說:“他一生都潔身自好,從未有過任何弱點讓他自責。”這樣的人注定了要受愛情的欺騙,做愛情的犧牲品;而事實上他也正是如此。他不斷激情似火地去戀愛,如癡如狂地夢想著幸福,然而愛情轉瞬即逝,他卻陷入痛苦的深淵。貝多芬*豐富的靈感源泉,正是產生于這種愛情與極度痛苦,以及青年的自信與受傷的自尊的不斷交替之中;直到年事漸長,與生俱來的激情逐漸消退,他才逐漸在悲凄隱忍中歸于平靜。
1801年,他似乎把激情獻給了朱利埃塔·居奇亞迪,后者因貝多芬題獻給她的名作《月光曲》(作品第二十七號之二。1802年)而出名。他在給韋格勒的信中說:“我現在看事情樂觀多了,并且和別人也多了些來往……這個變化完全是因為一個可愛而有魅力的姑娘;她愛我,我也愛她。這是我兩年以來**次擁有的幸福時光。”然而,他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首先,這段愛情使他更深切地感受到長期折磨他的病痛之苦,而生活狀況的不穩定,使得他無法娶自己深愛的人。而且,朱利埃塔本性風騷,稚氣且自私;她把貝多芬折磨得生不如死。1803年11月,她與加倫貝格伯爵結了婚。這樣的愛情對心靈是毀滅性的。疾病早已把貝多芬折磨得不堪一擊,對他來說,這樣的變故無異于滅頂之災。在貝多芬的生命中,唯有這一次使他幾乎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盡管如此,他還是從崩潰的邊緣挺過來了。他在寫給兩個兄弟卡爾和約翰的《海林根施塔特遺囑》中,詳盡地揭示了事情的細節,上面注明:“請于我死后拆閱并執行。”那是反抗的呼喊,充滿了撕心裂肺的痛苦,聽見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在那無比黑暗的時刻,他差點兒就要自殺了。只是他堅強不屈的精神力量挽救了他。他康復的*后一線希望破滅了。“甚至一直以來支撐我的巨大勇氣也消失了。哦,上帝啊,再給我一天,哪怕僅僅一天真正快樂的時光吧。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歡樂而深沉的聲音了!哦,主啊,什么時候我才能再次感受歡樂?……不會再有了?不,這太殘酷了!”
這是垂死的悲鳴。然而,貝多芬又活了二十五年。他性格堅強,決不允許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難以自拔。“隨著智力的增長,我的體力也在不斷增強……是的,我感覺自己的青春才剛剛開始。我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靠近那個我能意會卻無法言傳的目標……哦,如果我能擺脫耳聾的困擾,我就會擁抱世界!……我將不再休息!除了睡眠,我不知道還有什么休息;可惜,我不得不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睡覺上。哪怕我的病痛減輕一半兒也好;那時候……不,我再也無法忍受了。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會使我屈服。哦,能千百次地享受人生該是多么的美妙啊!”
……
名人傳-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20世紀法國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傳記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被譽為“歐洲的良心”。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作品有《名人傳》《母與子》《約翰·克利斯朵夫》等。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