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寂靜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5016788
- 條形碼:9787805016788 ; 978-7-80501-67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寂靜 本書特色
《寂靜》中的作品由攝影師采用4*5大畫幅相機自然光拍攝,無任何輔助設備,也未經后期制作。這部耗時數年的拍攝項目共分為6個主題,通過圖像在指涉時間流逝上的喻意性作用,從過去,到現在,再向未來,展現了當代廢墟美學的新高度。 **章,另一個美國。記錄下次貸危機中美國蕭條、寂寥的寫字樓和公寓。“另一個美國”,即不同于以往實現“美國夢”的美利堅。沒有愛麗絲島,沒有自由女神,只有散落的黃頁、空蕩的書桌低訴的聲音。 第二章,被遺忘的宮殿。阿爾卑斯山腳下廢棄的山間別墅,青苔、蔓草間,壁畫和墻紙別有一番風情。那是《魔山》里漢斯去到的高山療養(yǎng)院么,還可能是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原型。 第三章,蘇維埃的探求。措森,德國東部勃蘭登堡州的一座小城。自古是德意志皇家兵營,二戰(zhàn)后這里成為蘇軍駐德集群司令部所在地。攝影師探秘廢棄的兵營,尋覓著牢不可破的聯(lián)盟的蛛絲馬跡。 第四章,隕落的革命。法意德,荷比盧 ,這六國是歐洲工業(yè)的心臟,早在1957年便已簽下《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而今,重工業(yè)也不再是經濟振興的主角,但這些廢棄的工業(yè)建筑極大地影響了未來主義流派的藝術家們。攝影師穿梭于鋼筋混凝土怪獸,捕捉著切割劃分空間的美妙光線。 第五章,便利店(konbini),攝影師聚焦日本,審視這一多災多難的島國其廢墟所獨有的氣場,并藉此探討廢墟這一觀念在東西方的差異。 第六章,寂靜。面對由抽象的直線與曲線構架的影像世界,光影的明暗游戲為這一主題增添了表現主義的維度。是已知的過去還是未知的幻想?是現實都市的廢墟還是科幻電影的布景?這里,當下的呈現將通向那個充滿幻想的未來。
寂靜 內容簡介
廢墟,抑或稱為遺跡,藝術中的恒久主題。它縱橫捭闔,橫跨繪畫、建筑、攝影、電影甚至音樂等領域,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超凡的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巫鴻認為,“墟”強調人類痕跡的消逝與隱藏,而“跡”則強調人類痕跡的存留和展示。《寂靜》同時指向這兩個維度,使人遐想,亦有所啟迪。 畫冊的作品編排亦極富深意。如**章“另一個美國”之20、21頁一個對開。左頁的場景是一排凌亂的按摩床,右頁是堆高到岌岌可危的電視機。令人不免想起傳播學大師馬歇爾·麥克盧漢一次幽默的答記者問。 “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是麥克盧漢對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高度概括,其含義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電視比電視播放的節(jié)目更有意義。一次接受采訪,記者重提這一理論,對他捉住不放。麥克盧漢則玩笑地答道,我從未說媒介即訊息。我說的是“媒介即按摩,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回頭再看《寂靜》中這兩張照片,令人會心一笑。書中這樣喻意豐富的編排還有許多,有待細心的讀者慢慢領會。
寂靜 目錄
另一個美國 10
被遺忘的宮殿 38
蘇維埃的探求 70
隕落的革命 100
便利店(konbini) 154
寂靜 184
寂靜 作者簡介
托馬斯·喬瑞昂(Thomas Jorion),法國年輕攝影師。1976年生于柏林,現居巴黎。專注于城市景觀,特別是年久失修的城市廢墟及大型建筑攝影多年。在廣袤靜謐的無人之境探尋曾風光一時的人類活動痕跡。蘇聯(lián)在東德營建的大型廠房、已人去樓空的廢棄公寓、殘破的日本konbini便利店、托斯卡納風格的老舊飯店大堂,以及被我們留在記憶角落里的美國戲院。這些經歷人類社會建設而后遺棄的建筑,托馬斯成功用4x5大畫幅相機拍攝照片——僅采用自然光線,無任何輔助設施,也未經后期制作——捕捉蘊藏在其中的疏離感和詩意,引導人們反思我們與時間的關系,與人類記憶的關系,以及那些留在我們身后的人與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