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全球公司跨國公司發展新階段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24158
- 條形碼:9787208124158 ; 978-7-208-1241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公司跨國公司發展新階段 本書特色
本書以理論闡述和典型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對跨國公司向全球公司轉型、全球公司的特點及其競爭力、跨國公司帶來的深刻影響的論說,我國在吸收利用外資、外資企業性質、資本跨國兼并等認識與政策誤區的剖析,以及如何以歷史眼光、全球視野進行理論思考與積極應對的分析,不僅對加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認識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同時,也對進一步推動深化改革、加快出臺擴大開放舉措、調整對全球公司積極合作與謹慎防范的戰略,具有實際指導作用。
全球公司跨國公司發展新階段 內容簡介
《全球公司:跨國公司發展新階段》以理論闡述和典型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對跨國公司向全球公司轉型、全球公司的特點及其競爭力、跨國公司帶來的深刻影響的論說,我國在吸收利用外資、外資企業性質、資本跨國兼并等認識與政策誤區的剖析,以及如何以歷史眼光、全球視野進行理論思考與積極應對的分析,不僅對加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認識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同時,也對進一步推動深化改革、加快出臺擴大開放舉措、調整對全球公司積極合作與謹慎防范的戰略,具有實際指導作用。
全球公司跨國公司發展新階段 目錄
總論
第—部分 跨國公司向全球公司轉型
1 跨國公司向全球公司轉型的時代背景
2 全球戰略:從跨國經營轉向全球經營
3 全球管治:全球管理網絡和治理結構
4 全球責任:以責任為核心的公司文化
第二部分 全球公司的特點及其競爭力
1 全球公司:跨國公司發展新階段
2 全球公司宣言
3 全球公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第三部分 全球公司全面進入中國
1 全球公司全面進入中國
2 全球公司調整在華投資戰略
3 全球公司調整在華管理結構
4 全球公司強化在華全面責任
第四部分 全球公司帶來的深刻影響
1 全球公司的積極作用
2 全球公司發揮作用渠道
3 全球公司帶來的挑戰
第五部分 全球視野歷史眼光和與時俱進
1 對全球公司在華作用的質疑和擔心
2 全球視野:從經濟全球化視角看全球公司
3 歷史眼光: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全球公司
4 理論思考: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看全球公司
5 遵循規律:從企業發展規律看全球公司
6 尋找內因:與全球公司競合失利的原因
第六部分 積極合作與謹慎防范
1 積極吸納全球公司來華投資
2 2010年以來推動開放的舉措
3 中共十八大以來擴大開放的新舉措
4 戰略上繼續與全球公司積極合作
5 戰術上防范全球公司的負面影響
第七部分 調整中國戰略強化合規經營
第八部分 主動學習積極合作勇于競爭
結語
附錄
全球公司跨國公司發展新階段 節選
《全球公司:跨國公司發展新階段》: 由于各國文化背景不同,也由于各國企業發展歷史的差異,過去公司治理模式和結構呈現多樣化。例如,德國公司實行雙委員會,既有相當于美國董事會職能的監事會,也有相當于美國公司高管(執行層)的董事會;美國公司則有董事會和以首席執行官(CEO)為首的管理執行團隊。 20世紀80年代,由于雇員、銀行或供應商等股東以外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治理,在促進長期投資、增進信賴和合作、提高經濟效益方面起到了積極效果,日本和德國的企業管理模式受到推崇。但是在90年代,由于美國經濟力量增強,針對美國式經營的批判也隨之減少。國際輿論逐漸趨向于認為惟有盎格魯一美國式模式才是出色的企業管理基準,股東價值成為投資家的口號。美國式公司治理模式似乎成了獨一無二的國際標準模式,逐漸奠定了其霸權地位。經過20世紀90年代戰略調整、業務重組和管理改革,美國公司治理和管理理論和實踐影響了歐洲和日本韓國等國跨國公司的改革! ∵^去,在社會市場經濟框架內德國企業十分重視企業利益相關者,重視社會效益。在90年代以來的改革中,德國企業經營目標作了調整。例如,戴姆勒奔馳公司的經營目標比過去強調了股東利益。其經營目標表述為:“旨在增值的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為股東提供適當的利潤;為顧客提供有吸引力的產品與服務;為員工提供優厚的和有保障的工作職位!薄 ∪毡酒髽I過去對于公司市值不夠重視,實際上是對于股東價值的忽視。1998年以后一些日本企業對此進行了重大調整。目前不少公司認為,企業必須重視為股東盈利。索尼公司現在把股東、員工和客戶三者利益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進行企業管理結構的改革。一些大型跨國公司按照歐美控股公司模式進行改革。其目標是在總公司下面按照不同業務組建若干分公司,分公司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總公司負責全公司戰略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使企業經營決策更加貼近市場,對市場變化反應更靈活和更迅速。管理結構改革還包括對董事會的改革。90年代末,索尼公司把董事會成員從37人減少到10人,引進3名公司外董事。東芝公司建立“執行董事”制,使董事人數減少,職責清晰。上述幾個方面的改革事實上對日本企業傳統的經營目的、經營管理體制以及企業文化進行了全面的沖擊! ∵M入新世紀后,新的經濟泡沫破滅,安然公司和WorldCom的丑聞給美國式模式投下了陰影。人們開始重新思考,美國公司治理和管理模式是否理想的模式,究竟應當如何借鑒其他管理模式! №n國*大的民間經濟研究所三星經濟研究所,在2002年7月底提出了“引進美國式經營要慎重”的主張。該研究所在一份名為《財務欺詐與美式經營的動搖》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式經營的問題在于,一是股票期權的過度發放使經營者過于追求短期效益;二是美國式的會計準則無法準確界定形式多樣的金融商品及其交易方法的合法性;三是企業與會計法人以及股市評論師等相互勾結,使后二者都墮落為協助企業做假賬的“幫兇”。因此,急于全面引進美 2.關于市場結構與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研究 我國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產生的另一個原因是市場結構不合理。一方面,上市的市場準入制度存在很多缺憾,企業上市的類型和數量難以成為市場約束下自我選擇的結果。為了地區經濟繁榮發展的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需要的中介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采取默許、縱容、鼓勵乃至主動參與的態度,客觀程度上助長了違規行為,這種制度上的缺陷成為“對后起者的詛咒”(楊鳳、何禹霆,2006)。另一方面,我國上市公司違規行為屢禁不止還在于對違法違規行為懲戒力度不足,違規成本小于違規收益。杜煊君(2000)針對我國證券市場上屢禁不止的違規現象,從博弈論角度進行研究發現,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實施稽查的概率遠低于按照混合博弈模型求出的納什均衡概率,對違規上市公司稽查成功的概率也遠遠小于*優概率,這樣,上市公司自然會選擇遠大于納什均衡的概率進行違規行為。謝平、尹龍(2003)研究認為,由于作為委托者的政府與作為代理人的監管部門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監管者為謀取自身利益,往往會接受被監管者的賄賂并與其串謀,應該加強對監管者的監管,才能提高監管效率和水平,同時認為,加強監管和增加規章制度并不一定總是有利于監管,適度監管和清晰、透明的游戲規則,有利于游戲者合規行為,也有利于提高被監管者的創新和競爭水平,從長遠看,有利于降低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閻長樂(2004)[6.3]著重從壓力、機會、合理化等方面對上市公司違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常用方法和表現做了深入的介紹,研究認為外部監管機制的滯后與制約機制的失靈是我國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產生的根源,違規行為的存在使得證券市場上出現“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